细说红楼梦:王夫人“找缎子”,作者“提醒”林黛玉要小心二舅母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21 09:32:55

细说红楼梦152:“找缎子”之谶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王夫人询问“月钱放了不曾”,引出凤姐日后放高利贷被休之事。

王熙凤回说放过了,又提起“找缎子”给王夫人铺垫,让给林黛玉做新衣服,算是姑侄配合。

曹雪芹显然借“缎子”与“月钱”做伏笔。由王熙凤引向了王夫人与林黛玉的关系。

☞细说红楼系列152,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缎子”,指“绫罗绸缎”,看似一类却用途各别。

王夫人如果真吩咐王熙凤“找缎子”,肯定不是拿来做衣服。

缎子与绸子不同,尽管都是细密厚实,可绸子适合做衣服,缎子却只适用做被子、帘帐、桌椅包衣等。

当晚林黛玉被安排在贾母房中时,王熙凤便送来“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所以,“缎子”大多被用做被子。

王夫人再吩咐拿出两个“料子”给林黛玉做衣裳,肯定是绸非缎。

但作者故意在此用“缎”不用“绸”,便源于“缎子”二字的隐喻和伏笔。

何为“缎子”?断子也。断送儿子的意思。

如果根据后文结局反过来印证“缎子”的伏笔。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导致贾宝玉痛失林黛玉,最终出家而去。

王夫人是不是就像《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一样,因反对儿子姻缘而彻底失去儿子。

作者借“缎子”将王夫人与林黛玉联系,就是在为日后“反目”设伏。

王夫人此时对这个小姑子的女儿,尚存怜悯之心。这通过后文她牵着黛玉的手说话能体现出来。

肢体的接触,真正反映出人与人的真实关系。

到后来,外甥女与舅母交流越来越少,王夫人更是从不自己去林黛玉房中,两人关系降至冰点。等到咬牙切齿撵走“眉目像林妹妹”的晴雯,又将其挫骨扬灰后,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恨意便溢于言表。

双方矛盾的根源就在贾宝玉,就在宝黛姻缘。

缎子用来做被子,做衣服不伦不类。

古代婚嫁必然要做礼服、做被子。缎子也确有“姻缘”之意。

曹雪芹运用文字最是考究。此处可以用“绸子”,可以用“锦”,也可以用“绫罗”,他非要用“缎子”而不选其他,就是为日后设伏。

贾宝玉最后抛家舍业而去,王夫人“断子”不知会不会后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2 阅读:9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