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局长解读“X疾病”

大河健康报 2024-03-11 19:50:43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警告。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3月9日在北京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X疾病”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疾病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当日举行。有记者就如何防范“X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问。王贺胜解释说,“X疾病”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疾病,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其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王贺胜说,中国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科学防控体系、群防群控体系。他表示,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中方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大流行条约缔结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王贺胜还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疾控事业进展。他说,已在全国建成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他透露2024年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将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水平。

“X疾病”概念2018年就已提出

据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引起全球对新出现的病原体或变异病原体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与“X疾病”最相似。因此,我们要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应对“X疾病”。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未来“X疾病”一定会在某地发生。

呼吁疾控部门强化监测预警网络

赵卫强调,公众无需担心“X疾病”。但是,由于“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成谜的情况,第一时间就确定最适当的个人防护方法是相对困难的。正如王贺胜局长所说,应该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疾控部门要强化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提升早发现的能力。作为公众,可以及时关注疾控部门的公告,一旦发生“X疾病”,按照相关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早期感染。

赵卫表示,“X疾病”的病原体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

疾控机构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

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3月9日,王贺胜局长也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这个系统可以使传染病监测预警更加灵敏,相关数据上报得更及时,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早发现、早控制,降低传染病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对于公众来讲,除了养成关注疾控机构公告的习惯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减少接触野生动物。

来源 中国新闻网

0 阅读: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