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名著《小王子》有位温州籍译者参与策划的这场巡展成热门

浙江融媒体 2024-05-09 17:06:04

“中国和法国长期以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出访首站抵达法国,中法两国元首再聚首。

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致真挚的友谊,江苏南京正在举办《童言世界·守护星球》——小王子巡展。法国文学经典《小王子》故事中的金色麦田、玻璃罩下的玫瑰花、四十四次日落和B612星球等浪漫场景“降落到”江苏南京国际博览中心13号馆!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里成为很多游客赶来“沉浸式”打卡的热门地。本次展览由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小王子》译者、温籍学者黄荭担任学术总监,参与策划并撰写展序。

(展览现场的“玫瑰花海”)

截至5月9日,该展览已经开展2个多月,登上了多个购票平台的南京热门展览榜首。5月1日,知名法语译者黄荭在南京接受家乡媒体温度新闻的采访,分享这场与“小王子”的奇遇和多年在中法文化之间“摆渡”感受到的真挚情谊。

(黄荭)

“小王子”江苏巡展登上当地热门展览榜首

这个五一假期,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本地观众,也不乏拖着行李箱、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展厅内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这场展览登上了售票平台的南京市展馆展览热销榜和南京文化艺术热门榜榜首,积攒了数百条的观众好评。据悉,本次展览将于5月12日闭展,游客纷纷在近期赶来打卡。

对于《小王子》的读者来说,这场展览有很多“戳人”的细节。门票是一张从地球出发前往B612小行星的“登机牌”,这让人想起了《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位飞行员,而飞行员也是书中的主要人物。

(尤豆豆 摄)

在“四十四次日落”“玻璃罩下的玫瑰”等热门复原场景前,拍照者排起了长队。经典场景的展板上满目是书中那些打动人心的名句。现场还设置了多个星型盖章点,不少孩子拿着《小王子》著作,对照故事中的场景逐一盖章留念。馆内餐厅的饮品名字也饶有趣味,用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命名,比如B612、狐狸的驯服等。

(参观的小朋友在自己的《小王子》书上盖章。尤豆豆 摄)

(展馆内提供各式的小王子盖章。尤豆豆 摄)

展厅内成片麦田由风干的真实麦秆搭建而成,现场很多游客席地坐在麦垛上,闻着麦香感受书中描述的金色麦浪。正如作《小王子》者所言:“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这场展览对大人孩子均十分友好,可阖家闲适观展,亲身感受“小王子”的奇幻漫游。

此次展览首场重要活动就是黄荭教授策划主持的国际法语日特别活动“请你,和我一起读《小王子》”法语诵读分享会。南京大学法语教授黄荭、法语系副主任张晓明、知名法语主持人李嵩带领南京多所院校的师生和法国文学爱好者用法语阅读原作、在麦田共度一个飘散着书香和麦香的浪漫夜晚。

在展厅门口的鸣谢墙上,除了学术总监黄荭以外,学术专家委员会成员有法国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中国作家毕飞宇、黄蓓佳、鲁敏,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家树才、袁筱一、马爱农,艺术家沈敬东、喻勤、冉达、吴湘云等。当代艺术家沈敬东的“小王子系列”作品在圈内颇受好评。展厅内的小王子和小狐狸的电镀不锈钢雕塑便出自沈敬东之手。

“小王子”致敬真挚的友谊

作为一位深耕法语文学领域30多年,高产而活跃的翻译家、作家、活动家,黄荭的译作覆盖了法国文学的多位重量级作家并频频受邀亮相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活动和阅读分享会。她的《小王子》译本也深受国内多家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家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都推出过黄荭的《小王子》译本,西西弗书店的迷你版《小王子》、乐乐趣的《小王子》立体书、还有多个新创作的艺术插画版本也都采用她的译本。

黄荭坦言,在法国,的确没有比小王子更风靡全球的超级IP了。1943年诞生于纽约的《小王子》创造了一个出版现象,成为在全球被阅读和翻译最多也最知名的法国文学作品。至今在全球发行量超过2亿册。《小王子》已经被2000多名译者翻译成500多种语言,至今全球已有7000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1000多个是中文版。去年是《小王子》出版80周年,今年是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离开人世80周年,全球都在开展各种相关的纪念活动。

(展览中展示的《小王子》各种译本。尤豆豆 摄)

对黄荭来说,翻译是一场场美好的“遇见”。有的书是一见钟情,有的书是日久生情。其实,翻译《小王子》之前,她先翻译了圣埃克絮佩里妻子龚苏萝的作品《玫瑰的回忆》,这是她自己做选题推荐出版社引进的第一本书,也是作家毕飞宇读到的第一本黄荭的译作。他评价,黄荭的译作“既有学者的严谨,同时,她的文字更跳脱、更生动”。

“因文字而结缘,是文学的美好之一。”黄荭说,很多文友素未谋面,却因为读到了彼此创作或翻译的文字就建立了联系,在新浪博客、微博、豆瓣上互相关注,有的还偶尔写信、寄书。有的因为《花事》,有的因为《然而》,有的因为杜拉斯,有的因为波伏瓦……

多年的译著“摆渡”,见证了她推动中法文化交流结下的跨国情谊。在书斋笔耕不辍之余,黄荭积极参加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将喜爱的法国文学和社科作品传递给更多人群。4月27日,法国文化中心举办一场文学圆桌,她和作家毛尖一同对谈“杜拉斯”,让法国文学爱好者大饱耳福。

她对文学的爱好并不局限于法国文学,她也时不时参加其他国别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新书分享活动。她会热心地把喜爱的法国作家介绍给国内的作家好友,乐意促成中法作家之间更多的碰撞和交流。“翻译是一场双向奔赴,既把外面的文化引进来,同时也要说好中国故事。”

(黄荭参加的《小王子》公益讲座活动)

黄荭说,“比如这次小王子江苏巡展,一方面我们引进法国文化IP小王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让外面的世界了解中国译者、作家、学者、艺术家对小王子的解读和再创造,让展览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在展厅播放的宣传片中,主创团队就别出心裁地让小王子遇见了还是孩子的清代女天文学家王贞仪,两个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实现了一场神奇的跨越时空、无问东西的友谊之旅。”

活跃在中法文化交流领域的温州人

黄荭喜欢植物,她的家中有一座小小的露台花园。就像枝枝蔓蔓、生生不息的植物一样,充满热情的黄荭多年来是辛勤的园丁,也是一张网,将“有趣的灵魂”链接在一起,也将中法两国的文学佳作搬运到不同的土壤后,开出簇新繁茂的花朵。

(黄荭家中的露台花园)

这些年,她和很多法国文化人士成了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大家在各自领域深耕并相互关注”。这些积攒的“人脉”,让她得以把法国文学的多部新作引入中国,也让不少法国作家学者对中国文学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通过翻译这个纽带,黄荭成为中法文学的“摆渡人”,促成了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的深度交流。“文学的一次次相遇,一次次重逢都会开花结果。”译作是中法文学友谊的结晶,随着文学艺术的交流,两国文化人士的友谊也在加深。黄荭说,“文化交流最主要靠的是人”,这种交流增进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谊。

无巧不成书,今年6月22日,旅法温籍话剧导演邵斯凡执导的新剧《我的小王子》将在深圳上演,该项目入选了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这部新剧同样是关于《小王子》的题材。

温籍旅法华人,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艺术品收藏家吴静近年来同样致力于推动中法文化交流。2021年,她被法国卢浮宫写入名人墙。温州博物馆这两年举办的“西鹣东鲽——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聚——古典主义的磐石”艺术展得益于她的藏品和无偿借展。

目前有245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近70万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法国,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温州人。

新一代温州学者、艺术家、收藏家孜孜不倦在中法两国之间“搬运”扣动心弦、直抵人性的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搭建两国之间友好的桥梁。

本次展览“周边”联名小王子邮政邮折的主题是中法建交60周年,致真挚的友谊。或许正如打动全球读者的《小王子》一般,真挚的情谊可以跨越国界,历久弥新。

(报道配图除署名外由受访者供图)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