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是第一,资源科技不是第一,为何四川会成为中国的战略腹地

聪征说社会 2024-05-17 20:20: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彭乙彬

编辑|t

引言

2024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四川省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四川省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这一核心。为什么四川省会成为中国的战略腹地,从经济来看不是全国第一,资源科技方面也并非第一,四川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四川省)

一、四川的大后方战略地位

将四川看做大后方这一决策,不是从现代开始,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益州牧刘焉父子割据四川,后来刘备投奔刘璋,最后刘备自己也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到了西晋时期,李特攻入益州,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这就是“成汉。”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蜀政权也在四川建立,明朝末年张献忠创建大西政权,同样是在四川,再到民国年间,蒋介石将四川看做抗战大后方,国民政府将重心转向西南,落脚地正是在四川。

(四川全国抗战大后方)

可见从古至今,四川的战略地位就很重要。为什么四川会这么受欢迎呢?一首《蜀道难》可以看出四川地形古往今来都是非常崎岖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外界进入四川的路途尤为艰难,因此在四川是非常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的。

那么从中原与四川的位置来看,如果中原人要进入四川,必须经历重重艰难,当年李白说,“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见这里遍地是高山。因此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从地形优势来看,长江天堑和高山,是阻挡日军深入的天然屏障。

(崇山峻岭)

1935年,蒋介石开始了自己的西南之行,在对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了解之后,他决定如果抗战爆发,要将四川定为西南的中心,成为国民政府抗战的大后方。1935年10月,蒋介石在成都发表了两次演讲,认为四川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四川这个地方因为盆地原因,在古时没少遭受战乱,可是这也足以体现出,蜀地与外界的断绝,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地形原因。西南地区群山环绕,这些巍峨的高山,阻挡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入。

(四川盆地)

当重庆被选择成为战时陪都之后,可见当时彻底坚定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决策。从抗日方向来看,我们要将日军从东向西引,重庆距离上海、南京、武汉有700到1400公里,距离战场的纵深距离很长,而三峡是一条显然的屏障。

从水路来看,三峡路险,从陆路来看,要想进入四川更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日军其实从来没有深入的进攻四川,他们是利用空袭轰炸,重庆在这样的情况下,修建起了一个个防空洞,减少了许多人员伤亡。

(防空洞)

选择四川作为后方,西南地区的连接优势也十分明显,这里向北可以连接苏联,从西南方向可又可以以连接印度、缅甸等地,这些当时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是给了中国对外接连的通道,可以用于和盟国沟通。

1938年广州失陷之后,港口彻底成为了日军的占领地,此时国民政府只有通过西南地区,与外界联系,滇缅公路一度成为中国通向世界唯一的门户。因此从各方面来看,西南地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而四川则是抗战大后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滇缅公路)

二、农业、工业的发展

成都被称作“天府之国”,四川更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说法,可见四川平原上孕育了足够的粮食,在这里农业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四川农业从古至今一直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而且在四川平原上,许多物种都可以一年三收。

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大豆等等,都是四川的主要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四川水稻种植面积为3000万亩,除了主食以外,还有油菜、花生、蔬菜等等,在四川的攀枝花,更是水果的家园,在这里可以看到数不清的水果,比如芒果、苹果等等。

(四川农业)

四川一直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这一切都是天府之国的传承,目前四川也在努力打造“天府粮仓”,建成保障国家攻击的战略基地。四川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气温日差小,气候温暖湿润,当地河流众多,因此十分适合农业种植。

流经四川的河流滋润了四川平原,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达到了718.8亿斤,是26年以来新高,也是四川连续3年增产新高。在科学种植的基础上,四川的天府粮仓还在不断进步,这也是国家对于四川寄予厚望。

(粮食产量增高)

四川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起源,拥有132种矿产,是全国的矿产的7成。其中天然气、钛矿等等是全国的排行第一,尤其是钛储量居然占据全世界的82%。四川的工业也十分发达,是在我国西部工业门类最齐全,产品最多、实力最强的基地。

机械、航空航天、核工业、军工业、食品等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如果新型信息技术等,也在四川快速发展。以前重庆还没有直辖的时候,在重庆分布了许多工业基地,也有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在这里还有电脑、手机生产基地。

(四川经济分布)

后来随着经济转移,不少企业搬移到了四川,这些也让四川再次焕发工业生机。四川被定为“战略腹地”之后,自身也强调了该如何做。第一,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经济圈建设,为了带动西部高质量的发展。

第二增强成都的辐射作用,对于成都、德阳、眉山,推动四川各地的协同发展。第三,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产区的布局,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从这些来看,选择四川作为战略腹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川渝合作)

三、四川人的精神不可小觑

在抗战时期,四川人民付出了无数的血汗与牺牲,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新华日报》特意撰写了《感谢四川人民》一文章。为了让前线战争胜利,四川的百姓自己吃树叶,吃泥土,将所有的粮食风险到前线。

1941年到1945年,四川捐出了10238万市石粮食,是全国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税收、捐款也都是四川占据大头。在抗战中,四川人运送了350万川军出征,但川军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面临了最惨烈的牺牲。

(抗日出川)

八年抗战中,川军功不可没,在当年有一句话,叫“无川不成军”,可见川军的影响力。七七事变之后,全国形成了抗战统一战线,川军将领刘湘来到南京,看到其他将领出兵的犹豫不决,他慷慨表示,抗战四川出兵30万,壮丁500万!

刘湘发表了《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准备。此后川军内部统一路线,组成两个集团军出川抗日!四川人的精神是不容小觑的,四川军民用生命拖住了胜利,这也是四川人一脉相承的秉性,如今的四川人也都是为人豪爽,性格火辣。

四川从地形、经济、人员来看,都是成为战略腹地的绝佳选择。

参考资料:

四川迎来“国家发展战略腹地”新定位.锦观新闻,2024-02-12

任羽中:四川是中国人心中可靠的大后方.川观新闻,2022-09-27

0 阅读:8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