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他再入朝鲜,大白天路上汽车跑得欢,连着四天不见一架敌机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5-21 09:57:35

1952年6月14日,铁道兵团铁军报社副社长兼总编王学俭受命再次进入朝鲜前线。这一次,与一年前,也就是1951年2月1日第一次入朝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学俭的日记真实记录了这一情况:

六月十八日

笫二次入朝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3日由沈阳出发,14日晨到达安东,14日下午4时又出发,15日晨到达安州。一切都很顺利。

这次入朝,感觉最深的是,敌人的飞机不和去年入朝时那么疯狂了。自14日至今天一架敌机也没有看见。人们的情绪也不同了,都很坦然。这说明了我军越战越强,制空权巳不全在敌方了。

六月的乡村,比城市好极了。青山绿水,空气新鲜,给人一种愉快舒坦的感觉,精神焕发,食欲增加。沈阳这座煤烟城市,我真住够了。

然而朝鲜的环境还是很艰苦的。14日下午,我们一行35人挤在一辆小型卡车上,人们一个挤一个,设有伸脚的地方,你压着我的脚,我踏着你的腿,脚、腿麻木了,活动一下吧,不行。真是挤得风雨不透。

汽车奔驰在凹凸崎岖的三级公路上,车轮驶过干燥.的路面,扬起一道黄色的麈土,麈土卷着沙石,跟在汽车后面不散。汽车来往如梭,公路上扬起一道望不到头的黄色烟雾。飞扬的黄土灌进汽车,灌进人们身上,眉毛挂着黄土,鼻孔内灌进黄土,灰麈混着汽油烟,一齐灌入鼻孔,气味难闻,熏得人们头脑发涨。

夜里,漆黑的道路上,闪着一道道的灯光。宛如一条火龙,这是汽车开灯夜行。去年可不敢这样暴露目标。

十时左右,骤然天降大雨,人们挤拥着顶上防雨布,然而雨水仍然湿透了全身。到达一个小村庄时,司机说:前面是大山,道路泥泞溜滑,怕出事故,不能继续前进了。便停下车,走进一家华侨家避雨。屋内挤满了人,大家挤在炕上喝酒取暖。雨停了又继续前进。

六月二十五日

入朝己经十天了,除了参加宣传工作会议,什么工作也没有做,己经决定去一师研究与总结连队支部工作。去的人员都是宣传部和报社的,有吴大中、王玉良、石震、徐辉。由我负责带队,几天来都是因为没有汽车而走不成。

总算要到了汽车,经过二小时的颠簸,到了一师政治部驻地。一师是目前与轰炸作斗争的重点单位,现场工作很紧张,也是防洪水的主要单位。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紧张的场面。可以学习到一些一好经验。决心好好学习和总给他们的好经验。

六月二十七日

下午,师政治部宋瑞章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情况。我们说明来意,并想马上就到部队.去。宋主任说:七月五日前,部队要整编,还要开政工会,要我们五号以后再到一团去。就这样确定了。我想在这段时间里找点事做。经商量后,决是吴大中同志帮助写扬连弟连的通讯报导材料。石震和王玉良同志了解一下合理化建议运动情况。我和徐辉去后勤处了解后勤工作。

六月二十八日

按着昨天的计划执行了。我和徐辉走出15华里,从一个小山沟走到另一个小山沟的村子。这条崎岖的小道,己经加工修理过了,崭新沙土铺平了道路的洼处。在靠近禾田的地方,路两旁还挖了新的排水沟。每一条小河沟上都搭上了小桥,这条原始村路,己经变成新的汽车路了。

进了村庄,凭着经验,顺着电话线通进的房子走去,这样可以顺利地找着负责同志。在这座瓦房西厢房里,找到了后勤处的石处长。我拿出介绍信,说明了来意,谈话就开始了。我直接了当地提出问题:“我想知道一些现在的后勤业务问题,后勤政治工作问题,请石处长给我们谈一下。”

石玉柱处长说:“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后勤供应工作也向现代化发展了。我们已经吃上了罐头、饼干、压缩干粮。这些东两要有科学知识来储存,运输上大部份使用汽车。科学的运输工具,需要科学的管理知识。尤其在朝鲜这个新的环境里,在我们面前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战争。”

石玉柱处长又给我们介绍了雨季后勤工程布置情况。保防股长给我们介绍了反细菌战的工作情况和收效。他们的结论是:美国的细菌战督促了我们的卫生工作,今年的发病率比去年少。他介绍了很多卫生工作成绩。这使我想起了近来看到的新鲜事:各处的房舍都收拾得很干净。厕所都是新建在离住房较远处。厕所坑上有盖,水井也有盖。室内很少蝇子。石处长在介绍情况时强调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我们要了一些总结材料,打算进一步研究一下。

六月二十九日

雨,整天地下着。及时雨,庄稼得救了。但我今天不能外出工作了,呆在屋内看书。一天把“新儿女英雄传”看完了。杨小梅、牛大水的英雄形象真动人。

六月三十日

雨还是下着,大地雾气蒸蒸。不能再停留,按着计划冒雨去后勤处,把需要的数字和问题了解了。因为不懂后勤工作,提不出问题,就这样结束吧。

七月一日

今天是党的生日,一师举行了文娱体育竞赛大会。大会在白天和夜间在公路上、广场上热烈地举行。没有敌机的骚扰,这和去年这时大不一样。我们已经有了制空权。演出的节目,大部分是部队同志们自编自演的。观众情绪热烈。

七月七日

结来了在师部的工作,下午三时许出发到一团。昨夜三点,炸弹爆炸震得床铺跳动,照明弹照得屋内通亮。早晨起来听说是敌机轰炸了球场车站,我们伤亡了二百多名复员士兵。今天我们要路过球场,可以亲眼看看敌人的罪行。

路上,我们碰上了运伤员的汽车,伤员们血肉模糊地躺在汽车上,司机说,球场的桥被炸断了。到了球场,道路被运伤员的汔车挡住了。我下车看了被炸现场:新的弹坑散布在车站的路基上、河床上、公路上,桥梁塌落了,车箱翻倒,朝鲜人在修汽车走的桥。几台汽车在装载伤员,远处有一些朝鲜老乡在埋葬死者。

新来的人在询问着轰炸的经过。大约是我兵团的一位同志在收容伤员,他说:这里的定时炸弹不断地爆炸。就在我们身边还有一枚没响的。他督促我们快离开这里。还有两位朝鲜老人在拉锯,制做修桥用的木料。

我们的汽车驶离了被炸区,转了一个弯,爬上一个山岗,人们还在议论被炸现场的情形,敬佩那些冒着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而忘我工作的人们。忽然“轰!”的一声响,我们回头看去,一股黑烟冲天而起,一股热流灌入我的全身,那两位拉锯的老人、那些在桥上填土的朝鲜妇女、那位说这里有定时炸弹你们快走开的军人,他们的身影又浮显在我眼前。他们那大无畏的雄姿令我敬佩!

今天是我结婚二周年纪念日。虽然不能和我妻一起共度这值得纪念的日子,但目睹了上述的情景,对我说来也是有意义的。这是终生不能忘记的1952年7月7日。

七月九日

乘汽车走了30多里路,要到一连驻地。一连就是一级英雄杨连弟生前担任副连长的连队。下汽车后我背着行装又步行了十多里路,才到达这深山谷里的一个小村庄。

七月十日

四时起床,随部队到桥梁工地上去,步行了20多里路,穿过一道山岗,渡过清川江,到熙川桥去参观起梁工作。

熙川桥畔,集中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景象。在指挥所工作的王营长告诉我说:最近敌人对这座桥连续轰炸13次,平均每次投弹不下300枚,8孔桥梁全被炸塌,水泥捃墩均被炸碎,有两孔巳被重新修过几次了。

桥四周一平方公里内看不到草木,布满了一层层的弹坑。在桥边,在两棵被弹片削去技叶的树斡上,站着两只乌鸦,它们孤独地向四边探视。靠着桥的山坡己没有绿色了,土巳被炸药染成黑色了。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要爆炸,然而战士们依然在那里顽强地工作着。在残破地旧钢梁边,有一张现场快报,用红色大字写着很多英雄人物的事迹。

忽然防空警报枪声响了两次,我心中一阵惊恐,而战士们倾听之后,还是照常工作。咳!咳!有节奏地拉着绳子移梁。我忽然想起很多同志说过的,战士们现在的防空经验很多,能听出什么种类飞机的声音,即刻判断出它的作用和企图,从而确定自巳预防措施。这时,我的心静下来了,战士们们的沉着使我静下来了。

昨天夜里,当战士们听到第一批飞机声音时,大家都跑到院子显看光景。我们高炮部队的十几个探照灯的强光射向天空,忽然一架白色的飞机,被探照灯的光线罩住,其它探照竹的光柱也都集中随着这架飞机移动。这时一团团的高射炮的炮弹爆炸的火球在飞机周围展开。忽然,敌机尾巴上拖着火蛇,它被打中了。

敌机共来了四次,每次都有四五分钟的时向,我们的高炮都是这样对付它。

一阵冲天的火光之后,约有五秒钟后,即传来一阵隆隆声。这是敌机投下的炸弹。这是在轰炸熙川大桥。

这几天真是闷热得喘不上气来。

部队早五时起到现场去,晚七时收工回来,每天往返要走40华里路。

因为部队任务忙,我们了解情况必须要跟着到现场去,用个别访问的方式了解情况。困难是很多的。除从领导处了解一般情况外,还要我们从战士中了解具体问题。我们巳经着手从三、八、十这三个集休立功的班中了解具体事列。

八月二十六日

8月21日离开了杨连弟连。完成了在该连的调查、帮助政治工作地任务。

总共住了四十多天,写了一篇综合性的入朝以来的党政工作总结,把杨连弟的生前事迹做了全面的搜集,又帮助开展了目前的政治工作。这是全组同志集体作的,其意义还待领导上评价。

21日下午,连里特地为我们做了三个菜,为我们送行。遗憾的是我们没能亲自检阅我们帮助组织的文娱晚会。连队干部对我们恋恋不舍,副连长派了一个班的同志,把我们的行李送到清川江畔的公路上,我们在这里乘车。

别了清川江!

别了富城桥!

别了杨连弟连地战友们!

别了杨连弟烈士的坟墓!

汽车尚没来到,大家便跳进清川江洗澡,我也跳进江水中。清川江是名符其实的清川江。三米多深的水,清澈透底。洗澡的地方,离铁路大桥有150米远。这桥是杨连弟连负责维修的。桥被炸这多少次,没有准确的记录。

在洪水之前,可以看到桥边的累累弹坑。第三孔桥墩早被炸没,现在是木笼填石为基础,上搭枕木垛。站在南桥台看去,像一只军舰停泊在那里。就在这座大桥上,英雄扬连弟同志献出了生命!亲爱的战友杨连弟同志,现在己静静地躺在桥北面山沟中的一个山坡上面那座水泥坟墓里。

大家在欢快地玩着水,飞机的马达声隐约地听到了。对面铁路边土岗上的高射炮阵地也响起了哨声,指挥员下达进入阵地的命令。敌机高空而过,如杲低飞,我们的高射炮一定会开火。

四十多天来,和战士们在一起,虽然我不幸患上痢疾,但我的精神是愉快的。去年我也曾到这这个连队,战士干部的情绪比去年更好了,日夜的顽强劳动,从中可以看出,指战员们的胜利信心是多么牢固,对祖国的责任感是多么深刻。我深信,我们的指战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是越来越牢固和深刻了。

这次从连回师发生了两次危险。一次是汽车接吻,我们的车头都碰坏了;一次是我们的汽车差点翻到沟里去,幸未伤人。在朝鲜,坐上汽车,就要有牺牲的思想准潘。

回到一师部住了三天。徐诚之部长来电话,叫我们回兵部,参加会议,总结入朝以来铁道战线上的政治工作。

25日回到安州,新的工作和学习机会又来了。我愿在这次总结工作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2 阅读:498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