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将”方先觉被拍成电影大力歌颂,李陵九泉之下终于可以安息了

孙玉江 2024-05-22 20:56:41

文︱孙玉良

历史战争大片《援军明日到达》官宣定档2024年6月28日全国公映,这部电影普及了一段悲壮的历史,让人们认识了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悲情将军”方先觉。方先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衡阳会战的中方指挥官,1944年6月22日至8月8日,他指挥第十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坚守衡阳47日。该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重创日军1.9万人,日军称这是“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

在衡阳会战之前,方先觉相继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屡立战功。从他的战功来看,方先觉毋庸置疑是一位令日寇胆寒的“抗日名将”。但是,殊为遗憾的是,方先觉并没有在衡阳会战失败后“杀身成仁”,他最后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日军,这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蒋介石得知方先觉投降的消息后,仍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深信先觉决不乞降,但其不能以身殉国,竟被敌所俘而屈,使我军誉与军校皆蒙此不白之污辱,殊所不料也”。

然而,降了就是降了,晚节不保,他是一位有污点的“抗日将军”,所以这部电影官宣定档全国公映后,立即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支持他的与反对他的分成两派,支持他的认为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宽容对待方先觉将军”,并举例说美军驻菲律宾总司令乔纳森·温莱特在与日寇作战时,率领美菲联军坚守阵地50多天后向日军缴械投降,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不但没有怪罪乔纳森·温莱特的投降之举,反而给他授予国会荣誉勋章,晋升他为上将,提拔他做美国东部防区司令,美国还出了一本书《巴丹英雄》赞誉他,说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军。

这就是美国文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允许投降的;而反对他的人则认为,歌颂方先觉,何以面对杨靖宇?杨靖宇是一位誓死不降的将军,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他在弹尽粮绝的时刻对劝降的农民赵廷喜留下了一句名言:“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壮烈殉国,彪炳史册。

方先觉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两位古人,一位是后汉三国时的于禁,他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后来在与关羽作战时被“水淹七军”,战败乞降,而他的先锋官庞德选择誓死不降被斩,曹操评价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深为叹息;另一位古人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李陵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对匈奴作战中,向汉武帝表态愿“用五千步兵横扫单于王庭”,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被八万匈奴重兵围困,虽斩获颇丰,杀敌一万有余,但终因弹尽粮绝而被俘投降,成为“有志难酬,有口难辩”的一位将军。李陵本来是想假降的,但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诛杀了他的老母和全家,他便真降了匈奴。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还被汉武帝盛怒之下处以了宫刑。

方先觉的遭遇比李陵好多了,他投降了日军,但三个月后被军统营救逃了出来,蒋介石也没有为难他,还给他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享受的是美国投降将军乔纳森·温莱特的待遇。方先觉的投降理由是:“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而是国家不要我们!”,他坚守了47天没有等来援兵,这似乎是最好的理由了。但相比杨靖宇而言,方先觉再怎么说也是自惭形秽,日军对杨靖宇的评价显然更高,日寇岸谷隆一郎对杨靖宇的评价是: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歌颂“降将”方先觉的影片上映,也凸显了当代舆论环境的宽容。对方先觉的战功与投降,功是功,过是过,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就像司马迁愿意为李陵辩护一样,司马迁是深知李陵的苦衷的。当代社会能一分为二地看方先觉这样的人物,令李陵长眠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他找到了一位与他“同病相怜”的将军。李陵、于禁、洪承畴、方先觉等人可以在地下摆一桌,饮一杯苦酒,互诉衷肠。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4-05-23 15:05

    方先觉是为了保住剩下8千英雄将士的命才牺牲个人名节投降的,李陵都没法和他比,更不要夹带什么于禁、洪承畴行吗?![得瑟]

孙玉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