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辞红军师长,没当358旅长,出于无奈?离开之后,张宗逊接替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5-05 21:52:55

他从籍籍无名到立下赫赫战功,他从牧童到红军指挥官,无人可知他一路的心路历程,无人可探他脚下遍布的血汗与泪。

贺龙曾说他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当中央任命他为红军师长,担当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时,他奔赴前线在即却没能前往,之后由张宗逊接替旅长之职。

而这位主动请辞红军358旅长的人物,就是卢冬生。

从牧童走上革命

卢冬生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他出生于1908年,父亲带着长子去了江西挖煤,年仅七岁的卢冬生需要跟着外婆在离家20多里地的地主陈家做个牧童勉强维生,他也在此和陈家二少——后来鼎鼎有名的解放军大将陈赓成为了好朋友。

从陈赓那里,卢冬生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新知识,慢慢地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两年之后陈赓为了逃避婚姻离开了家乡,前去湘军鲁涤平的部队里当兵,卢冬生心里十分不舍,没过多久也离开了陈家,去往各地流浪打工。

打工的岁月并不顺利,卢冬生在钢坊当学徒时,老板故意延长出师期就为不发工资,在媒栈做挑夫的时候也被克扣工钱,最后还被老板诬陷,在躲避警察追捕的时候,卢冬生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像陈二哥那样去当个兵呢?”

1925年,17岁的卢冬生只身前往衡阳湘军唐生智第4师当兵,之后唐生智接受国民党的领导,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参与了北伐战争,卢冬生也随之来到了武汉。

两年后,卢冬生和陈赓重逢,彼时陈赓已经是有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了,并且被任命为唐生智第8军特务营营长,卢冬生也被陈赓调来作为副官。

特务营的战士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陈赓就会利用每次出操点名的时间来宣扬共产党的主张,在此期间卢冬生时常跟随着陈赓出入驻地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得以认识了周恩来等多位著名党员。

龙东升慢慢认识到国名党和共产党的不同之处,耳濡目染下,卢冬生的思想也不断进步升华,扛枪打仗在他眼里不再是为找寻个人出路,而是为了人民和国家。

之后国民党右派活动越发猖獗,陈赓和卢冬生被迫离开军队,按照党的安排两人一起护送周恩来去到南昌,参与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战争期间,卢冬生英勇无畏,永远冲在战争第一线,在陈赓九死一生的时候也不放弃他,带着他艰难躲避敌人的追捕与大部队汇合,陈赓在之后回想起来,也不由感概一句:“没有卢冬生,就没有我陈赓啊!”

1727年12月7日,在陈赓和王跟英的介绍下,共产党考虑到卢冬生的优秀表现,批准卢冬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卢冬生的革命之路由此浩浩荡荡地展开来了。

贺龙的得力干将

卢冬生和贺龙的联系,要从他担任贺龙的交通员开始说起。

贺龙当时向组织建议,要去湘西拉队伍,建立根据地,当时贺龙还在被蒋介石悬赏缉拿,众人都想到此路必定危难重重,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于是就选派了卢冬生以交通员的身份护送贺龙和周逸群前往湘西。

一路上众人小心翼翼躲避追捕,选择乘船出行,经过湖北坚利观音洲时,遇上了驻扎在此处的团防队伍,被团丁吆喝着下船,贺龙见此也有了抢夺他们武器的想法,众人一合计,将计就计下了船。

贺龙原来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长,威望很高,他气若洪钟地说:“我是贺龙!我要见你们队长!”

团防队伍的队长肖仪一见到贺龙腿就软了,等到贺龙说“借你们武器用用”的时候也愣怔了一瞬,在一个团丁举枪对准贺龙时,卢冬生更快地开枪击倒对方,其余团丁被震慑住纷纷放下武器,周逸群带领同志们立马上前缴获枪支。

正是这些枪支,成为了贺龙开辟湘鄂西苏区的一大助力,而卢冬生的这一枪,也让贺龙对他愈发信任。

抵达湘西后,贺龙拉军队,建根据地,发起桑植起义惨遭失败,部队处境艰难,急需党的领导,于是贺龙派卢冬生到上海与中央联系,当时卢冬生仅凭着6个铜板一路风餐露宿,成功向中央传递了消息。

中央在之前一直未能与贺龙联络成功,卢冬生的到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在往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卢冬生都身藏机密文件,长途跋涉于两地之间传递消息,在贺龙于湘西的工作上立下汗马功劳。

贺龙也特此向中央申请将卢冬生留在湘西,此后,卢冬生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警卫营营长,帮助贺龙成功收编了甘占元3000多人的部队。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10万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当时担任湘鄂革命根据地中央分局书记的夏曦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内“肃反”,对外“寸土必争,执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分兵作战,在他的带领下作战接连失败,在渡西荆河时,部队被敌军截断,卢冬生率领的部队被迫分离红3军主力军。

卢冬生率部艰难作战,伤员无处安置,给养不足,敌情严重,在这种条件下,卢冬生也能发挥自己极强领导能力,带领军队和群众打土豪,攻县城,在失联的几个月期间积极寻找主力下落,南渡长江,终于汇合,还带回大量物资银元补充主力部队。

1932年七月,卢冬生担任红三军主力师师长,后又当选红三军团党委委员,在党委的坚持反对下,制止了夏曦准备发起的第五次党内肃反,保存了红三军的基本力量。

1935年6月,卢冬生在参与反“围剿”斗争中,腿部受了重伤,以当时贫瘠的医疗条件,致使卢冬生落下残疾——坐骨神经痛。

残疾的身躯并不能阻挡卢冬生行军打仗的步伐,他拖着一条残腿冲在前线,为国家为人民取得一个接一个胜利,可他的身体也逐渐不支,这也成为卢冬生不能担任358旅长的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后,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卢冬生被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开往前线在即,卢冬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往,中央决定由张宗逊接替他成为358旅旅长,而他受上级命令,去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底,中央决定将卢冬生等同志到苏联黑海边疗养,39年3月,卢冬生身体基本恢复,他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申请回国抗日,但由于国内急需适应正规战争的高级指挥官,卢冬生应组织要求来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班进行系统的军事学习。

卢冬生从小没念过书,在当兵时自学写字看报,在军事班里学习艰难晦涩的俄语,学习军事、政治、经济和马列主义理论等学科,从低起点一步一步起早贪黑、勤奋刻苦地学习,期间他也关心国情,考虑到当下的情况,和其他中国学员一起到共产国际各国代表团做报告,介绍中国的革命情况,扩大中共影响力。

1941年9月,卢冬生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他一心向国,想为国效力,可此时苏德战事爆发,回国的交通线被阻断,他被派往远东地区由中国东北抗联将士编成的苏军第88旅工作,以一名红军军官的身份力尽自己所及之事。

长眠于松花江畔的英雄

1945年9月,卢冬生回国。

卢冬生先抵达长春,后到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内已有国民党军、军匪以及大量的苏联红军,当时八路军只有少数在哈尔滨,就当时看来,局势十分复杂混乱。

11月16日,陈云等东北局领导抵达哈尔滨,当晚陈云在东大直街178号召开会议,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担任书记,任卢冬生到松江军区任职司令员。

会议开到凌晨结束,陈云的行李在离会场几百米处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里,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众人都建议陈云不要回去,陈云对秘书说:“那你去帮我拿一下,我的行李里还有些东西要用。”秘书本来已经打算出发,被卢冬生拦住,卢冬生想到现在局势混乱,苏军的纪律也不严明,再加上自己会俄语,遇到麻烦也好处置,就主动要求去取行李。

卢冬生带着一名警卫员在取到行李的回程上,正好碰上苏军打劫路人财物,卢冬生上前阻拦,用俄语询问他们的部队并亮出自己的苏军军官证,卢冬生此时放松了警惕,没料到士兵居然敢杀人灭口,猝不及防之下中弹身亡。

噩耗传来,众人皆悲痛不已,虽然陈云立即要求苏军追捕那几个士兵,但终无果。

贺龙得知卢冬生死讯的时候,眼含热泪,私下涕哭不止:“东升同志的牺牲太让人悲痛了,正是党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的离开是我们的重大损失,他不仅是一名难得的指挥官和战士,也是我们重要的兄弟!”

1945年,卢冬生在37岁的某一天,未展宏图突遭横祸,未有妻子子女,孑然一身,他的躯体虽然永埋土下,但他的精神不腐不朽。

参考文献: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33卷[M]. 1987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 第1辑 永不叛党卷[M]. 2017

梅兴无.卢冬生:从牧童到将军[J].党史博览,2022,(03):44-49.

0 阅读:106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