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决计定巴蜀,完全确立对东方六国地缘优势!

武当云中客 2022-04-24 22:22:05

秦惠文王决计定巴蜀,完全确立对东方六国地缘优势!

战国七雄之时,秦国经过秦孝文王时代20多年的商鞅变法和国力积蓄,在孝文公末期,终于开始崛起为天下强国。

到秦惠文王之时,便开始图谋东出。

那么当秦国收复河西之地与三晋隔黄河对峙和收复函谷关后,秦国初步确立了对东方六国中的赵魏韩三国在地势上,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力态势。

当时放在其眼前的利害就是怎么利用好这一有利态势,从而逐步大举东出,与六国争天下。

当时三晋大地之上,之前有着百年霸业的魏国,先后被齐秦两国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河西之战三大战役彻底打趴下后。

中原腹地无强国,天下形成新的天下三强格局——西秦、南楚、东齐,都欲谋取中原腹地。

当时的齐国,正值齐威王“邹忌变法之后的齐威王、齐宣王时候的鼎盛时期;

楚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三峡东至大海,北临黄河,国土占了当时天下的将近一半,楚怀王承接楚威王时期给其留下的丰厚家底,也为三强之一;

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也初步恢复到秦穆公在世时候的战略态势。

如果以当时天下格局而论。

中原腹地以魏国为代表的三晋逐渐衰微,新崛起的秦齐楚 三强在此应当主争中原腹地。

但是当时秦国目归长远,偏偏看上了当时还不怎么发达且在西西南方向的巴蜀地区。

以秦国长远眼光而言,八百里秦川,居高临下,以函谷、黄河为锁钥,足以震慑黄河沿岸中原腹地的山东五国。

当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国太大了,地盘都占了半个中国。

光在黄河上游还不足以对楚国形成地缘上的上游威慑。

于是秦惠文王高瞻远瞩,在争中原三川之地从而问鼎二周和取巴蜀之间做出了明智的抉择。

秦国取巴蜀,彻底在黄河、长江上游,居高临下,威慑六国。

同时巴蜀之地后来也发展成为了秦国仅次于关中平原的第二大粮仓,为后面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为30多年后,秦国主力从秦巴山脉方向东出,然后偏师由川入楚,配合主力攻下楚国首都江陵埋下了伏笔。

从而逼迫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可以看到秦国的这次行动是非常高瞻远瞩的。

当时六国攻秦的大背景下,秦国兵力吃紧,巴蜀内乱。

秦国君臣,硬是抽出主力雄兵,远涉巴蜀。

全据中国上游,以临天下。

为后世几代君王,提供了最好的战略位置。

可以这样讲,秦国历经孝公变法图强、惠王明智抉择,选拓疆土。

后才为后面的主要是秦昭襄王时的大举削弱东方六国,秦始皇时期的剪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在此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推动作用,秦惠文王决计定巴蜀之举,则首创了由巴蜀顺江东下,统一南半中国的先例。

后面的晋灭吴、随灭陈、元灭南宋等大都是先占据关中和巴蜀上游,从而东下完成一统!

2 阅读:1424
评论列表
  • 2022-05-01 11:26

    占据了巴蜀,进可攻退可守,那时候的黄土高原应该还是适合种植的,这样一来再加上关中和巴蜀,秦国资源差不多可以和整个中原相提并论了。一旦作战失利还可以退守汉中,巴蜀,仍然可以独霸一方。

  • 2022-04-26 18:24

    三东六国[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

    热心网友 回复:
    写说明是手打的原创[鼓掌]
  • 2022-04-27 09:43

    就是吹牛逼

武当云中客

简介:经济地理分析、历史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