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2-13 12:50:2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博物馆里过大年,近年来已成新年俗。这个春节,省博物馆人气爆棚,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观国宝、“读”历史,品鉴具有荆楚风味的文化盛宴。

“在博物馆里过年,我很开心,因为这里能看到很多宝贝。”2月11日,大年初二,7岁的严紫芸和父母、姐姐一起来到省博物馆,兴奋不已。

严紫芸的父亲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自己是武汉人,在厦门工作。除了疫情期间,每年春节回家探亲时,都会带孩子来省博物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理解不一样,对文物和文化的理解会逐渐加深。”他说,两个女儿阅读有关历史文化和“寻宝”的图书后,对博物馆的兴趣更浓厚了,想寻找书上看到过的“宝物”。

广东游客曹祎龙和妻子带着6岁的儿子,除夕来到武汉。一家三口的江城之旅,原本第一站便定在省博物馆,但大年初一未能预约上,便预约在初二参观。入馆后,他们首先直奔越王勾践剑展厅。展柜前人头攒动,儿子骑在他的脖子上,兴致勃勃地观看越王勾践剑,发出了惊叹声:“哇!”

曹祎龙说,夫妻俩带孩子参观过不少地方的博物馆,但这还是第一次在博物馆里过年。“湖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特别多。”他笑言,自己来之前就做过“攻略”,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镇馆之宝都是这次参观的重点。

春节期间,省博物馆每日开放时间延长。除了各个展厅的精彩展览,该馆还“上新”一系列有趣活动,如手绘文物中的龙元素图案,制作龙文物元素的手工帽饰、龙文物剪纸体验、成语接龙等。

亲子“寻龙之旅”活动吸引了不少家庭参加。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以8件文物为主线,到各展厅寻找“龙”的身影,并探访更多有着龙元素的文物。“这不是之前出圈的‘显眼包’吗?”看到盘龙兽面纹铜罍时,有些游客乐了。这件文物以呆萌可爱的盘龙形象在网上圈粉,成为“网红”。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寻“龙”探宝的过程,让参与活动的家庭惊叹不已:博物馆里随处可见“龙”的身影,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质地的文物中,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他们感叹,尤其像曾侯乙尊盘、建鼓座等文物,龙的造型复杂生动,青铜工艺精湛,令人震撼。

一些地方博物馆推出新展或相关活动,丰富市民春节文化生活,让他们在观展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随州博物馆这个月推出“龙行中华”专题展览,既有近百幅各历史时期祥龙题材珍贵文物的图片,也集中展示了随州出土的西周早期盘龙盖罍、半环形龙纹铜钺等9件珍贵文物。

随州博物馆讲解员熊心怡为一批又一批游客进行了讲解。“和游客们一起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很有意义。”她表示,自己很高兴这个春节能向游客们讲解展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和热爱荆楚文化。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