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轻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专访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

凤凰卫视 2024-01-17 13:50:21

《问答神州》专访

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

吴小莉:有很多的年轻人对于地缘政治议题,都不再关心。

唐湘龙:他们支持的柯文哲选不上,国民党他们不喜欢,民进党他们失望。

吴小莉:这种青年低薪的情况,是怎么影响台湾社会的?

唐湘龙:薪资不动但是物价涨、房价涨,那个压力一定很大。

吴小莉:台湾负债的增加,对台湾的民众意味着什么?

唐湘龙:台湾现在跟美方、跟西方的这些产业的连接关系,就有点类似“冷战时代”。

台湾年轻人最关心的是什么?

吴小莉:你的“飞碟电台”广播秀中收视率最好的,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

唐湘龙:因为广播本身是很本地的东西,所以它一定是针对台湾民众最关心的议题,大部分就是绕着台湾的时事走,不过我坚持一定要有一些过去台湾很冷门的,两岸以及国际的元素进来。

吴小莉:两岸和国际新闻元素在台湾很冷门?

唐湘龙:当然,当下你或许会觉得两岸问题好像大家比较关心,但其实并不是。两岸的问题在台湾,你关注电视台的收视率就知道了,两岸和国际新闻是这几年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和紧张,它才开始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谈话性节目锁定两岸和国际议题,在过去我们常常形容“台湾人其实对于国际事务是很冷感的,那也不太有国际观的。”

吴小莉:就是因为在这个地方保有自己的小确幸就可以了?

唐湘龙:对,其实这种情况有一段时间了,严格讲就是从所谓的“中华民国”1971年退出联合国之后,所有的国际新闻都充满了对于“中华民国”的否定。所以在那个过程当中,包括台湾官方媒体也在淡化国际新闻,因为大部分都是负面,因此,其实台湾官方媒体也并没有特别琢磨国际新闻。

吴小莉:但是在你那一代,其实是很有国际观的。

唐湘龙:一方面,我自己念国际政治,我们这一代,特别像我们这种眷村小孩,多多少少会从父母亲那边保留一些大国情怀。你看我父亲经常跟我讲,他16岁的时候跟着他的八个同乡出来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剩下他一个,他会跟你讲的故事,大部分都是这种,即使他自己也没有受到很高深的教育,可是他的那种故国情怀,对我们来讲,感染力是很深的。所以我在考大学的时候要填志愿,我就只填法律跟政治,其它的我都不填,就是觉得应该要关注一些大国事务。但是台湾本身的那种环境,你看到报纸、电视等等媒体,是没有大陆的媒体前面15分钟时事新闻的,台湾这种新闻非常少。

台湾年轻人不再选择民进党?

吴小莉:《纽约时报》曾评论过台湾政治,认为年轻人至关重要。我们也知道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年轻人一直是她和民进党的坚定支持者。然而,8年后,许多年轻人对政治和两岸议题失去了兴趣,更关心的是民生问题。在过去的8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民进党过去是台湾年轻人和“首投族”的首选,而现在他们却在逐渐离开?

唐湘龙:这个现象当然是存在的,蔡英文的选票不是赖清德都能够接收的。一方面,两岸关系的紧张使得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政治带来的风险,他们不愿意承担与两岸政治紧张局势相关的风险,这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涉及到战争的风险。举例来说,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台湾2005年后出生需要服兵役的男性要出国,必须提前一个月登记,这是十几二十年来的罕见情况。对于那些持有“台湾护照”的年轻人来说,以前是很容易出国的,但现在却需要提前登记,否则无法通关。当类似这些讯息出现的时候,年轻人会不会有感觉?当然会有感觉。家里面有这种18岁或者即将年满18岁孩子的父母亲会不会有感觉?当然很有感觉,当你知道两岸冲突时我的孩子是要到第一线的,那这种感觉会影响到年轻人以及影响到这些父母亲的动向,因为政治的风险会落在他们的身上。

第二个原因是蔡英文之所以能够得到年轻人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在2016年之前,台湾发生了第二次大型的学运,“太阳花学运”。“太阳花学运”与民进党有着深度的联系,你现在可以看到“太阳花学运”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几乎都成为了民进党新一代的培养对象或者成为其侧翼。因此,“反服贸”、“反国民党”、“反中”这些对于“太阳花学运”来讲是三位一体的。这是一个青年“台独”运动,与“台独”政党紧密结合。再加上蔡英文选举期间她对年轻人的痛苦做了很多过度的承诺,不管是购物的问题、房价的问题、就业的问题、青年低薪的问题,她每一样都做了非常多的承诺。尤其把自己打扮成清纯、清廉的这种形象,所以年轻人在2016年的时候相信了蔡英文的承诺。然而,到了2020年的选举,如果不是香港“修例风波”,2019年初时蔡英文的民调是很低的。

吴小莉:确实是很低。

唐湘龙:赖清德那个时候就要挑战蔡英文,因为他认为蔡英文不会赢。通常情况下,这是大忌。但赖清德在2019年公开挑战蔡英文,像赖清德这样的这些老“台独”都在赶蔡英文下台,就是因为经过不到4年的时间,蔡英文失去了年轻人的支持。再过4年,你会发现答应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加上民进党的贪腐问题,这让人们对民进党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对于那些青年“台独”运动而言,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在赖清德身上找到一种寄托,赖清德是一个公开喊“台独”的人。可是年轻人呼吁“台独”是很爽的,但不能有战争,因为战争时他们要上前线,因此,年轻人既有对“台独”运动的激情,但又不希望这种运动给自己带来风险,而赖清德本身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因此,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赖清德多次进校园都引起了差评,虽然不是被轰出来的,可他离开校园之后恶评如潮。虽然年轻人对社会现状不满,但是对于三组候选人,他们支持的柯文哲选不上,另外的两组候选人,国民党他们不喜欢,民进党他们失望,投不下去,所以年轻人对于政治议题不太关心。

台湾媒体言论 真自由还是假自由?

吴小莉:在过去的8年,蔡英文“执政”的民进党当局都打着“民主”的口号,在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比如说言论自由,其实是受到了一些钳制的,您又是在媒体行业,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唐湘龙:当民进党把两岸政治,把“统独”无限上纲的时候,“台独”就是民进党最高的道德,任何的道德主张跟“台独”抵触都是无效的,所以只要你支持“台独”,你其它方面的不道德,都是有弹性的,都是可以被赦免的。比如说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这些当摆在“台独”的框架里时,它就变得有弹性了。因此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包装操作新闻媒体,就像台湾现在的媒体,不管是平面或者是电子媒体,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绿的,是非常非常绿的,它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一个政治的恶意操作下面所产生的。那这个对于台湾媒体和政治的平衡感的破坏,就非常大了。在民进党蔡英文任内的时候,对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打压是很夸张,很离谱的。

唐湘龙: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台湾媒体历经“两蒋时代”的威权戒严,解严后媒体百家争鸣,看起来是很自由,是很蓬勃的百家争鸣。然而,这一百家争鸣的自由表象掩盖了背后金融和土地资本的影响。金融跟土地资本是非常本土化的资本,这两个系统基本上面是绿营,就是台湾“独派”主要的支持力量,这些也都渗透到媒体里头。特别是在新闻频道中,在处理这些新闻讯息的时候,媒体必须表现出对特定政党的忠诚,这是台湾的媒体里面最糟糕最腐败的情况。

慢慢地,非绿的意见逐渐转向网络,蓝营的这些政治人物,尤其比较年轻的政治人物,他们似乎比绿营的政治人物更娴熟于新媒体。为了逃避民进党的政治封锁跟打压,以及整个台湾的传统媒体结构环境几乎已经完全“绿化”的情况下,这些非绿的政治人物或非绿的意见就在往成本比较低、自由度比较高、更年轻化的媒体上面转,这个是现在台湾的媒体环境当中最特别的。总体来说,台湾媒体所谓的新闻自由在资本结构和政治绑定层面只是表象,实际上受到政治立场和资本影响。

唐湘龙:第二点呢,在台湾形成了一种肃杀之气的“绿色恐怖”,任何跟大陆走得比较近的,比如说国民党要和大陆方面举行海峡论坛,或者是国民党派了一些代表到大陆,或者比如国民党的副主席夏立言去大陆,这类的事情你只要跟大陆有接触,几乎都会被“扣帽子”。这种“扣帽子”的做法旨在产生台湾内部政治的影响力,并在社会中制造一些肃杀效果,并非是警告夏立言等人不得访问大陆,因为他们知道无法直接控制这些人,而是通过对其他可能效仿的人施加威慑,使其望而却步。新闻工作这么久了,我们当然会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值比较,坦白讲回头去看的时候,陈水扁即使受到当时媒体非常强烈的批判,可是他都忍着没有对媒体动手,可是蔡英文并不是,蔡英文就把“中天”关了,即使事后所有对“中天”的指控,10个指控全部都被推翻,可是“中天”失去的频道再也回不来了。

青年低薪?物价上涨?

台湾的经济现状如何?

吴小莉:台湾的经济现状怎么样?比如说青年低薪这个问题,青年的薪水近几年并没有涨幅很高,我看到台湾毕业生的基本工资大概2.5万台币,跟30年前差不多,甚至比30年前某些行业更低,这种青年低薪的情况会怎么影响台湾社会?

唐湘龙:如果你看平均薪资,是在慢慢变高,这和基本工资也慢慢变高是有关系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湾的产业很两极化。从科技业来讲,科技业非常好是因为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的“反中”政策要切断跟中国大陆的供应链,但台湾是整个全球的供应链当中,跟中国大陆的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可是当美国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它要切断对中国大陆的供应链依赖的时候,也就在削弱台湾跟中国大陆的这种供应链的连接关系,那因此美国不断地把资源要巩固为自己的供应链的时,台湾就出现了像是“冷战时代”一样的状况。“冷战时代”正是台湾、韩国、香港以及新加坡,所谓“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代,这是为什么?虽然“冷战”把两岸之间所有的互动跟在当时的苏联阵营全部都隔离,可是它在一个封闭演化的情况下面,它其实是能够把“亚洲四小龙”作为它一个供应链的主体能够拉得起来,台湾现在跟美国、跟西方的产业连接关系,就有点类似“冷战时代”,所以科技业的薪资很高。台湾这几年的时间,房地产涨幅最大的不是在台北市,而是在几个科学园区附近,你到新竹去看,新竹现在的涨幅都不只是20%、30%,都是翻倍涨的。

吴小莉:在台湾如果不读理科、不读电子的话是不是就没有前途了?

唐湘龙:如果你不是在这些科技产业里面工作,如果你不是在科学园区的旁边生活,这些年你完全不会感觉到台湾的经济有任何的进展。

吴小莉:到底台湾的经济在过去8年或者是这几年里的情况好不好?

唐湘龙:你在不同产业的感受会差别非常大,但是毕竟台湾经济的70%,终究在服务业。在服务业领域你一定会觉得经济非常烂,因为服务业是在疫情期间受创最重的,毕竟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没有了。第二个服务业本来就低薪,总体来讲从台湾的民众、从政治的角度,大部分的人会感觉到这8年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因为房价是涨的,物价是涨的,可是他的薪资,如果他不是在高科技领域里面,他的薪资几乎是不动的,薪资不动,但是物价涨、房价涨压力一定很大。我有谈过一件事情就是说,台湾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在台湾他刚出社会的那段时间,他实质所得的,比在台湾的外劳都还要差,为什么?因为来台湾工作的外劳,他是住在雇主的家里,他吃的三餐是雇主供应的,这些都没有表现在雇主付给他的薪资上面,所以雇主每个月付给他2万多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00元),还包吃包住。

吴小莉:对,这是实拿的。

唐湘龙:对,可是台湾的年轻人并不是,台湾年轻人刚出社会时,从事服务业工资大概2万多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00元),不会到达你说的平均工资3万5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000元),那是很多高低薪加起来平均的数据,如果一般服务业能够到2万8、3万新台币(约人民币6000元)就不错了,可是你要知道你要付房租,所有的一日三餐要料理,这些扣完了之后,实质的薪资,能够有个1万新台币出头就不错了。所以这种实质能够支配的所得比外劳都还要差的情况,可能要工作三五年之后才有机会慢慢地改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你要知道台湾大部分的年轻人,尤其是不在科技业的年轻人现在过得真的很辛苦。

制作人:韩烟

编导、编辑:梅苑

12 阅读:5294
评论列表
  • 2024-01-19 09:47

    关心台独吧

  • 2024-02-18 08:43

    台湾年轻人大部分是天然独

  • 2024-04-15 11:11

    离开母亲久了,麻木了许多台湾年轻人对政治和统一都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