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诗的文学青年潘汉年,是如何成为左翼作家联盟领袖的?

景林说体育 2019-06-20 23:44:57

潘汉年,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是个特务,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他一直都在隐蔽战线工作,为我党做统一战线上的工作,建国后还吃尽了苦头,被认定为“内奸”判了无期徒刑。你说的“文学青年潘汉年”,难道是另外一个潘汉年?

其实,我说的这人“文学青年潘汉年”就是这个潘汉年。

潘汉年是江苏宜兴人,1906年出生,他祖父是清朝的举人,父亲是清朝的秀才,耕读世家呀。所以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初小,到高小,再读高中,就差没有上大学了。

那时候正值五四运动,各种思潮流行,各种进步期刊缤纷,如《新青年》、《新潮》等等,让年少的潘汉年在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1922年,16岁的潘汉年因家庭经济拮据,经同乡小学某教员的介绍,到宜兴城著名的励进社小学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师。他在励进社小学教书的余暇中,有机会接触了上海、北京等地出版的报刊书籍,如《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一开始他也就教育上的问题,写一点文字投个稿,但竟然也在《学灯》杂志上被印成铅字,只让他很兴奋。

文学是青年人的梦想,从古至今,似乎这是一条铁律。在励进社小学任教时,潘汉年他除了写一些教育方面的文章外,也开始涉足文学创作。从小说、诗歌、杂文、儿童文学、民间故事,他什么都要去写一点。当任何一个文学青年在没有确定自己最擅长创作的文学体裁时,都会去做各种尝试。

《觉悟》是五四以来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个副刊,好比是现在《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它是由《民国日报》的文艺副刊,由国民党元老邵力子主编,辟“随感录”、“诗”、“小说”、“剧本”专栏,发表了大量文艺译著,成为五四时期新文艺的主要阵地之一。

17岁的文学青年潘汉年,竟然连续在1923年10月12日、11月13日和11月23日的《觉悟》副刊上发表了《不敢》《怅惆》和《可怕的路》三首新诗。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文学成就。

现在我们来读一下:

《不敢》

我心里十分爱伊,

却不敢直截地对伊说:

“我很爱你!”

每每展着洁白可爱的信纸,

不知不觉地

在伊名字上加上“我爱”二字,

倘复读的时候,

心弦便紧张着好似要断!

这封信也不敢寄给伊了。

《怅惆》

伊在瞬时间向我微微一笑,

使我梦中留恋一回。

长时间的相思怅惆,

我才这样的祈祷。

愿伊常常和我微微一笑,

使我永远留恋梦中,

哪知——

微微的一笑,只是一笑,

长时间的怅惆,却是继续的怅惆。

《可怕的路》

我知道这是可怕的路,

曾立誓不再逗留,

蓦地见到那路中一枝冷黄色的无名花,

顿时引起我的好奇心,而足不由我主,

很快地走向前去,

采撷那黄色的无名花了。

读了上面这三首情诗,大家更不会想到这么一位写“鸳鸯蝴蝶”情调的文学青年会走上革命的道路。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密不可分的。

1925年,潘汉年离开了励进社小学进入中华国语专科学校学习,后来又进入中华书局当编辑,他跟随革命形势的变化,慢慢转变成一位革命志士,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成为我党中央直属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并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

0 阅读:28

景林说体育

简介:和我一起看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