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救不了蜀国原因:邓艾在刘禅宫里发现一件东西可以解释

保言包语 2024-03-02 19:47:27

灭蜀后,邓艾在刘禅宫里发现一件东西,才知诸葛亮为何救不了蜀国

蜀汉国力日衰

三国时期,蜀汉一度在刘备的领导下国力强盛,占有巴蜀和荆州的广袤土地。但自219年的樊城之战开始,蜀汉运气不济,国力开始日衰。

当年,蜀汉名将关羽率大军占领襄樊,一举歼灭曹军,功勋卓著。谁知东吴趁机派遣大将吕蒙偷袭襄樊,夺取后方据点江陵,断绝关羽退路。关羽仓皇后撤,在麦城最后兵败被擒残杀,身死,荆州失。

刘备闻讯大怒,誓要为关羽报仇雪恨。然而好兄弟张飞也在此时病逝,刘备元气大伤。直到221年刘备才发动夷陵之战,欲向东吴报仇。但此战刘备大败而归,自己也于次年去世。

刘备的逝世对蜀汉打击极大。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以智慧和忠诚辅佐新主。但刘备晚年的军事失利已使国力衰弱。虽然诸葛亮努力经营,但实力已不如曹魏。先主在世时,蜀汉尚能保有荆州等地,现今实力大不如前。

邓艾占领成都

到了263年,魏国大将邓艾认为时机已到,要乘蜀汉衰微之机吞并其地。他率军沿小道进入蜀境,很快攻至成都城下。

刘禅望见魏军气势汹汹,知大势已去。他召开朝议,与群臣商讨对策。大臣们也意识到蜀国已经难以独立,建议刘禅开城投降,保全性命。

刘禅虽不舍,但为了人民着想,还是决定投降。最终刘禅带着皇室出城迎接邓艾,蜀汉正式灭亡。

邓艾得城后十分惊讶,他原以为至少要在成都打一场硬仗,没想到刘禅不战而降。刘禅的反常举动更加强了邓艾的疑惑,他决定进一步调查刘禅投降的原因。

检阅蜀汉档案

为弄清刘禅轻易投降的原因,邓艾来到蜀宫,仔细检查蜀汉官方档案。当他翻阅“人丁簿”时,发现蜀汉总人口才百万左右,军队却有十余万。

按常理,一个国家军队占总人口的比例最多只有1-2%,即便是用兵频繁的秦国,这个比例也就6%左右。但蜀汉的10%明显异常,预示着国力濒临枯竭。

原来,蜀汉是靠着长期疲于民力,才勉强维持到现在。光靠少量老弱妇孺,根本无法提供充足赋税支撑军队。检查档案后,邓艾恍然大悟刘禅投降的必然性。

诸葛亮掩盖真相

邓艾还意识到,蜀汉的颓废之势是由诸葛亮通过北伐等战役掩盖的。诸葛亮智谋过人,让外界误以为蜀汉实力依旧强大。

事实上,刘备在夷陵之战前就已无力出兵。诸葛亮的北伐也都规模不大,更多是防御性质。他去世后,姜维每次北伐都令国力更加消耗。表面上诸葛亮死守边疆,实则蜀汉早已空虚。

刘禅不愿同归于尽

到邓艾来攻时,刘禅明智地选择了投降。他深知蜀汉已强弩之末,与魏国同归于尽只会害苍生。投降不仅可以保命,还可以过上富足生活。

刘禅放弃了无谓抵抗,避免重复刘备的失败。开城投降既保全了宗室性命,也减少了平民牺牲。刘禅的抉择明智而人性,也使他得到“备不如禅”的高评价。

0 阅读:50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