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为陷害高拱,利用戚继光手下的逃兵罗织罪名,结果弄巧成拙

隐真历史 2022-10-01 20:27:20

冯保为陷害高拱,利用戚继光手下的逃兵罗织罪名,结果弄巧成拙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二十日清晨,十岁的万历皇帝去早朝,刚走到了乾清门,侍卫们有人带着刀剑闯入皇宫,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这个人叫王大臣,是戚继光那里跑出来的逃兵,于是王大臣被送交到太监冯保掌管的东厂。

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心腹大将,镇守北方边陲。而张居正是冯保的政治盟友,王大臣又是戚继光手下的逃兵,整个事件变得很麻烦。在冯保的授意下,东厂太监严刑拷打王大臣,逼出了另一套口供,说他是高拱的家人,是高拱让他来行刺皇上的。

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虽然高拱已罢官回家,但冯保还不解恨,定要治死高拱,要用最狠毒的手段,方才能消除心头之恨。

审讯结果在廷议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认为这是栽赃陷害高拱。高拱派人来刺杀万历皇帝,得不到任何好处,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就算高拱对朝廷不满,犯不着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一定是有人制造冤案。有人认为,这是张居正和冯保串通起来搞的,以张居正的智商与情商,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因为这样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更大的可能是冯保擅作主张。

张居正并不想尽快平息此事,他确实希望高拱彻底消灭。徐阶第一次斗倒高拱后,没有斩草除根,结果几年后高拱第二次入阁,整的徐阶苦不堪言。要是冯保能直接把高拱做掉,手段低级些就低级些吧,他选择静观其变。

朝中资历最老、声望最大的杨博与葛守礼一起找访张居正理论,直言不讳地对张居正说,没有必要这样将事做绝,高拱被逼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张居正断然否认,说我智商再低,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满朝文官的压迫,张居正决定平息此事。他奏明万历皇帝,将案子交由掌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左都御史葛守礼和冯保三个人共同复审,决定拯救高拱,冯保大大丢了一次脸。

万历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审讯时的场面十分搞笑。王大臣一看衙役们提着棍棒上前,对堂上的冯保大喊道,我根本不认识高拱,你指使我承认的,说我承认了就让我做官,怎么今天又要打我?

一时间,鸦雀无声,犯人当庭翻供,冯保的把戏彻底露馅,他的脸面也丢尽了。朱希孝和葛守礼彻底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忍住笑,下令把王大臣拖了下去。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冯保,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不知如何是好。

朱希孝说将王大臣灌下药酒,哑了嗓子,然后判处死刑。冯保大喜,高拱的罪名没了,冯保的指使也烟消云散。一场可能殃及无辜的案子,就此告一段落。事实上朱希孝的处理方法,是张居正教他说的。

王大臣确实是戚继光手下的一个士兵,违反军纪逃离部队后,自以为艺高胆大,到皇宫中逛逛,结果成为冯保的工具,被销毁灭迹。万历二年,朱希孝逝世时,张居正说,当时朱希孝“既受命,即独宿外舍,燕居深念,多设方略,密侦之,如是十余日,乃得其情,趣具狱上,戮止一人,余无所问。当是时,微公,措绅祸且不测,其所存活,不啻数百千人矣。”称赞朱希孝把这件案子悄无声息地处理掉,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0 阅读:32

隐真历史

简介:从另外一种视角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