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喻人,是智慧之举,评邓万发诗歌《蜘蛛的生存哲学》

格命草 2024-02-09 19:19:14

格命草诗评

原文

蜘蛛的生存哲学

文/邓万发

一生修练绝门独技

凭借微风在横跨二十多米的小河上

斜拉蛛丝构筑战略要地

布局谋生。志在一网打尽

日子过得并不尽如人意

你把寒风冷雨当作司空见惯

你把寂寞孤独看成习以为常

隐忍潜伏在阴暗的战壕

生活总在无数的等待中坚守

不妒忌别人的喜获

不鄙视他人的落失

你把平凡的不平凡的时光过得平静

再艰难的,再枯燥的岁月

你从不朝秦暮楚地移情别恋

那张网既是家也是谋生之器

存亡之地,永不放弃

2023年12月26日

赏析

读过这首诗,所能感受到的不止是蜘蛛的生存哲学,还有它的生存精神。此诗分四小节,诗人从四个方面对蜘蛛的生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并从中悟得存亡之道,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蜘蛛结网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捕食,这是它生存的本能,从它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值得称道。但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不易的。那些生存在野外的蜘蛛,时刻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的网被破坏了,又重新织补,仿佛一生都局限在这张网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经历。或许,它们只是为了一口饭,并非像人类那样,事事有着情绪的羁绊,以至于活得苦累。因为诗歌探讨的是蜘蛛的生存哲学,或许是值得人学习的。下面,跟随诗人的脚步,从诗歌中获得一些经验。

先说第一节,诗人概括了蜘蛛了生存绝技,对它们来说,是一生的功课,就像我们常说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结网。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就是。而这恐怕就是人类最该学习的地方。人的特点是贪多求快,而蜘蛛,只修一项绝技,只做一件事,用一辈子在一件事上打磨。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只要不是一只傻蜘蛛,可以说,一生无忧。诗中还描述了蜘蛛这一绝技的特点,横跨二十多米的河上,构筑战略要地,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蜘蛛的生存智慧。一网以内,就是蜘蛛的天下,能攻能守,一网打尽。

第二节,诗人谈了蜘蛛了生存环境。诗人形容蜘蛛的日子不尽如人意,但是它们却乐此不疲,这又是为什么,只能说,它们是享受的。“寒风冷雨司空见惯,寂寞孤独习以为常,隐忍潜伏”,这就是它们的生存哲学,诗人用人格化的手法,把它们的生存逻辑描述得十分像人,仿佛旷日持久的演习一般,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第三节,诗人从蜘蛛生存的特点出发,谈了它们生活的坚守,这一点抓得非常之准。结好网后,它们要做的就是等待猎物进入网中,随机而动。而这等的过程是很有意味的,体现了随机性和偶发性,对概率是一种挑战。而为了能尽快获得食物,它们结网的地点也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这是另一个生存课题,在这里不多说。接着,诗人从人的角度阐述了两个观点“不妒忌别人的喜获/不嫌弃他人的落失”,这两个不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诗人在此,完美地刻画了蜘蛛的高贵品质。面对生存,波澜不惊,似有一分坦然淡定。

第四节,可以看作是第三节内容的升华。艰难和枯燥,不能改变蜘蛛的本质,诗人用了两个很情绪化的成语:朝秦暮楚和移情别恋。对这两个状况的否定,就是对蜘蛛本能的肯定。最后两行,诗人将蛛网推到了极高的位置,暗示着,网就是蜘蛛生存哲学的汇总,仿佛它们的一切都围绕网展开着。这是十分有趣,又充满智慧的举动。这正是诗人所想表达的,“存亡之地,永不放弃”。这意味着,对生命的捍卫。

这首诗,看似写蜘蛛,实则是以蜘蛛观人自身。无论如何,蜘蛛的生存,就是一种智慧的演练,也是能够转移到人身上的,因为那是精神层面的演习。通过诗歌,我们可以领悟像自然界学习的必要性。往往,被它们的某个点击中,就是受用一生。诗人以蜘蛛为学习对象,深度剖析了它们的生存规律,最终,对自己形成生命的指引,可见,诗人觉悟的冲动,这也使读者受益非浅。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