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刘醒龙:爱自己的家园,才是对世界最纯真的爱

辽沈晚报 2024-04-14 05:45:40

本期嘉宾:刘醒龙 生于古城黄州,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作品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由其作品改编的电影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凤凰琴》《挑担茶叶上北京》、长篇小说《天行者》《蟠虺》等。

□曹竹青

你问我答

这里有直达名家名人的快速通道,汇集提炼大家的各种关心关切,让你从作品之外了解他们和他们的创作经历,你若问,他就答。

1

记者:能否再次简单给我们讲述一下您的文学创作经历?

刘醒龙:在人生最容易做文学梦的少年时期,我只是爱读小说,从未有过自己将来也要试试写作的想法。长成青年后,也没有像年轻人那样普遍地追逐诗歌。1997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此生只想当中尉》,说明了自己从小到大,唯一的梦想是当兵。当一个既不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样的稀拉兵,也不是怀有那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回营”远大志向的沙场豪雄,而苏联小说中比比皆是人见人爱的“中尉”。后来终于选择了文学,再回过头来细看,之前与众不同的小小理想,终归还是受着文学的影响。也许是自己早期对文学不那么热爱,反而格外受到文学的恩宠。

2

记者:祝贺您的新书《刘醒龙地理笔记》出版!我注意到这三卷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期,怎么想到汇总成一个系列出版,初衷是什么?

刘醒龙:将这些年断断续续写的一些散文,结集为“地理笔记”的想法由来已久。由于先天就有恐高症,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坐飞机,国外去得不多,曾经有朋友邀请去日本,他晓得我恐高,安排了湾流商务专机,最终还是婉拒了。最近一次坐飞机是2019年秋天,中国作家协会安排带队去俄罗斯访问,因为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太大,自己才咬着牙成行的。有句话,堤外损失堤内补,个人游历则是国外损失国内补。我去过国内一般人难得去过的一些地方,比如南沙的一些岛屿,北疆的夏尔希里峡谷,绝对不亚于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去处。今天的人们习惯以“地球村”来标记个人的襟怀,这一点当然是毫无疑义的,也正是“地球村”概念的流行,才使得自己不得回过头来,更加珍视自己脚下一天也离不开的家园。汇集出版这样一套书,首先是告诉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想与别人说说那个浅显的道理:爱自己的家园,才是对世界最纯真的爱。

3

记者:您说“散文对我来说,大概只是一种副产品”。小说写作与散文写作有哪些相通和不同?

刘醒龙:现在有些作品,放在小说里像散文,放在散文里像小说,作为普通读物这是没有问题的,还能吸引到相当数量的“粉丝”,如果想要将小说或者散文写成经典,只怕还有待仔细思量。相对纯正虚构并形成巨大传播优势的小说,散文能够存世的理由,是构成散文的文学元素的真与实。小说家写散文,其优势在于毫不在乎散文写作的清规戒律,但绝对不应当直接将散文写克隆成小说。反过来,散文本身已经具有自由挥洒的巨大可能,反而是小说,因为受到故事与人物的客观制约,作者本人必须深藏在文体背后等等限制,无论何等狂放的文笔,也还做不到散文的那种直抒胸臆。正因为如此,才有小说家在操持本行之余,将小说中无法表达而堵在心里的那些血气、那些热情、那些思想的火花、那些情爱的芬芳,用散文的方式喷发出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