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医用胶片”VS“云影像”谁主浮沉

梅清科技 2024-01-12 16:28:43

几年前,当人们谈起“互联网+医疗”、“医疗数智化”等概念,都还觉得是新鲜事物,但如今,互联网医疗的风潮已经席卷全国。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医疗模式给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预约挂号、云影像、全院一站式智能终端、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等一系列的服务,让患者全面感受到智能化、人性化的就医体验,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千亿级的医疗影像市场无疑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医用胶片的临床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但随着影像数字化、共享化的普及,PACS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在医生都是通过显示器的软阅片来浏览影像和诊断病情,“云影像”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以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了众多公司争相涉足的领域,实体胶片的逐渐淡出与被取代看似已是大势所趋。

云影像以云存储和互联网为支撑,可将医学影像数据存储在云端,是相对于传统实体胶片的一种信息化升级,被寄予了全面取代传统医用胶片的厚望。然而目前云影像还处在推广普及阶段,且普遍存在以下难点:

(1)更高的技术需求:由于数据来源不同(CR, DR, CT, MR等),一张原始 DICOM原稿影像数据在10 M至20 M之间,医疗机构每日生成的数据量巨大,对其网络负载压力,存储空间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滞后,仍需要传统实体胶片提供影像支持服务。

(2)隐私泄漏的危机:云影像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共享,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在技术层面和管理手段上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3)标准的不统一:对需转诊的病人,医院间、跨地区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要想实现全国范围的转诊,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云胶片”要有更广阔发展空间,就必须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变“朵朵云”为“一朵云”。

(4)难以改变的传统观念:患者通常更愿意为实体的医用胶片买单,特别是不太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患者,有一份实体“凭证”拿在手里心里才踏实。要让患者从“手拎胶片袋”的传统习惯中改变过来,让云影像真正达到资源互联互通,仍需一定时日,而一哄而上推行云影像、云服务,将传统实体医用胶片全盘否定,未免操之过急,脱离实际。云影像的普及应该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上下统一,才是最好的资源升级时机。

目前来看,距离真正的医疗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无纸化尚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在政策的引导下确切落实,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其与医院的现有系统相融合,是目前云影像推广的最大难点,也是影像行业同仁都要认真考虑并实践的问题。

作为行业开拓者,早在2015年左右,梅清研发团队就已经开始云影像的开发并投放医院使用,具备丰富的研发经验。为真正实现院内乃至跨院区、跨区域的数据互联互通及共享,完美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相融合,梅清搭建起基于大数据的多功能复合型智慧医院架构平台,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融入医院系统的建设,致力于不断提档升级便民惠民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