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本是河北普通农妇,为何去世后聂帅亲自发去唁电缅怀?

史海任我行 2024-03-29 13:31:55

1989年的一天,聂荣臻元帅的秘书突然报告了一则消息,而聂帅听说后震惊不已,还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可见其内心的情绪之强烈。

在沉默了几分钟后,聂帅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低着声音对秘书说:“立即起草一份给河北省委、平山县委的电报。”

说着,聂帅就开始口述起了电报的内容:“惊悉著名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请代送花圈,以寄托我的哀思。”

可见,之所以聂帅如此激动,是因为某个人去世了,只是这个叫戎冠秀的人究竟是谁?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一瓢黑豆换来一片真心

这个让聂帅深感悲痛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一个叫戎冠秀的老妇人,而聂帅如此激动,也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

事实上戎冠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死能震动一位元帅,只是因为其“子弟兵的母亲”的身份。而想要说清楚这些事情,就必须回到战火连天的旧岁月里。

1896年,河北平山县胡塔沟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女婴,而她就是后来名动中国的戎冠秀。

生在贫农之家,戎冠秀早年备尝生活之艰辛,农村里的苦活累活她也都干过,而艰辛的生活最终将她磨砺成朴实善良又勤劳坚韧的模样。

十五岁的时候,戎冠秀就以童养媳的身份嫁给了邻村一个叫李有的人,李家还是一个富农家庭。但由于公公好赌嗜酒,李家的家业没几年就被败光了,家里的境况大不如前。

分家的时候,李有夫妻仅仅分得粮食八斗、马勺一只、瓷碗两个,一家人的生计从此只能靠给地主家当佃农过活。

大约是在1926年的时候,戎冠秀一家六口人搬到了下盘松村,租种了一个韩姓地主在山沟里的几亩荒田,就此在当地生活了下来。

但是,由于土地租金是收成对半分,这给口数众多的李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一家人的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

偏偏在1937年,人到中年的戎冠秀再次遭遇了人生的一场大变,鬼子打进来了。

然后这一年的秋天,韩姓地主又收回了租给他们家的土地,这使得一家人的生计顿时成了难题,饿肚子成为了抗战第一个冬天中李家常有的事情。

好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一场大胜仗,并把根据地扩展到了下盘松村。随着八路军在当地推行起了减租减息政策,这可救了像戎冠秀这样的贫农家庭的命。

但减租减息并不能直接解决那个冬天粮食短缺的问题,下盘松村的百姓还是会挨饿。

不久后,八路军战士来到下盘松村动员抗日,戎冠秀当时也去听宣讲了。但在听宣讲的时候,饿的脑袋发晕的戎冠秀踉踉跄跄地站不稳,几乎就要跌倒在地。

一旁的八路军战士看见了,就把自己口袋里的黑豆舀了一瓢递给她,这可救了戎冠秀乃至她们一家人的命。从那以后,戎冠秀逢人就说八路军的好,成为了坚定的拥军群众。

于是,为了响应党抗日的号召,戎冠秀不仅动员了自己的儿子参军,甚至还拉着老伴和自己一起为八路军做事,她说:“我的三个儿子都报名,验上哪个就让哪个参军,要是不嫌我老伴年纪大,还可以让他给部队喂牲口”。

尽管戎冠秀已经四十二岁了,但像她这样一心拥护军队政策的群众还是非常受组织欢迎的,所以组织上不仅同意了她的儿子参军,也同样接纳了她,让其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参与到了根据地的工作中。

在入党以后,戎冠秀当起了妇救会主任,动员妇女同志不再缠足,让她们走出家门,参与到生产建设中来,这对当地的社会面貌影响非常大。

等到第二年下盘松村的粮食状况缓和过来后,戎冠秀再次带头为八路军交公粮,而经她手收上来的公粮一没有掺沙子、二没有烂谷、三没有糠皮,粒粒都是好粮食。

在收由她和妇女同志一起缝制的军鞋军装时也是一样的,每一只鞋、每一双鞋垫都要亲自过目,棉衣里的棉花也在保证了份量后还要求质地均匀,力求让子弟兵穿上舒适的军装、军鞋。

在戎冠秀的辛勤工作下,下盘松村的拥军工作开展地非常好,在全区都是最拔尖的那一个,因而上级领导对她也是十分敬重。

意外救了一个战斗英雄

戎冠秀在拥军工作上的贡献还不止后勤一个方面,其对子弟兵的救护也十分关键。

在与日寇作战后,偶尔就会有一些伤员送到下盘松村来安置,并拜托戎冠秀代为照顾。戎冠秀毫无推辞,她总是热情地将伤员迎接到自己家中,每日悉心照料。

有一次,一个伤员被送到戎冠秀家,而她先是为其治伤,又为其喂饭。当伤员说想吃果子的时候,戎冠秀也特意到山上摘了八个大梨子拿回家给他吃。

还有一个战士,他被送过来的时候浑身是血,身上有七八处伤口,几乎是奄奄一息。戎冠秀极尽所能为其提供救护,自己舍不得吃的玉米饼子、面片汤、豆浆都拿给战士吃喝。

得益于戎冠秀的精心救治,那名战士最终活了下来,而他激动地拉着戎冠秀地手说:“好人呢,我的好老人呢,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你的好处啊!”

像这样被戎冠秀救治过的伤兵有很多,这也是她“子弟兵的母亲”名号的由来,但要说戎冠秀最骄傲的一次救护,还得是1943年秋天的那次。

当时,鬼子准备再次扫荡晋察冀军区,身为妇救会主任的戎冠秀很早就帮助村里的民兵转移群众、牲畜和粮食。

在一切都安顿好后,戎冠秀再度返回村子挨家挨户检查,直至确认村里已经没有一个人、没落下任何东西后,自己才往山里赶。

而在半路上,戎冠秀看到了一个身影跌跌撞撞地出现在山梁上,原来是一个八路军战士,但他好像受伤了。戎冠秀赶紧招呼那位战士,并上前搀扶着他往山里的藏身处赶。

在带着伤员赶路的过程中,戎冠秀才意识到对方可能不止简单地受伤,很可能在“打摆子”,也就是感染了疟疾。

这种情况下,这位战士的身体一定极度虚弱,继续赶路可能跑不赢日本鬼子,戎冠秀就带他来到位于山壁的一个藏身洞,准备把他藏在这里。但山洞距离地面有高度,靠这个战士是爬不上去的,还是戎冠秀说:“来,踩着我的背上去。”

战士连连推辞,但戎冠秀态度坚决,最后硬是把这个战士顶到了山洞口,再让他爬了进去。完了以后,戎冠秀叮嘱说:“同志,你在里面先待着,千万别动,鬼子过去了我再来接你。”

说着,戎冠秀就自行回到了隐蔽处,但她始终惦记着那个伤兵,一有机会就会偷偷给他送去食物和水。

直到第二天,等到鬼子过境后,戎冠秀才急匆匆地赶到山洞处,将那位战士接到了村里养病。可没几天的工夫,那位战士看自己好些了就着急要走,说是要去追赶大部队。

戎冠秀劝不住,只好由他去了,但等到人真的走了她才意识到,竟然连别人的名字都没问,这以后也不知道还见不见得到。

后面的日子里,戎冠秀继续生活在下盘松村,并一直做着拥军工作,她自己也慢慢忘了这件事。

等到1944年的年初,晋察冀军区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戎冠秀作为支前模范也被请到了大会现场,并被邀请演讲,没读过什么书的戎冠秀面对这个场面很紧张,只是说:“俺做得很不够,只是凭着一点劳力,替军属代耕,帮补着解决困难......”

在她说完之后,军区代司令程子华表态说:“我代表聂司令员,代表晋察冀边区全体指战员,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致敬!”

就在戎冠秀走下讲台的时候,一个指战员突然跑到她的面前热切地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

戎冠秀仔细端详后,当即惊喜地说:“哎呀,是你呀!”原来,这就是年前被戎冠秀救护的那位伤兵,而他名为邓仕均。

这个名字可了不得,因为他是当年著名的晋察冀三英雄之一,参加过平型关大战,也曾在娘子关火车站战斗中立下大功,其麾下连队曾被八路军总部授予“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并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戎冠秀的一时善举,救下的可是一个特等英雄,而邓仕均安然无恙也让她十分高兴。

从那以后,邓仕均就时常给戎冠秀写信,将其看做自己的妈妈,而戎冠秀也将邓仕均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

可喜的是,无论是戎冠秀的付出还是邓仕均的拼命都有了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我们的抗战最终是胜利了。

来自聂帅的“勿忘我”

抗战胜利以后,戎冠秀的故事得到了大力宣传,文化部门甚至为此编排了话剧《戎冠秀》。这部话剧最早在张家口人民剧院演出,只可惜由于路途遥远,没有请到老人现场观看。

而不久后解放战争爆发,戎冠秀没有迟疑,再次把自己的小儿子李兰金送上了战场,而她的儿子还在战争中屡立功勋,最后被提拔为炮兵连长。

说回戎冠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作为华北区的人民代表列席开国大典,并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其“人民子弟兵的母亲”的称号也终于在全国范围内被提及。

回村以后,戎冠秀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以后就是咱们的天下了,咱们就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建设新中国吧!”

因此,当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候,戎冠秀再次选择了拥护国家的号召,而他的儿子李兰金也作为志愿军的一员走上了朝鲜战场。

只是可惜的是,不管是老人的亲儿子李兰金,还是视她为母亲的邓仕均,都牺牲在了朝鲜。

首先得知了儿子牺牲的消息,老人悲痛万分,但也只是说:“兰金子是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他死的光荣!”而在1959年的国庆前夕,戎冠秀再度被邀请前往北京观礼。

当时她本来十分高兴,但当意外得知邓仕均也在当年战死朝鲜后,老人家一下子就瘫软在地,原本热闹的北京城一下子就跳出了她的世界。

回家以后,老人虽然没有痛哭流涕,但却常常在日落时对着远方呼唤两个儿子。

即便是如此悲伤,依旧没有磨灭老人的热情,戎冠秀在家乡始终是勤劳能干的模范,从来不在劳动问题上打折扣。

于是在1960年,戎冠秀以慰问团成员身份做客解放军部队,她还在访问期间为战士们缝补衣服;1964年,河北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戎冠秀的文章,大力颂扬其精神;1965年,戎冠秀受邀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戎冠秀再次列席人大会议,并在同年鼓励长孙李耿成参军。到此时,戎冠秀已经八十二岁了,但她拥党拥军的心从来没有冷却过。

八年以后,戎冠秀九十大寿,而在一家人团圆的时候,老人再次提出:“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

其实这个时候的戎冠华已经不再贫困,作为烈士家属的她相对其他村民来说要富裕一些,但老人始终以俭朴示人,即便是做给自己的寿衣都打满了补丁,让人倍感敬佩。

在1987年的年底,常年操劳的戎冠秀终于病倒了,面对相关领导劝她到省城治病的建议,老人只是说:“我老了,不能给国家做贡献,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可领导们并没有放弃,最终大家哄骗她只是去卫生所治病,事实上却将她送上了去石家庄的车。

一番检查才知道,戎冠秀的身体里已经长了十几块结石,并且还不小,只能保守治疗。

得知此事,很多首长和领导都来探望过老人,聂帅也派人送过一束“勿忘我”,尽管并不知道什么是花语,但戎冠秀还是十分高兴和感怀。

可尽管有大家的关心,老人最终还是没能挺太久,1989年的8月12日她就去世了。

葬礼当天,多达两百个单位送来花圈,八百多个各级干部亲临现场吊唁,行动不便的聂帅也发来唁电。可见,组织不会忘记一个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之后,戎冠秀的遗体火化,而骨灰就安置在华北烈士陵园。人们还为其塑了一尊雕像,并且同时塑造了邓仕均的形象,让她们倚靠在一起,这一画面是后人能想到的最暖心的场景了。

结语

一个最平凡的农村妇女,却是最伟大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事迹让人读来无比动容。仅仅是回报一瓢黑豆的恩惠,就让她为革命孜孜奉献多年,并送出了自己的一个儿子。

其实哪里是回报一瓢黑豆,她是在用自己的一切争取一个让百姓摆脱厄运的机会,一个让穷人翻身的机会。

也难怪不管是聂帅还是毛主席都十分看重戎冠秀了,像这样内心纯粹而富有热情的人难得,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内心的人更难得,这位伟大的母亲值得所有人的敬重!

0 阅读:48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