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70岁张之洞,个子矮不怒自威,23岁的王爷,派头十足

南斋孤风中 2023-12-13 19:35:35

文字史书中的记述,往往难以使我们形象地联想历史场景。

而珍贵的老照片,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时光机票”。

让我们得以透过镜头语言,近距离感受100多年前,中国社会的种种面貌。

透过这些零散静态的影像,历史的幕布,轻轻拉开一隅细微的缝隙。

我们仿佛穿行时空,参与了一个迥异的旧世界。

这种跨越百年的视觉交感,让历史不再只是文字与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我们曾相识的他者。

正是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成就了老照片瑰丽的历史魅力。

前门大街

这是一张,记录了中国现代历史分水岭的照片。

拍摄于1900年。

义和团运动席卷京城。

洋枪洋炮无眼,烧杀抢掠,数十万北京居民受难,死伤惨重。

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文明古国的政治中心与商业核心——前门大街,沦为了一片废墟。

原本车水马龙、商业鼎盛的街区,现在却满目疮痍,到处残垣断壁。

左边一片密集的商铺,已沦为焦黑的瓦砾,右边的箭楼城楼也已坍塌。

青石板路上零星行人,神色中的战栗尚未褪去。

他们或许刚刚目睹了邻居、亲人惨死,亦或是奔波数日方才脱险。

透过照片锁定的这一具体瞬间,历史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残破中蕴含着转机。

清朝云南过新年

这一幕,是老照片拍摄的云南过新年的景象。

清朝,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并没有“春节”这一说法。

直到清朝灭亡后,新政府才于1912年定1月1日为公历元旦,而按照汉族传统认定正月初一到十五为“春节”。

照片中这些村民,按照古老的习俗欢度“元旦”佳节。

村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村民们陆续从家中走出,手持鲜艳的彩旗,排成一行,兴高采烈地向村里走去。

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我们似乎又重回到百年。

村落里洋溢着新春气息的喜庆场景,感受着祖辈们纯朴质朴的生活。

陕西县衙门

这是一张展示陕西城固县衙门的黑白照片。

照片前景,是县衙略显破旧的木质牌楼。

牌楼后面是县衙的中心建筑——大堂。

是一个单层的中式木结构建筑,大堂不似想象中气派,正房只有三间。

大堂的琉璃瓦顶,在阳光下泛着斑驳的。

整个建筑看上去历史悠久但保养不当,门窗和墙体都已经残破不堪。

县衙的侧面,两边整齐地摆放着几只大木笼,笼中空无一人,却仿佛还回荡着过去囚犯们绝望的哭嚎。

这就是过去关押犯人的地方。

我不禁想象着夜深人静时,囚犯们将面临怎样的折磨和绝境。

这座破败的县衙,就像一本翻开的历史书,将这段过往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让人更为惋惜的是,这样的历史遗存正在一点点消逝。

这张照片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一座老建筑的面貌,更在于唤醒人们珍视历史、传承文明的认识。

湖广总督张之洞

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近古稀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来到河南新乡视察京汉铁路的建设。

他身着朝服,戴着黑色圆顶官帽,浓密的白胡子披散在胸前。

一群官吏和仆从簇拥着他的左右,行进缓慢庄严。

张之洞站在火车上,远远看去,丝毫不像一位70岁的老年人。

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有神,神情自信、语气铿锵,浑身散发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他嘱咐工程监督要严格把关,亲自察看路基和铁轨的质量,对一些细节提出修改意见。

在场的官员和工匠们,都不由自主地露出崇拜的神情。

当年,张之洞知国运日下,铁路建设刻不容缓。

他四处奔波督工,甚至不惜折本买地,只求尽快完成这条连接北京和汉口的命脉。

如今,京汉铁路的建成,使张之洞的努力没有白费。

它不仅加快了人货运输,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这就是有“末代名臣”之称的张之洞!

流动小吃摊

这是一张描绘清朝城市街头景象的画面。

一个简易锅炉的流动小吃摊,正停在路旁。

旁边,一位身穿白色粗布衣的人力车夫,大口吃喝。

它一头是锅炉,可以现煮现卖热乎的小吃,一头则放着食材和餐具。

虽然简单,但应有尽有,为行色匆匆的行人提供了方便。

我猜测画中的老板主要卖一些面食,比如馄饨或面条,这样的小吃出锅快,特别适合这种流动摊位。

而我们的车夫大哥一定是跑了一天,累极了饿极了,才会专门停下来吃一碗填肚子的面食。

现在,城里的街头小吃也多是这种移动餐车,只是模样变了,沿袭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

这种便捷的饮食文化,看来历史悠久啊。

通过这些老物件的画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民国街头的日常点滴。

如果能重回到百年前的市井生活,也该是一番趣味无穷的体验。

清朝年轻女子

这是一张已有些褪色的古老照片,拍摄的是一个清朝年轻女子的全身像。

她身着紫色袄子,五官秀美,皮肤白皙,神态端庄文静,正轻轻地望向镜头外。

这名女子看起来约莫20出头,正值妙龄。

她的装束打破了传统女性朴素广袖的着装风格,而是身着一件颇为时髦的修身小袄,将女性玲珑曲线衬托得优美迷人。

再配上那与众不同的直切式刘海,无不彰显出一股张扬跟着时代潮流的姿态。

在她所处的年代,绝大部分女性还保持着传统发型,将整齐的长发往后梳起或盘在头顶。

然而她却选择了这种,更加前卫大胆的刘海造型。

这无疑彰显了她追求时尚、与众不同的个人品味,也预示着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解放。

通过这张老照片,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革新精神的新时代女性的朦胧身影。

她的仪容仪表,为我们展示了老中国在摆脱传统桎梏、走向进步的微妙变迁。

23岁的镇国公

1909年,23岁的镇国公载洵,代表清廷出访德国,考察海军力量。

这是一张他在德国某船厂视察的照片。

镜头中的载洵,身着黑色朝服,戴着幅宽檐官帽,正背着手站在船厂工人们中间。

这名风华正茂的年轻王爷。

神情从容,双目有神,颇有几分气宇不凡的彬彬公子的派头。

他此行奉旨重整清朝海军,为大清输送新的血液。

载洵怀揣伟大理想,欲挽狂澜于既倒。

而镜头外,革命者们已把最后一支箭,对准腐朽帝制的心脏。

历史巨轮惯性迈进,最终清朝还是在变法维新的努力中,轰然倾覆。

历史是如此讽刺,也使这张老照片蒙上一层哀愁的色彩。

时间的长河,不停歇地向前。

这些老照片定格的瞬间,今天看来成了一个个沉痛的注脚。

他们曾拥有的容颜、神态、着装,尘封在泛黄的画面里,等待我们解读与想象。

我们不禁为青史上,这些英雄们的努力和失望而感慨,也在历史变迁中汲取教训、反思当下。

20 阅读:16231
评论列表
  • 2024-01-08 10:09

    其实当时很多中国人和外国士兵的合照里,中国人的体型和身高是占优势的

  • 2024-01-17 14:31

    扯哔淡,大栅栏商业区是义和团烧的

  • 2023-12-16 10:20

    清朝老百姓真惨

    柑园田 回复:
    你怎么知道?教科书说的?清朝版图比现在还多得多,只能说是晚清快灭亡那段时间不好。
    风流倜傥的少帝 回复: 柑园田
    你说了算
  • 2023-12-28 18:22

    怎么不说八国联军

  • 2024-02-18 04:00

    镇国公叫王爷?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