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中高考失败,她去娘家借钱复读,结果考上后他却抛妻弃子

蜗牛的悠闲时光 2024-04-13 21:36:53

导语:

每每说起来那辛酸的往事,甜甜总是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01.

甜甜的娘家位于华北平原白马河南岸的高家庄。

该村东、西、北三面尽是高达十米上下、宽幅约十七八米的沙疙瘩。

并分别向东、向西纵横延伸八九千米远,形成了一大片较为罕见的沙丘地貌,高低起伏荆棘遍布,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甜甜上有两个哥哥,下无弟弟妹妹,从小到大都是爹娘的掌上明珠,也是两个哥哥俏皮可爱的跟尾巴狗。

天资聪颖的高甜甜,名副其实俊俏甜美。

她中等身材鹅蛋脸,一对泉水般清纯晶莹的眼睛里,闪烁着成熟而稳重的光芒。

唇红齿白的樱桃小嘴微微上翘,挂着一丝倔犟的纹脉,又添加了一缕泉城女儿特有的气质美韵。

虽说甜甜生长在旧中国的苦难时期,沒有机会上学读书。

但她颇有悟性,记忆力超强。

不管是炒菜做饭,还是纺花织布,凡是乡村日常生活的大小技能活儿,她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说就会,一做就有模有样,并且达到了熟练拿手的程度,从而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02

1949年农历腊月,华北平原到处都是白雪皑皑,乡村农民已普遍进入农闲季节。

抓住这有利时机,高家庄村明智决定,组织村民乡艺爱好者,成立排鼓队和秧歌队。

并从城区文化馆请来专业老师,住在村里亲自进行指导,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进行刻苦排练,力争在新年期间走上街头,

敲响排鼓扭起秧歌,为全村和全城人民,奉献一道独具特色的乡艺大餐,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身材健美的高甜甜,自然成为秧歌队的首选队员,并被定为三个领舞人之首。由城区的指导老师强化训练。

在指导老师富有经验的严格要求下,

高家庄村的排鼓队和秧歌队,历经两个月的刻苦习练,队员们的表演动作已达到了娴熟漂亮的水平。

特别是大家配合默契,脚踏乐谱激昂欢快的节奏,把喜庆的乡艺活动推向高潮,足以令人震撼。

城区的主管领导前来观摩,对两个队的预演很满意,立马拍板拨出专项经费。

分别为排鼓队和秧歌队置办表演服装、道具、器材和化妆品,并确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去泉城参加乡艺汇演。

03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泉城的传统习俗,也是金虎升帐虎虎生威的乡艺展示,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闹元宵汇演。

故而:泉城的主管领导,对这次乡艺汇演极为重视,特地选拔出当地乡艺精品前来汇演。

诸如西北留村的拉碌碡、苏家屯村的跑花船、大贤村的抬皇杠、前炉子村的大头舞、薛家屯村的鸳鸯鼓、界家屯村的狮子舞、太行内阳村的玩火龙、城区南长街的二鬼摔跤、马市街的太平车、西门里的吹歌、东关街的八仙过海、辛庄、沈家屯村的闹吵等二十多种乡艺活动。

一时人头攒动,观众如潮。

前来汇报演出的有关乡艺团体,按照泉城文化局的统一安排,准时集中到凤凰街清风楼前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

有序通过府前大街,经北大街向南经过花市街,右转直向西大街,再右转新华路走进顺德路,然后汇演结束自行返回。

上午9点,泉城乡艺汇演活动正式开始,从四面八方陆续涌来的观众,在执勤人员的指挥下,自觉文明列队围观。

高家庄村的排鼓队和秧歌队,终于盼来了大展才艺纵情表演的这一天。

只见28名排鼓队员,身着古代绛色武士服装,腿裹绑带,头戴战巾,一个个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其中十八名队员肩挎红丝带战鼓,六名队员分别手持挂着火红飘带的大铙、小钹和镗镗锣;

另外两名队员抬着一面鲜红的大圆鼓,两名队员手持鼓槌,按照鼓谱在行进中击打,动作刚劲帅气,节奏铿锵有力,形式灵活多变,并以大圆鼓为中心,以点击镗镗锣为指挥信号,脚踏鼓点变化队形,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乡艺展示得淋漓酣畅。

04.

高家庄一帜飘红的秧歌队,更是魅力四射,吸人眼球。

只见十八名身着葱绿色典雅服装的队员,腰系火红的绸带迎风飘逸,灵巧的双手分别紧握一把鲜艳夺目的彩扇,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大幅度夸张舞动,宛若一枚枚巨形彩蝶翩翩起舞,

更像一群孔雀盘旋开屏,把新时代的幸福美感和青春活力,演绎得异彩纷呈令人神往。

尤其是两位漂亮的领舞,身穿紫色古典服装,腰系一条天蓝色飘带,把首席领舞高甜甜,衬托得格外光鲜亮丽,

只见高甜甜一身火红色经典古装,腰系一条金黄靓丽的绸带,双手各持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以娴熟潇洒的舞姿,伴随着秧歌队踏丁步,时而脚尖着地,时而脚跟着地,交叉循环动作优美,令人目不暇接。

倏地,随着排鼓队震撼人心的节奏变化,首席领舞高甜甜先是轻盈双脚离地跃起,然后熟练地把跳步转换为秧歌走步,居然把一项高难度的经典组合动作,展示得天花乱坠。

正当观众瞪大眼睛入神地关注,情不自禁啧啧赞美时,高甜甜竟在两位领舞的默契配合下,突然一个箭步凌空跃起,接连不断展示绝美高难动作的旋风步,顿时把大秧歌扭动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响彻云霄的欢呼赞美声!

05

在这次乡艺汇演围观的队伍中,陈家庄村的青年陈美诗,由于自小认识扭秧歌的高甜甜,加上他痴迷乡艺节目。

便自始至终撵着高家庄村的秧歌队,瞪大眼睛盯着高甜甜扭秧歌。

高甜甜的姑姑婆家,就是陈家庄的。

小时候,深受姑姑喜欢的甜甜,常来姑姑家走亲戚,一住就是好几天。

童年的陈美诗,常常跟着姐姐陈美菊,与邻居家的亲戚高甜甜在一起,有时捉迷藏,有时“过家家”,玩得很是开心,两小无猜自然相识熟悉。

时光一晃,高甜甜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尤其是她的精彩表演,更是把陈美诗迷恋得如醉如痴。

乡艺汇演结束后,回到家里的陈美诗,恰似着了魔一样,死乞白赖地缠着他娘,非要娶高甜甜为妻,不然的话,他就离家出走。

陈美诗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

三代单传一根独苗,自然便成为父母的心肝宝贝。

他的母亲舍不得难为儿子,便满口承诺。

匆忙走进西邻家,陪着笑脸央求甜甜的姑姑,让她从中婉转,把高甜甜说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当媳妇儿。

边说边把一沓人民币塞进女主人手里:

“这是一点心意,麻烦恁辛苦一趟费点心。”

在甜甜的姑姑看来,正在县城上中学的陈美诗,聪明帅气一表人才,与自己漂亮的侄女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

再说,两家家底和整体状况也是旗鼓相当,可说是门当户对,正好结为亲家。

眼下,甜甜的姑姑又平白得到邻居家的好处,自然要把这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尽全力去办好。

在姑姑的热心撺掇下,甜甜的终身大事,终于和陈美诗互递婚帖,顺顺当当便确定下来。

识文断字的陈美诗,活泼开朗,小嘴恰似抹了蜜,一见甜甜的父母就叫爹喊娘,而且表情亲切自然,可把甜甜的娘家人高兴坏了。

甜甜的父亲,对陈美诗这个准女婿很是满意。

特地购来一方红松木料,亲手打造了一大套陪送嫁妆,大到衣柜条几,小到桌椅板凳,全都精心准备得妥妥当当。

同时,甜甜的母亲也不示弱。

为了宝贝女儿的婚事风光体面,特地选用精美图案的苏杭绸缎做面,新织的细腻手工布做里,续上洁白柔软的新弹棉絮,缝制了六铺六盖,寓意六六大顺。

此外,甜甜的娘家还准备了蓝花瓷器一大堆,诸如大小瓷碗、瓷盘、茶具等应有尽有。

送亲这天,足足装满了两马车,把人羡慕得直生妒忌。

06

1950年春,国家还没有颁布《婚姻法》。

年仅十八岁的高甜甜,便和十七岁的陈美诗拜了天地。

婚后,陈美诗对高甜甜相敬如宾,他的父母也很满意这桩天作之合的婚事。

这年七月中考以后,陈美诗不幸名落孙山,顿时令他心里五味杂陈,心灰意冷。于是,垂头丧气的陈美诗,整天闷在家里唉声叹气,不愿上街见人。

高甜甜便鼓励他说:“老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年沒考上,你就再复习一年接着考!”

愁眉苦脸的陈美诗,一听此言泪流满面:

“再复读一年谈何容易啊!实话告诉你吧,为办喜事,家里已拉了一屁股窟窿。

复读需要花钱的,实在没有门路借钱了呀!”

“你先不要着急。复读的费用需要多少钱?我让娘家来帮帮忙。”

“复读费、书本费和生活费等一包在内,至少需要五百多元。”

单纯可爱的甜甜,为人处世总是替别人着想。

现在,为了心爱丈夫的命运前途,她更是一心一意,根本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后果。

甜甜拿起毛巾,轻轻替丈夫擦去脸上的泪水:“你在家里耐心等待好消息,我马上去一趟娘家。”

话音未落,她便大步流星出了屋门,匆匆赶回娘家,把丈夫借钱复读的事,从头到尾对父母详细说了一遍。

热心肠的父亲,立马拿出600元给了甜甜:“这个是天大的好事,必须支持。”

知女莫若娘。

作为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宝贝女儿。

预防女儿日后干吃哑巴亏。

细心的母亲眉头一皱,小声提醒甜甜说:

“闺女呀,你可要好好考虑考虑,这可是关系到你今后命运的大事啊!”

接着,便把老戏里的陈士美,自从考上状元就黑心的事儿,又唠唠叨叨说了一遍。

并再三叮嘱女儿,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一定要有。

特别是自己斗大的字不识半布袋,本来就与丈夫有差距,如果陈美诗再走进高等学府,那么差距就会明显加大。

如此一来,单从门不当户不对来说,便极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

“唉呀,我的娘啊!您真的是想多了吧?陈士美是封建社会的人,陈美诗可是新中国新时代知识青年啊!

我的丈夫一心扑在我身上,他怎么就会变心呢?”

父亲也帮着甜甜说:“我看陈美诗知书达礼,肯定不会变成一只白眼狼啊!”

单纯的甜甜,把六百元现金,全都给了丈夫陈美诗,实指望以心交心获得一片真心实意。

然而,她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只善于伪装的白眼狼,正在暗处悄悄等待,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恩将仇报,毫不犹豫地狠咬甜甜一口。

07

翌年阳春三月,高甜甜便为陈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高兴的婆婆为孙子购买了银镯子银锁,并在孙子右耳朵上扎了个耳环眼,挂上一枚金光闪闪的金耳环。

陈美诗很是喜欢这个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的儿子,便查看字典为儿子起名叫陈天赐。

甜甜的心里恰似喝了枣花蜜一样,一天到晚笑口常开,这是她最为开心的美好时光。

紧接着,陈家又喜从天降。这年七月,刻苦复读的陈美诗,再次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

经过漫长的耐心等待,他终于如愿以偿,收到了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

顿时,心花怒放的陈美诗,手拿通知书故意在大街晃,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逢人便展开手里的通知书,分享自己那来之不易的幸福。

作为陈美诗的妻子,高甜甜自然是异常开心,但在高兴之余,内心深处朦胧生出一丝忧虑。

陈美诗抱着心爱的儿子陈天赐,陪伴着妻子高甜甜回娘家报喜。

得知乘龙快婿金榜题名,甜甜的父母很是高兴,便拿出1000元现金作贺礼。

感动不已的陈美诗,连声直说:“谢谢二老的厚爱,我一定加油努力,决不让二老失望!”

08

金秋九月,遍地硕果飘香。

高甜甜抱着儿子走向街头,与前去大学报到的丈夫挥手告别。

返回温馨的小家,一丝丝孤独寂寞的冷清,陡然从高甜甜内心深处冒出来,似乎笼罩了整个房间。

时光荏苒,一晃而过。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环中,甜甜隐隐约约感觉到,本是平淡的农家生活,如今已发生了好多微妙的变化。

尤其是以往笑脸相迎的婆婆,不经意间转化为冷若冰霜,一天到晚没个好脸色。

后来,刁钻婆婆渐渐露出了隐藏多年的本性,故意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甜甜把上顿饭做的剩了一碗,婆婆立马黑着脸骂道:“真是个败家娘!你这不是糟蹋粮食么?”

甜甜把下顿饭做得少了点,婆婆便两眼一瞪,大声喝斥道:“你个黑心娘,连个饭也不会做,你是成心把人饿死呀!”

尤其恶毒婆婆协同两个刁钻大姑小姑,天天冷嘲热讽,指责甜甜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气得她只好抱上儿子,眼噙泪水回了娘家。

这下可让这娘仨抓住了把柄,肆意污陷甜甜受娘家人教唆,故意跟婆家作对。

这年学校放暑假,陈美诗一回家,他的亲娘和姐姐,便有鼻子有眼地捏造事非,捕风捉影述说高甜甜的诸多“罪状”。

陈美诗一听立刻怒火中烧,不问青红皂白便找上甜甜的娘家门,黑着脸把妻子和儿子接回家。

并恶狠狠地命令高甜甜,从今以后不准她再回娘家。

一看陈美诗偏听偏信无端指责,温柔多情的高甜甜,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噙着委屈的泪水,一改往日逆来顺受的软弱,针锋相对和陈美诗以理相争,大声吵了一架,骂他果然是个白眼狼。

一时孩子哭大人叫,吵得是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对门的姑姑和街坊邻居,闻讯纷纷前来劝架,好说歹说总算平息了一场家庭内战。

一天中午,甜甜把儿子哄睡,便在院里洗衣服。

当她一拿陈美诗的上衣,发现口袋里有个钱包,随手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一张时髦女郎与陈美诗亲昵的合影留念。

此时此刻,高甜甜已经彻底醒悟,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变了心。

她强忍悲愤,不动声色把衣服放回原处。

09

三九隆冬,冰天雪地,到处都是令人讨厌却又难以躲避的寒冷。

在寂寞的小屋里,高甜甜凭借一双巧手,把炉火调整得通红闪烁,构成了温暖如春的小环境。

然而,面对陈美诗一家人悄然变心的冷漠无情,善良单纯的甜甜,却无能为力,无奈只好默默忍受。

心中的不愉快,导致甜甜寝食不安,居然造成奶水逐渐减少。

一周多的儿子正在哺乳期,喝不饱奶水便放声大哭。

这天下午,儿子大一声小一声啼哭不止,直哭的甜甜心如刀绞。

无助的她,只好眼含着泪水,抱着孩子在屋里来回走动。

近在咫尺的公婆,变心后便装聋作哑,躲在屋里逍遥自在,任凭亲生孙子哭得惊天动地,再也不肯走出屋门半步。

漫长的冬夜,实在难熬。

儿子终于哭睡了,饥饿难耐的甜甜,才把冰冷剩粥热了热,刚喝了半碗,儿子又开始沙哑地啼哭。

甜甜只好放下碗筷,轻轻抱起儿子喂奶,不想儿子就是不张嘴。

凑近灯光一看,甜甜这才发现,在儿子的嘴角舌尖上,已布满了米粒大小的白色疱疹,顿时令甜甜心痛如焚。

此时此刻,悔恨交加的甜甜,才尝到了男人变心造成的难以忍耐的痛苦,是那么的伤心欲绝,是那么的欲哭无泪。

高甜甜没有功夫恨天恨地,也没有时间来恨白眼狼。

恨只恨自己当初瞎了眼,恨只恨自己没有文化,反而好面子喜欢心术不正的臭文人。

此刻此时,悔青肠子的高甜甜,后悔自己当初“文”迷心窍,悔不该不把母亲的提醒当个事儿。

只为自己的虚荣心好面子,盲目撺掇陈美诗复读去高考,结果换来了陈美诗变成了“陈士美”。

一夜无眠。

高甜甜思前想后,知道一碗水泼在地上,再也难以收回到碗里。

更知道把一只碗打破后,即便是手艺高超的小炉匠,恐怕也难锔成原来的碗模样。

既然如此,何不快刀斩乱麻,不等“陈士美”抛弃俺们母子俩,俺们娘俩先就逃离这个豺狼窝。

想到此,高甜甜擦干了泪水,决定火烧眉毛顾眼前,当务之急就是先给儿子治好病,然后再跟那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算算账。

想好计划拿定主意,高甜甜抱起刚又入睡的儿子,开开街门迈开脚步,坚强地走向曙光普照的乡野小路,匆匆去找那位妙手回春的专科名医葛秀丽……

1 阅读:23

蜗牛的悠闲时光

简介:以心换心,让世界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