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出上联嘲讽苏轼:“此墙东坡斜矣”苏轼巧对下联,机智反击

平酱文史 2023-12-09 11:14:33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安石与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同为文人,却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王安石推行新政,苏轼则更倾向于保守。这种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和冲突。有一次,王安石出上联嘲讽苏轼:“此墙东坡斜矣”,苏轼则巧妙地以下联回应,机智地反击了回去。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推行过一系列的新政,试图改革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然而,他的改革措施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他仕途坎坷,屡遭贬斥,却依然保持着旷达的心态,笑对人生。二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两人的交锋始于王安石的改革。苏轼虽然欣赏王安石的才华,但他对王安石的改革持保留意见。他认为王安石的新政过于激进,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王安石则坚信自己的改革是正确的,对苏轼的批评感到不满。

相传有一次,王安石与苏轼在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中相遇。王安石见旁边屋子破败不堪,根基不稳,一面墙向东倾斜,仿佛就要倒塌,便决定以一副对联来嘲讽苏轼。他思索片刻,脱口而出:“此墙东坡斜矣”。这句上联巧妙地将苏轼的号嵌入了里面,暗示了苏轼仕途不妙。

苏轼一听,心知这是王安石的挑衅。他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应道:“是基安石过也”。这句下联巧妙地回应了王安石的上联,表达了对王安石的不满,责怪自己哪怕仕途不妙,也是由于王安石所导致的。苏轼的回应让王安石无言以对,他只能暗暗佩服苏轼的聪明才智。

王安石与苏轼的对联事件是中国历史中的一则轶事,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

实际上,王安石和苏轼二人之间,本就没有太大的私人恩怨,他们只是政见不同而已。晚年的时候,二人早就和解了。

1084年,47岁的苏轼,骑着驴子,去看望63岁,隐居生病的王安石。王安石热情地邀请他在南京买田,跟自己结伴成邻居。苏轼写诗记录下了这件事,如下。

《次荆公韵四绝·其三》

苏轼〔宋代〕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诗题中的“荆公”即指王安石,因为王安石曾经被封为荆国公。

“从公已觉十年迟”,个人理解,是苏轼觉得他们二人早就该如此和解了,其实单就性情人品而论,他们可以成为知己好友。或许,苏轼在想,如果他和王安石十年前就能和解合作,朝堂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争斗了,百姓也可以少吃很多苦了。

俗话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试想,如果苏轼和王安石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苏轼犯得着不辞辛苦地去探望他吗?况且古代交通那么不发达。而且,还不惜文墨和诗。可见,二人绝非宿敌。

12 阅读:4941
评论列表
  • 2023-12-09 22:37

    王安石表示我没这么无聊,而且水平也没这么烂,你们这个时代的自媒体真是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啊

  • 2023-12-11 20:57

    王安石:编的有点恶心人

  • 老未 10
    2023-12-09 20:52

    这“对联”的水平走不出几十户的村子

    粗毛野兽石先生 回复:
    矣也都是仄音
  • 2023-12-11 15:08

    论为国,苏轼没法与王安石比。

    小白 回复:
    论无知,以上二人皆不如你。
  • 2023-12-14 19:16

    两人真君子

  • 2023-12-12 00:26

    哈哈,这也就骗骗村妇小儿[笑着哭]

  • 2023-12-13 10:15

    胡说八道,平仄都不对,还叫对联。

    离离原上 草 回复:
    现代汉语拼音是1958年才有的!
    诸葛村夫 回复: 离离原上 草
    没拼音之前就没有韵?你小子搁这扯犊子呢
  • 2023-12-14 17:20

    其地安石歪也

  • 2024-02-21 12:06

    恨当年安石不正,到如今仍向东坡

  • 2024-02-29 14:36

    乌台诗案中苏东坡是王安石救下来的,那时候王安石都下野几年了。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然后才号东坡的。小编道听途说。

  • 2024-02-26 18:30

    据说东坡犯事时,安石也曾为其说过情。

  • 2024-02-26 16:41

    苏轼被贬到黄石后才有东坡的号。

  • 2024-03-02 11:40

    腊月十九》 腊月十九东坡诞, 名声豪放近千年。 如今只是津津道, 肥水不流外人田。

平酱文史

简介: 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