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

滇北行

失踪了六天,去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发了一番思古之幽情,也感慨现代文明给这些古老的地方带来的澶变。这也是孩子小学毕业后的第一次远行,也是一次投资相当大的全家远行。有些地方美得让人窒息,也有的地方是“不去后悔终身,去了终身后悔”,无论如何,我还是用笔把它写下来吧。

一、束河古镇

乘深航CZ3451到达丽江机场时已经是下午6:10了,丽江地处海拨2300米,应该说还没有什么高原反应,接车的地陪小L是一个典型的纳西族姑娘,长长的捷毛,微黑的脸。一路上,除了介绍纳西人的“胖金哥”、“胖金妹”之类的说法后,便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介绍了。其实,纳西族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的民族,虽然与藏族的联系很深。纳西的男人一生只丛事七件事:琴棋书画香酒茶,听起来很诗意的哦。

我们到达束河古镇时,天己黑下来了。其实这并不是史上著名的大研古镇(即丽江古城),是后来昆明的一个发展商投资用来发展商业的。所有的建筑都是新建的,当然也比较仿古,特别是晚风吹起,广场上有数百人跳起了藏族的锅庄舞,十分的壮观。

后来看了大研古镇才发现,其实这里的水边杨柳丝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落石、户户垂杨”的感觉,其实是依照大研古镇的风格的。

二、奇异的母系王国——泸沽湖

第二天一大早,便驱车前往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

其实泸沽湖在我看来就是“不去后悔终身,去了终身后悔”。

路途太遥远了,足足要走近8个小时,而且都是山路,颠簸不堪,路上经过了彝族居住区,小凉山(记得初中时读过一本小说叫:醒了的土地,就是描写小凉山的)。山道十八弯在这里确实是一个景点,而摩梭导游那并不美妙的歌声“玛达米”也显得十分的动听。

来泸沽湖的人都被它的几大亮点所吸引,因为这里仍然保持着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男不娶女不嫁,各自居住在母家,建立偶居的婚姻关系,晚上小伙子经过老祖母的默认后跑到女方家过夜叫摩,早晨在太阳出来前回到自己的母亲家继续干农活叫梭,大家庭中老祖母的地位最高,孩子的舅舅掌管外交。

到达泸沽湖后,我们不顾导游一再说的什么自费项目“神仙洞”之类的,直奔湖边。作为一个地下水所形成的高原湖泊,泸沽湖的名气也不算空得。水是碧蓝碧蓝的,远处是青山,还有一个小岛,居说是最后一个土司居住的地方,那个土司的墓还在上面呢。

划船喽!七个人坐在摩梭人划的猪笼船上,感觉十分的惬意。这儿的男人真有形,特别的英俊,有模有样,难怪一个现代的广州女朗海伦跑到这儿与大郎结合了,一边是现代的社会,一边是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社会,当然他们也有着解决不了的矛盾,现在也分居了。

岛上的小山上有一个藏族的寺庙里务必寺,在里面有两样东西让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一是大大的杜娟花,加一个是藏传佛教的转轮了。

而此行十分有趣的一个小插曲是在晚上的摩梭族的家访,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作为讲解也好,扮演了这栋大屋的女儿,先是在老祖母的房中,室里面按老祖母房间的布置,有火溏,有生死门,即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在那间屋中,据说摩梭人死后,要在这间屋中洗净,然后把手脚都捆成婴儿状,然后火花掉。也叫如何来得人世,再如何回到来的地方。

我们此行的一位小伙子小L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小L倒也大方,问那个女孩要是晚上的来走婚是不是就从那个窗口爬进来,会不会有狗咬,回答是只要老祖母同意了,门是不上锁的。当然要想走婚,还得要给姑娘礼物,礼物就用红布盖着的,打开一看,都是银器!小L,掏银子吧。

三、两游大研古城

丽江是此次旅游的中心地带,我们也曾经在晚上和上午两游丽江。

作为茶马古道的一个重镇,丽江历史上非常的有名,现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最大的风格是“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悠然觉得象是到了威尼斯,也与我上学时的姑苏城有几分想象。

晚上游大研古城,印象最深的是酒吧一条街。入夜,这里的水被岸边的红灯笼所映红,各色的酒吧,各种风格的音乐声响彻耳边,也有不少是外国风味的酒吧。名字也各挺有特色,如“一米阳光”、“纳西人家”等,看来如果真有时间,在这儿慢慢的品茗,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上午游古城,觉得最美的是小桥流水人家了。这儿的水非常有特色,经过户户人家,只要你沿着水走,就能出得了这个八卦阵,否则很可能在里面转圈子。在这高原上,尽有着这船的江南景象,真让我有点惊异。

当然丽江古城地处高原,人们尤其是老人都有点与世隔绝,曾有个故事,有个老太曾经在早上时面朝初升的太阳坐着,有位记者拿着摄影机路过这个四合院,下午拍了一天的记者再回到这个院子时,老太太只有把脸转向了将要落山的太阳,一天中就这么坐着,记者问“老人家,你为什么这么悠闲?”,老人说:“人的归宿是什么?”“坟墓啊”“那你跑这么快不是找死吗?”

有点哲学味道了。

四、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以前叫中旬,它的出名与一本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密不可分。

在这本小说中,主人翁所驾驶的飞机因失事降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山谷中,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主角发现人们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痛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一出这里,原本年轻美丽的护士转眼便成了白发老太婆……

传说的背后,要想看这美丽的风景,得要过高原反应这一关,因为在中旬县城,海拨是3500米(拉萨也不过3700米),而在碧塔草原,就有4100米了!

中午的饭菜是此行特别香的一餐了,也许是高原的污染特别的少,都是绿色植物的原因吧,看过了传说中的青稞,咬一咬,还真蛮香的。

午饭后,我们便朝着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进发,碧塔海是藏语,意思是“象牛毛毡子一样柔软的海”。我们乘坐的环保车沿着环公园的车道一路行驶,到了步行的栈道边,真有好几位老师有了高原反应,其中的Z老师最厉害,扶着走了五百米,实在不行,让车先送了下去。

此行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晚上的藏民家访中。所谓家访,实际是到一个能歌善舞的藏民家中去看演出。这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一个项目了,那个藏民家也大发其财,住着非常漂亮的高大的屋子,里面的客厅可以容纳下200余人同时看节目。

我们到时,已经开始大半了,主持人是一个非常英俊的藏族小伙子,扎着个小马辫,讲话一字一顿的,颇有艺术家的风度。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歌声,一曲“草原之夜”,引起满堂喝采。马上有成群的人把刚才进门的得到的哈达献给他。后面的舞蹈更有藏家风味,四个壮牦牛的小伙跳起舞来却身轻如燕,忽而柔若春风,忽而急如奔马;四个高原红女孩,头上扎满小辫,黝黑的面笼上泛着红,这叫高原红,她们的舞姿和小伙一起,构成一幅奇妙的高原图景。

特别有意思的是,此行我们的两位音乐老师也一试身手,我们戏称为PK,H老师一曲《青藏高原》,高音处连那个主持人也自愧不如,不敢顶上去,而我们的音乐男高音老L一出手,《草原之夜》与主持人合唱,则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了。最后,主持人隆重推出他的刚刚推出新唱片的夫人,以一首美妙高亢的《香格里拉》结束了整场晚会。

行程的最后,如玉龙雪山,没有见到雪,而白水河、牦牛萍,也就没有什么太大印象的,也就略过不提了。

此次云南之行,特别是高原之行,给我们一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 阅读:0

深圳唐老师原创散文及翻译

简介:社会现象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