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倾心推荐:求职避坑指南2024(第一期)

人如戏剧蝶如庄周 2024-04-19 23:07:48

从“内卷”这个词流行起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打工人们。当下部分企业似乎一直在说招工用工难,招不到与岗位契合的求职者,即便招到也不一定能留住人;而部分求职者则认为事多工资少的公司多,薪酬福利可观的公司少,对于35岁以上的求职者来说,即使想退而求其次,但事多工资少的公司主动联系的也变得越来越少。要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就要从经济形势、就业环境、政策法规等维度谈论,不过目前的我还没有这样的阅历,所以今天同样的,继续以面试官和求职者的双重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可能让你面试失败的细节。

一、看人下菜作为面试官,这是我最讨厌的求职者行为,没有之一。只要企业有HR,一般都会由HR先和求职者沟通,再由HR作为用人部门或老板和求职者沟通的桥梁,邀请合适的求职者参加面试。但是,不少求职者线上沟通和线下沟通却是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前一阵子遇到一位求职者就是如此。在招聘软件上沟通得比较好,感觉到求职者急切想面试的心情,所以邀约求职者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面试,然而求职者并未回复是否能参加,结果第二天早上直接过来,我只能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再临时邀约领导一起面试。正面来看求职者很积极,在工作上应该会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但反面来看就是我行我素,不顾他人,容易造成团队的不和谐。可能是他看着我比较年轻(自夸一下),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并没有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我,比如请他填应聘登记表时,他说,“请直接面试,我的信息简历上有,昨天已经沟通过了”;给他倒了一杯茶水时,他觉得理所当然,“谢谢”两个字都懒开金口;还有询问卫生间在哪里时,“请”或者“劳烦”没听见,只是那种命令式质问式的语气让我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想那一刻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在面试过程中,他全程望着老板一个人,在我询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没有和我有过眼神交流,谄媚的态度让我对他的好感降到了冰点,所以我基本上就只问了一个问题,也没有再和他有过任何眼神交流。在面试结束时,他加了老板的微信。按照流程我告知他无论通过与否我都会在3天内给他答复,结果他来了一句,“哦没事,反正我加了老板微信”,言下之意就是我和老板直接沟通你别掺合。基于以上的不愉快,最终公司没有考虑他,即使他说得天花乱坠。自己作为求职者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觉得随性就好,我是来找工作不是来讨好人的。但是等自己做了HR,却更加在意这些细节,因为我始终觉得能力一般的或者是小白,是可以后天培养成长的,但如果人品不行,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教化的,因为行为是受思想影响的,能做出这种行为,证明相对应的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无法撼动的。不可否认,他确实口若悬河,说得也很有道理,但是看人下菜,或者说过于会察言观色,便是这类求职者致命的缺点。

二、过于散漫先说一说自己的经历。作为求职者,遥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面试,其实我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希望渺茫,但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参加。虽然面试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表达得很清晰,不过最终还是被刷下来了。后来我总结失败的原因,发现有两点:1、我坐椅子的姿势有些不雅,一开始其实也是坐得很端正的,但随着与面试官面试对话的轻松度,我的坐姿也逐渐随性起来,从正襟危坐到倚靠椅背。这个坐姿在自己家也没什么,然而在面试现场,就很容易造成求职者居高临下俯视面试官的感觉,即使求职者没有这个想法。2、因为我是个吃货,所以有小肚子。那天我刚好穿了一件衬衫,在填表的时候是扣了纽扣的,但等待面试的房间有些热,所以就将纽扣解开了。不过在到达面试现场后因为有些紧张,所以忘记了纽扣的这回事,再加上后来坐姿的调整,就呈现出我用小肚子在看他们的画面,这种油腻感也会造成面试官的不适,觉得求职者没有尊重他们。还有一次,等面试结束我才发现我耳朵上全程都戴着苹果无线耳机,所以面试又凉凉了。作为面试官,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的确,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可能会觉得这个环境让人放松,所以就不太会注重坐姿。但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说,过于放松不等于过于散漫,过于散漫始终会让面试官觉得不被尊重。面试也好,相亲也罢,第一印象都很重要,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就会先入为主,自然也会成为成功求职的障碍。

三、爽约市面上的公司鱼龙混杂,不乏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皮包骨公司,或者一些福利待遇不高要求还特高的公司。有时求职者急于找工作就会暂时丧失判断力,接受了这些公司的面试邀请,但在面试前又改变了主意,所以直接爽约,又或者是因为其他因素直接爽约。作为求职者,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想的是“我那么高贵,还决定不去了”或者“路太远了不想去了”或者“下雨了不想去了”或者“想一想薪资太低了不想去了”……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求职是双方选择的过程。但是作为面试官来说,求职者爽约会十分不悦。其一到面人数会作为HR的KPI之一,而KPI又和薪酬挂钩,也许少了一两个人这个月的KPI就不达标,薪酬也会相应降低。其二如果是复试,除了HR还会有用人部门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参加,所以HR会结合求职者的时间和领导的时间安排面试。如果恰巧那一场的人都爽约,那领导也会质疑HR的工作能力,有被炒的风险。不过,现在的一些招聘软件也上架了“标记”等功能。HR可能会对爽约的求职者进行标记,其他HR在浏览求职者简历时便会看到这位求职者的爽约次数。如果这个公司刚好是求职者心仪的,但因为被标记了“爽约多次请慎重选择”,那可能与这个公司无缘了。所以还是建议慎重接受面试邀请,如果不确定能到达面试现场,就不要轻易接受;如果接受了,面试前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去也可以和HR说一声,相信大部分HR还是比较通情达理,不会直接标记爽约。

四、带第三人参加面试因为求职市场鱼龙混杂,所以现在小伙伴们在求职过程中会找自己的男女朋友、好朋友或家人陪自己去面试。基于安全考虑,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将第三人带到面试现场一起参加面试,可能也会因此面试失败。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在面试官看来,其一陪同前往的第三人没有受到公司的邀请,即为“不速之客”,这会让面试官觉得求职者不尊重公司;其二面试的最佳环境一般要求求职者和面试官双方在场即可,第三人的介入可能会给面试官造成一定干扰;其三面试官会觉得求职者没有独立能力,性格软弱怯懦,无法融入集体。正确的做法,可以让陪同人员在面试现场外等候,并叮嘱陪同人员如果自己在多久没出来就赶紧找帽子叔叔,而非俩人同时进入面试现场。

五、不注重自身形象这一点其实囊括得很多,比如身体、口腔等散发异味,比如头发凌乱不堪,比如头发长得把眼睛都遮起来,比如胡子流得特别长像来自中东,比如鼻毛从鼻孔中伸出了许多,比如鼻子里的鼻涕快流出来但不处理,比如穿特别休闲的沙滩裤、露脐装等……当然,还有一些小动作,比如玩世不恭地歪嘴笑,比如转笔,比如左顾右盼就是不看面试官,比如把两只手藏在袖子里放在桌子下面,只把头露出桌子外,比如抠指甲……这些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干净、整洁的求职者会更受青睐。

六、不做功课这里的“做功课”,主要指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有无分子公司、成立时间、经营范围、核心产品、竞争力、成就、社会新闻等;还有行业背景、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比如教育行业、制造行业、运输行业、快消品行业等。其实不少求职者包括我自己,在求职者过程中都会比较迷茫,所以在询问很多求职者简历投递动机的时候都会听到“因为想要换行”、“因为我想从事XX工作,刚好你们在招”之类的回答,但是当问到“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的时候”,占比较高的回答都是“不是特别了解”、“只有部分了解”,一些过于诚实的求职者甚至回答“完全不了解”。回答“完全不了解”在面试官这边可能直接负分,回答“不是特别了解”或者“只有部分了解”,但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等同于“完全不了解”。因此才建议求职者如果十分看重这家公司,希望能加大面试成功的几率,那在面试前就要做好功课,不要脑袋空空就直接去,一问三不知。面试其实和考试相似,都是一场检验。

七、掉入陷阱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你觉得你胜任XX岗位的优势是什么”、“你觉得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我曾经遇到求职者回答“我觉得我自己胜任这个岗位没有什么优势”,“我觉得我没有优点”,“我觉得我的缺点是太强势、不懂与人合作、曾经殴打同事……”其实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第一是想考察求职者对自身是否有清晰的认识,第二是想考察求职者的灵活应变能力,第三是想知道求职者身上是否有与这个岗位更加契合的特质。打个比方,现在要招聘一位行政专员,回答胜任岗位的优势和优点就应该往这个岗位要求的特质靠,比如细心认真、协调力和沟通力强、亲和力强等,最好能有数据或具体事例佐证,容易让人幸福。而回答缺点的时候,千万要避免说这个岗位不能接受的特质,比如粗心大意、内向不懂得和人打交道等,不然也可能直接负分。面试官还可能会问“你没有学过XX,不是XX专业,那你和XX专业的人比起来优势是什么”。不少求职者会被这个问题问倒,觉得自己确实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进而打乱了自己的思绪,后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此时比较正确的做法不应该被面试官牵着鼻子走,而是首先先有礼貌地否认面试官的结论,比如“面试官您好,对于您刚才提到的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能只看……,要看………”。这一过程求职者可以一边整理自己被打乱的思绪,一边快速回忆自己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优势。接着,便可以一步一步叙述,“我虽然没有学过XX,但是我也认为自己是可以胜任这个岗位的,因为第一我……曾经……现在……第二……第三……”。最后,再给自己来个总结,“综上,我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岗位,也诚挚地希望贵公司能给予我宝贵的机会,能让我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此回答,既有说服力,也展现了自身清晰的逻辑能力,容易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有面试官会采取压力面试法,不断否定求职者说的,让求职者心虚,觉得面试官说的有道理,而自己说的很苍白。这个时候一定要抓住核心点,否定面试官的判定,并且将话语权拉回自己这边,千万不要傻傻地回答“是是是”、“好像是这样”、“正如您说的”……

以上,便是我作为求职者和面试官双身份,在面试过程中的一些避坑总结。可以说求职者和面试官的面试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总体而言,求职者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因此,注意避免以上问题,也许面试会更加顺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