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敌当前,解放军排长拔枪呵斥班长:信不信我打死你!

兵说视界 2024-02-04 11:40:01

作者:武陟东旭

“刘居义,信不信我打死你!”排长唐方达拔出手枪,呵斥班长刘居义。

“你敢?”班长刘居义毫不示弱。

这一幕,发生在西北剿匪期间,当时我军遭遇土匪袭击。

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排长和班长为何没有团结协作、一致对敌,反而内部闹矛盾甚至拔枪相向?这背后有何隐情?

1949年8月,王震将军指挥由西北野战军第1军、第2军、第62军组成的大军,沿渭河一路向北,势如破竹推进。

他们先后攻占了经天水、临洮,然后长驱直入,兵临临夏。

8月22日,第2军第6师一鼓作气,歼灭了臭名昭著的马家军韩起功部,将红旗插上临夏城头。

尽管如此,西北战场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一个重要原因,是马步芳之前曾经在临夏、和政、永靖、宁定(今广河)四县大造声势,说解放军来了西北,不会善罢甘休,要为西路军复仇,“血洗四县”。

因此,各地都要建立武装,“保卫家园”。

【西北野战军快速行军】

马步芳还说,只要组建队伍,都能从他那里领到枪支弹药和经费。

这么一说,果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蛊惑,参加了土匪武装。

一夜之间,临夏地区冒出了十几股土匪,人数将近万人。

光是马战林一股土匪,人数就有3000人。

他们杀人放火,欺男霸女,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短短两个月内,他们烧毁房屋1900多间,宰杀牲畜5900余头,打死打伤群众192人。

不少群众无家可归,不得不躲进临夏城中避难。

对于临夏城中的解放军,土匪不敢明目张胆去进攻,但是他们沿途埋伏,伺机袭击过往的车辆,尤其是运输物资的军车,对人少的小分队或者落单的干部战士实施偷袭。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将解放军困死在城中。

1949年11月7日,我军第1军第1师2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军车,从定西经临洮,一路向西开往临夏。

当军车来到距离临夏80公里左右的宁定休息时,被第4军第11师第35团团长刘冠生看见了。

得知军车上只有5个人押运的时候,刘团长急了。

这位来自山东的汉子扯着嗓门说:“这怎么行!去临夏还有100多里,一路上到处都是土匪,你们这样做,是给我们部队送东西,还是给土匪送东西?”

车上的战士一听也着急了,问刘团长:“团长,这该怎么办好?”

刘团长考虑后说:“我给你们派2个班,给你们‘押镖’吧。”

“那太好了,谢谢团长。”押车的人员连声感谢。

刘团长说到做到,从1营抽调了2个班,由1排长唐方达带领,负责押运。

唐方达是陕西西安人,家境贫寒。

为了有一口饭吃,他参加了蒋军,在第76师24旅当兵。

1948年3月的宜川战役,76师24旅被我军歼灭,唐方达成为我军的一名俘虏。

刚开始的时候,唐方达的思想转不过弯。

后来,听说他的旅长张汉初也转变了思想,加入了革命队伍,他也想通了,主动提出愿意加入解放军。(注:整编76师24旅旅长张汉初,1948年3月在陕西宜川被俘后加入解放军,后在西北高级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员)

【西北野战军,宜川战役】

唐方达身上有一股子西北汉子的彪悍劲头,打仗勇敢,奋不顾身。

他参加解放军后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就提升为排长。

在凛冽的西北风中,唐方达和战友们押运着军车上路了。

临走的时候,团长刘冠生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军车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团长,你放心吧,人在车在!”唐方达拍着胸脯说。

起初的时候,路上还算平静。

可是,当车刚开出宁定县城,路边就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显然那是土匪在行凶作恶。

唐方达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警惕地注视着路边的情况。

司机是一名新手,听到枪声之后非常紧张,方向盘也扶不稳了。

唐方达冷静地告诉司机:“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别慌!该怎么开还怎么开!”

同时,他探出车窗对后车厢的战士们说:“不要大意,枪端稳了,随时准备战斗!”

话音刚落,司机突然猛地踩了刹车。

原来,当汽车行驶到王家庄时,车的前面出现了障碍物——路面上乱七八糟都是大石头。

糟了,这些路障一定是有人故意设置的,路边肯定有埋伏,唐方达心里暗暗叫苦。

但他久经战阵,并不慌张,而是冷静下达命令:

“1班,赶快下车清除路障,速度要快;2班,留在车上注意观察,准备战斗,不要大意!”

这些路障,果然是土匪设置的,此刻,他们就藏在就附近的山头。

看到解放军战士下车了,他们呐喊着冲下山头,冲向公路。

土匪一边冲,还一边喊:“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

解放军还向土匪投降,唐方达一听,又好气又好笑,他拔出手枪向敌人射击,对战士们说道:“狠狠打,打死这些土匪!”

战士们虽然人不多,但训练有素。土匪们虽然人多,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在初期的较量中,土匪并没有占到便宜,几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留下几十具尸体。

在激战的同时,1班的战士也抓紧时间,把路障全都移到了道路一边。

但是,情况依旧危急,土匪败退之后,并没有逃走,而是在策划下一次进攻。

果然,没过多久,土匪们挥舞着马刀和砍刀,狂叫着扑向汽车。

唐方达果断跳下了汽车,对1班长刘居义说:“看样子,我们不能全身而退了,你带1班押车先走吧,我和2班来断后。”

“排长,咱们一起走!”刘居义不同意。

“不行,敌人的主要目的是抢劫物资,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人手少,全部留下来也没用,我们谁都会走不了,物资也保不住……”唐方达喊道。

刘居义当然明白,留下意味着什么,他不想把危险留给排长,对唐方达说:“排长,你走吧,我留下!”

唐方达怎么肯答应?他执意要留下。

二人一时间互不相让,争执不下。

刘居义脑子开始飞速运转,想用一个正当的理由说服排长,让自己留下。

但是,想来想去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终于,刘居义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突然提高声音,对排长说:“你为什么非要留下,难道是要开小差?”

刘居义这么说,并不是真的怀疑排长,而是想激将排长,让他带着车队离开。

他明白,自己作为下级,不能不执行排长的命令,但他又不想离开,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情急之下这么激一激排长。

话说出口后,刘居义觉得不太合适,但已经无法收回。

唐方达听后一怔,接着,他板着脸,掏出了手枪:“刘居义,信不信我打死你!赶快执行命令,不然我开枪了!”

唐方达也知道对方的真实用意,但是情况紧急,他也没法再跟刘居义啰嗦了。

“你敢?”刘居义也不让步。

唐方达严厉地说:“刘居义,你这样做,是在帮敌人的忙,他们马上要上来了,看到了吗?”

刘居义听了,没敢再跟排长争,只好带着战士上了车。

转身的一刹那,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在车上,他回头注视着排长,直到视线渐渐模糊。

汽车驶离之后,土匪们才冲到跟前。

他们想追汽车,却遭到弹雨的阻击,不得不止住了脚步。

看着到手的肥肉丢了,他们把满腔怒火,倾泻到了唐方达和剩下的12名战士身上。

面对漫山遍野冲来的土匪,唐方达从容镇定,指挥机枪手封锁开阔地,下令手持步枪的战士专打敌人的火力点。

端着冲锋枪的战士,则集中火力猎杀那些冲锋在前,不要命的土匪。

唐方达明白,敌我力量悬殊,想要完全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希望,就是坚持到天黑,趁夜色突围。

终于,他们熬到了日落西山,夜幕低垂。

而此时,唐方达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其余5名战士,已经血洒荒野。

“同志们,夜幕降临了,大家打起精神,咱们一鼓作气突围出去!”唐方达将战士们喊到身边,用低沉有力的声音说道。

正当他们做好准备打算突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两边的山头上,突然射出了两道刺眼的灯光。

原来,土匪们早就准备好了探照灯,打算夜战。

山下的土匪也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围拢了过来。

目睹这一切,唐方达咬牙说道:“同志们,我们跟敌人拼吧,咱们死也不能当孬种!”

“排长,放心吧,我们不向敌人投降!”

说完,大家把满腔的仇恨压在子弹和手榴弹上面,跟土匪血战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只有一名战士身受重伤之后,被当地群众马如林救下,奇迹一般生还。

草原上的花儿为什么那么红?因为经过烈士的鲜血浇灌。

草原不会忘记,山川不会忘记,临夏的人民不会忘记,长眠在此的12名勇士!

参考资料:《西北剿匪纪实》,袁志刚,解放军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11 阅读:1010
评论列表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