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歌:春度春归无限春

梅溪观察 2024-02-08 11:20:16

时光真的是太不经消费,好像还没怎么留意,一年就要匆匆过去了,年末岁尾,在惊叹岁月易逝的同时,新年的气息也愈来愈浓,那逼近的脚步已踏出全新的韵致。

这几天气温骤降,天有些寒冷,仿佛是冬在拼却全力做最后的搏杀,但很显然这种搏杀是完败而毫无意义的。年在春消息的弥散中,正盛装而来……

腊梅花开了,开得似乎非常有序,它在寒冷中迎风绽放,或明黄,或深红,那迎风盛放的花儿,述说着大有深意的花语,既是对冬的总结又是对春的开启。诗人李易安早就赞过:雪里已知春信至。能在冬春交接点,为大地报春信的,自然只能是梅花。风中飘舞的柳条,已生出米粒般大小的青褐色芽苞,虽还未绽黄摇绿嫩参差,但确然是“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了。我分明听到生命浩荡行进的跫音,一想到即将来临的绿柳繁花春日胜景,心就禁不住激切跳动,恍若早已走进千红万紫的春之深处。玉兰树的枝头伸出众多毛笔样的绒绒苞尖,要不了多久就一树花开蓬心暖。这是一棵年轻的白玉兰,它的树干挺拔高标,我见过它花朵满枝的漂亮模样,那一树洁白温婉,在微风中轻轻荡动,直如万千白鹤栖居枝头。迎春花才是真正迎春纳福的主儿,它青绿细长的四棱枝条上,缀满了已开和未开的花朵和花苞,未开的花苞呈紫红色,看起来有些湿漉漉的样子,这正是生命的汁液在奔突;已开的花朵大都是六片花瓣,那和太阳一样的金黄,照得从此雪消风软,春态婀娜……

瑞日烘云,万物复苏,所有的生命都在向旧年告别,扔掉烦恼、压力、焦虑和沉重,扔掉伤愁、失望及一切不如意,以崭新的姿态和想望迎春、迎年、迎迓新的开始。一个“迎”字,不仅显现了草木动态的生命特质,更可见人们对年这一传统节日的无比重视和尊崇。这种对年的看重和珍视,古已有之。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有对“年”的记载。《诗经》中的《豳风·七月》,真切地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的状况,全诗以时间为序,描写了农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从正月开始修农具直写到一年一次的年终宴饮:“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此足可见,年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透射出年在国人心里早已根深蒂固,具有无可替代的节日地位。历代诗人白居易、骆宾王、高适、戴复古、陆游、苏轼、朱淑真、罗昭隐、蔡云等,更是为迎年、守岁,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年是一个最有亲和力和凝聚力令人肃然深爱的节日。

在家乡,迎年更是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乡亲们习惯称之为“备年”。过年的一些禁忌,也从腊月开始忌讳:腊月里端盘子拿碗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能摔烂或碰破,一旦碰破摔烂,就被认为很不吉利,老话说上天要收人了;不能在腊月向别人借钱,借钱意为把别人家的好福运借走了;腊月不能搬家,搬家预示着居无定所流浪,人都不得安稳,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腊月更应特别注意,不能在别人家里哭,再近的关系也不能够。村人辛麦青嫁在外乡,因和丈夫生气,她腊月初二跑回娘家向父母哭诉,谁知父亲二话不说,黑着脸抬手就打,边打边骂:我叫你哭!你是哭自己活不成,还是哭你妈我俩去死?麦青妈和哥嫂都在旁边,却没人去劝拉她父亲。

过了腊八节,年味一天比一天浓,深山农家还一直保留着一种习俗,吃腊八粥时要做一大锅八宝粥,吃之前,先往盆子里放一些,之后每天做早饭时,都要掏一点儿盆子里的粥放锅里,直吃到大年三十这天,说这样不仅八方来财,还福纳八方,来年丰衣足食好年景……

年愈近,村人也便格外忙碌,除了购置过年需要的鞭炮、食材、春联、年画、衣服等物品外,每家每户还要将院子和房屋全都仔细打扫一遍。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已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寓意除陈布新,驱走旧年晦气,迎接新年好运,诸事顺遂,福祥康宁。对农家来说,这是一项不小的劳动,仅靠习俗中“二十四,扫房子”一天的大扫除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家庭在进入腊月后就开始每天清扫一些,在二十三前已清扫完毕,整洁利落,焕然一新,但还要特意留下一点儿,二十四上午很快做完,算是对这天打扫房屋的“应好儿”。家乡农人们在迎年中要做的最重的活儿,就是给果树整枝打杈,果树也喜欢弃旧生新,经过修剪后,来年春花满枝,秋果丰硕。尤其是这些年,家乡普遍种植山茱萸树,更是年年都需要将每一棵树下都整理干净,有时还要给树们松土、施肥,如此才能结出果大、色鲜、皮厚、核小、品质优良的山茱萸;如果树下乱草丛生,杂木缠绕,土壤板结,地薄肥寡,树就光长枝叶不结果,即使结果也又稀又小,药性更是不上等次。

每年都要整理一遍,这也太辛苦劳累了。那些到村里来的人,都少不了很心疼地对山茱萸种植大户谭家人说。

可没啥!力气没腿,跑不了,歇一夜就又回到身上了。山茱萸可是咱农人的银行哩,是咱一年花销的指靠,不把它拾掇整理好,那可不行。谭家老少说起山茱萸满脸兴奋和喜悦。

村里各家都种有山茱萸树,这可真是家家户户的银行,是他们名副其实的摇钱树!这些年山乡农人的日子红火,生活好了,富裕了,大家在感念好时代的同时,也一直记怀着山茱萸的恩情。村人是闲不住的,他们一冬都在忙,所有的活儿都必须赶在年前做完。年与立春最相近,认真做好迎年迎春,以全新的姿势走向新的一年……

一进入腊月,村里那些在外上学、工作、打工、做生意或儿女居住在城里的人家,父母们每每望眼欲穿,不时站在村头张望,盼着他们能早些回来。二十三是小年,过了这天,父母的心更加悬浮不安,有的人家尽管已经知道儿女归期,但仍忍不住一次次向村路的远方眺望,幻想着儿女会像鸟儿般突然飞回在眼前。

在这方面,城里人和农家没什么区别,无论家人在外做什么,也不管做得怎样,过年了,家家提前电话催归,都盼着在外的亲人能回来团圆,一家人在一起团聚比什么都好。在外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不管挣没挣到钱,不管家庭、事业、工作是否顺利,不管生活得成功还是失败,哪怕远隔万水千山,也要想方设法回家过年。年,在某种程度上重于一切,每年春运大潮,无论车票多难买,回家的路多难走,但被年的巨大力量推裹着的人们,仍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之路……

年,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期盼新的一年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龙年大吉,福运喜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