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大毒枭刘招华被捕,称没违规制造毒品:是为支援西部大开发

发吾想 2023-02-15 13:15:56

“哎,李总,我咋觉得电视上那个人和你好像!”

“哈哈哈,哪里像了?你觉得像我吗?”

“不像不像,开玩笑的……”

牌桌上被开玩笑的人是李森青,牌友本来也只是看到他和电视上的通缉犯有些相似,并没有真的针对他的意思,看到李森青的反应,大家也都觉得只是长得相似而已。

没想到打完牌的第二天,李森青就不知所踪了,这让所有人都警惕了起来,难道电视上的“毒枭”刘招华,和跟他们一起打牌的李森青就是同一个人吗?

李森青是桂林当地有名的商人,由于财大气粗且经营范围非常广,当地做生意的也都卖他几分面子,可自从通缉令出现之后,李森青就这样从大家身边消失了。

2004年的时候,能够身价过千万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竟导致李森青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呢?难道说他真的就是恶名昭彰的“毒枭”刘招华?

是的,李森青就是刘招华,他之所以化名为李森青也是为了方便行事,大家眼中的“李森青”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可是藏在暗处的“刘招华”,却在山里有好几个制造冰毒的“基地”。

在发现自己被通缉之后,刘招华坐车直接逃往了阳朔,转而开车逃去了雁山。

在经历了几个周折之后,刘招华来到了保宁县浔江村附近的一个山上,刘招华靠着随身带的干粮撑了半个月,当警察找到他的藏身之地之时,刘招华已经不知所踪了……

刘招华的过去

刘招华之所以被通缉,罪名就是“制造贩卖冰毒”,那么刘招华究竟是怎么走上这条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呢?

其实刘招华制毒之前曾是一名军人,他出生于福建宁德福安县赛岐镇,家中不富裕的他,从小就希望以后能够走出小县城,到大城市发展。

可是家中的情况限制了他的未来,刘招华的父亲在当地做豆腐生意,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刘招华非但没有获得父母的过多关注,反而必须早早就帮父亲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即使这样,刘招华也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拼命地读书。他知道只有读书才是走出去最快的捷径。

中学期间,刘招华还曾获得过当地的省化学竞赛二等奖,可是上天没有垂怜这个努力的孩子,在刘招华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个人撑着整个家。

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身躯,刘招华于心不忍,在16岁那年,刘招华选择了辍学回家。

回家之后的刘招华一直在帮母亲干活,可是母亲每天看着孩子天不亮就跟着自己出去干活,晚上累的连脸都来不及洗倒头就睡,实在是心疼。

可是她也没有办法,如果继续让刘招华读书的话,根本承担不起,家中的顶梁柱已经不在了,总不能一家人都饿死。

最终事情在刘招华18岁那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镇上开始征兵宣传,刘招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1983年11月,刘招华坐上了开往福州边防的列车,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在福州边防支队服役一年之后,刘招华进入了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在后勤专业就读。

1987年7月,毕业之后的刘招华顺利进入了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也就是在这里,刘招华开始了自己的不法道路。

当然,并不是和毒品有关,而是贪污了145.15元的公款,即使后来归还了,可还是被记了一个严重的警告处分。

1989年12月,刘招华退役之后转到了福安县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司法警察。

当时刘招华每个月的工资是五十块钱,按理来说已经不算少了,可是见过一百多万的人,怎么会看得上这几十块钱呢?

就在刘招华寻求出路的时候,事情再一次迎来了转机。

调入法院没多久之后,刘招华由于优秀的表现,被市里调取了招商引资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可以说是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存在,因此很多人都十分羡慕刘招华。

进入项目之后,刘招华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不放弃结识生意上的人,为了给以后自己出来单干铺路。

以刘招华的脑子,只要好好做生意,必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可是刘招华的思路完全跑偏了。

他不想安安分分赚小钱,而是想剑走偏锋搞大钱,因此刘招华的第一个公司就是做走私。

身为曾经的机关干部,刘招华不可能不知道走私的严重性,可是他还是做了,目的就是挣钱。

刘招华确实成功了,久而久之他开始不满现状。由于做生意认识的人鱼龙混杂,各个行业的都有。1995年,刘招华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个改变他后半生的人,这个人就是陈文印。

逐渐跑偏

陈文印听说刘招华想挣大钱,于是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你知道冰毒吗?那玩意一小块就值几千块钱,不比你走私挣钱!

或许是说者无意而听者有心,又或许这二人本就是一丘之貉,总之那次聚会之后,两个人就开始了数次的私下聚会,聚会的内容就是“制毒”。

可是冰毒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在当时根本没有获得麻黄碱的渠道,因此刘招华想到了自己提炼。

自己提炼的话只需要找到相似的成分,合成冰毒就可以了,相比到处找麻黄碱,这种办法更加便捷。

由于刘招华懂一些化学知识,他和陈文印一拍即合,随即便开始了制毒操作。没过多久他们就做出了类似于冰毒的晶体。

之所以是类似,主要因为刘招华制作出来的晶体颜色和冰毒相差很多。优质的冰毒颜色十分晶莹剔透,品相也很好,可是刘招华他们合成出来的色泽发黄,看着就十分劣质。

可是刘招华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地想办法提高纯度,为此还找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请教。

当然,刘招华不敢提自己的目的,他只说自己是一个研究减肥药的商人,其中的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的程序一直不顺利,想让教授指点一下。

鲜为人知的是,冰毒的主要成分就是甲基苯丙胺,可当时这位教授并没有想太多,或许在教授的眼里,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做冰毒的人,根本不可能。

最终,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下,刘招华终于掌握了提纯技术,并且在1996年制造出了15公斤品相趋近于完美的冰毒。

就在第一批冰毒卖出之后,刘招华便开始大量购入苯丙酮,短短一年时间就制作出了将近14吨的冰毒,从中获利几千万元。

那么刘招华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在第一次卖出毒品的时候,刘招华十分谨慎,他没有自己亲自去,而是派出了一个之前认识的毒贩,没想到对方当场就被抓住了,刘招华也因此逃过一劫。

警察缴获交易现场的毒品之后,发现这批毒品之中并未检测出麻黄碱的成分,而是一种全新的成分。

这个结果让所有警察都瞠目结舌,利用市场能够买到的药物提炼冰毒,这一做法可谓是史无前例,刘招华也因此进入了缉毒警察的追捕名单之中。

即使被警察盯上了,刘招华依然没有放弃制作冰毒,1998年,刘招华逃到了广东继续他的“事业”,并且在当地认识了一个很有名的毒贩陈炳锡。

1998年8月,刘招华和陈炳锡在广东普宁租赁了一个工厂,开始继续制造冰毒,短短一年时间,二人制造了17多吨冰毒,并且利用他们自己的人脉,把冰毒快速分销了出去。

刘招华的银行卡里又多了三千多万的余额,这些钱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存入,当时银行实名制并没有这么严格,所以才让他如此逍遥法外。

意外被发现

刘招华自从开始制毒贩毒之后,就一直是警方的重点通缉对象,而他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地逃脱,根本原因就是他实在太善于伪装!

1999年11月4日,警方再次对刘招华进行了追捕。

当时广东的公安机关正在缴获谭晓林犯罪集团的海洛因,就在警察准备收网的时候,意外在附近的一个仓库中发现了很多成箱的冰毒,多达11.08吨!

这个发现震惊了在场所有的警察,如此多的冰毒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见这是一个比缅北毒王谭晓林还要棘手的人。

之后的一个月,警察又在普宁缴获了1.28吨冰毒,毫无疑问,这些冰毒也出自刘招华之手。

警察缴获冰毒的当天,刘招华就在广东,他知道自己的冰毒被警察缴获之后马上找到了陈炳锡进行商议,之后独身一人逃离了广州。

可是他还是没能逃离警察的独眼,警察很快锁定了刘招华居住的酒店,并且对酒店进行了包围。

可是让所有警察没想到的是,刘招华的心理素质实在是太好了,面对包围而来的警察,刘招华先是离开房间躲在了楼梯口,等警察搜查完房间下去之后,他再悄悄地走消防通道离开。

离开之后的刘招华非但没有担心,反而在青岛开了一家彩票中心,并且在2000年,转战桂林继续开始了制毒的勾当。

2000年以后,刘招华带着自己的存款,在桂林当地开办各种工厂,投资房地产以及公司用来洗钱。

可是即使他已经有了新的身份,他还是无法逃脱警察的搜捕网,最终还是无意间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信息。

后来,刘招华逃了很多个地方,最后不知所踪。

警察在刘招华栖身的山洞内发现了很多速食的包装袋,还有墙上的一行字:李森青到此一游。

像是不甘,又像是挑衅,总之还是让狡猾的刘招华跑了,可是警察不会放弃对他的追踪,如此恶贯满盈的一个人,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那么刘招华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在当时那个监控没有全面覆盖的年份,刘招华又是如此狡猾,有警察猜测他很可能回了自己老家。

毕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刘招华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躲在福州老家。

2005年3月5日,经过几个月的部署和追踪,警察终于在福州境内的一个三层民宅中找到了刘招华。

夜深人静之后,警察开始了抓捕行动,随着一声令下,为首的武警一脚踹开大门,很快就在二楼抓住了熟睡中的刘招华。

拒不认罪

被捕当天是刘招华的40岁生日,被问到为什么贩毒的时候,刘招华的说法让所有警察啼笑皆非。

“我的毒品只卖给外国人,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对祖国有贡献的”

“外国人曾经用鸦片打开我们的国门,我就要用毒品毁了他们,我不觉得我有罪。”

如此冠冕堂皇的说法。着实让人无话可说,为了给自己的犯罪找借口,刘招华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刘招华终于落网了,2007年6月26日,刘招华迎来了自己的一审判决——死刑。

刘招华对于这个判决拒不认罪,并且以“证据不足且判决事实不清楚”提起了上诉。

当时很多人表示,刘招华肯定知道自己犯的是杀头的死罪,之所以上诉也是为了多活几年。

可是作为高级人民法院,被告提起上诉那就要继续审理,最终在2008年4月18日,刘招华的案子进行了二审。

此次审理刘招华似乎是做好了全面的准备,由律师提出质疑,声称当初一审的时候并没有对刘招华的被扣押物品进行鉴定,属于违法的程序。

这个当然是无稽之谈,本以为这个说法很荒谬了,可是刘招华竟然表示自己办厂是支援西部大开发,属于“响应国家号召”。

刘招华扬言:法院非但不能罚我,反而应该奖励我,不能让有功之人心寒。

如此胡言乱语,真是疯到了极致,最终法院还是维持了一审的判决,刘招华的结局注定是“死刑”。

2009年9月15日,刘招华的死刑如期执行,“名震江湖”的大毒枭,就此结束了他看似光辉实则阴暗的一生。

结语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平凡快乐地过完一生就已足够,刘招华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可是一旦出现,对社会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和伤害。

刘招华所说的自己是为了国家出力,完全就是临死之前的狡辩,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必须要远离毒品远离犯罪事件,才能保全自身,保全家人。

每年有很多缉毒警察奋斗在一线,就是为了尽快消灭这个害人的因素,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到对毒品说“不”!

0 阅读:30

发吾想

简介:分享情感世界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