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心力衰竭吗?

书双看健康 2023-05-19 23:31:09

你知道什么是心力衰竭吗?

所谓“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主要是指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时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浮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心脏疾病的最终归宿,一旦临床确诊有较高的死亡率,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我国心衰防治形势极为严峻。

了解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有助于对其早期预防和规范治疗。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力衰竭呢?

心脏像水泵一样不停的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动脉血管,当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就不能将静脉回流至心脏的血液充分排出,会导致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以致血压降低,肾脏、肌肉等组织血供减少而出现尿少、乏力等症状;静脉系统回流至心脏血流受阻,导致血液淤积在肺、肝、胃肠道及下肢等,从而引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肝肿大及下肢浮肿等症状和体征。

总之,当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排血减少、肺部及静脉淤血,产生一系列如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群,我们临床上称之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而言,急性心衰通常发生于突发心脏负担加重如骤然血压升高或者心肌数量急剧减少如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而慢性心衰多由于相关疾病未加控制,导致心肌功能持续受损,最终心脏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供应需求,还有部分从急性心衰过渡而来。

心衰发生时,人体会产生自我调节机制,比如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对急性心衰可能有益,可以帮助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对于慢性心衰,这些系统的激活,反而会加重心肌的损害,进而使心衰进展或恶化。这犹如业已疲惫且效率不高的老牛,继续鞭打促其工作,只会加速死亡,此即所谓的“鞭打乏牛”。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临床上将心力衰竭分为4个阶段,且以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作为心功能等级的评估,用于评价患者心衰症状的轻重。

01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4个阶段

前心力衰竭阶段(阶段A)

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属于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但目前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力衰竭症状和/或表现;

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阶段B)

患者已发展成心脏病,如心脏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等,但从无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

临床心力衰竭阶段(阶段C)

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以前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和/或表现的;

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阶段D)

患者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治疗干预。

02

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

Ⅰ级 没有心衰的症状和表现,日常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引起明显的气促、疲乏或心悸;

Ⅱ级 休息时无心力衰竭症状核表现,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明显的气促、疲乏或心悸 ;

Ⅲ级 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可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引起显著的气促、疲乏、心悸;

Ⅳ级 休息时也有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会引起气喘等不适。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处于心力衰竭A、B阶段的患者,应当强调控制引起心衰的危险因素,从而延缓甚至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而对于C、D阶段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化的管理,尽可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降低死亡率。

0 阅读:129

书双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