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已提出“卷甲而趋之”与秦决战,赵括在长平也是执行指示

史海撷英 2023-12-18 20:57:59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秦国突然发生一场严重的饥荒。刚担任相国数年的范雎得知民间灾情严重,“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一曰:‘今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百姓正在忍饥挨饿,可秦昭襄王却拒绝救济——如果这番对话传了出去,不知要被多少秦人背地里辱骂?

不过,秦昭襄王之所以这么决绝,是因为他另有打算。

这几年来,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策略,秦国先臣服了魏国,后又数次出兵将韩国截成三段,迫使韩桓惠王主动献出了上党郡。可不想,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投降秦国,转而将上党送给了赵国。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只要占领此处,秦国就能鸟瞰山东六国,在战略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范雎“远交近攻”数年,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要夺取这块战略要地。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的“肥肉”,居然让赵国白捡了便宜,秦昭襄王能不生气吗?

所以,在得知赵人收下韩国上党后,秦昭王就已下定决心与赵国再次开战了。为彻底打消韩国的非分之想,秦昭王先派军攻占了缑氏(今河南登封西北)、纶(今河南登封西南),隐隐震慑韩国都城新郑。同时,秦国又派大军攻打上党,试图阻止赵人接收。

秦昭襄王

大战在即,秦昭襄王之所以不愿赈灾,就是要驱使秦国百姓踊跃上战场建功,这样才能赢得口粮,度过饥荒!为此,秦昭襄王还特意宣布,参与上党作战的士卒,有军功则全部封赏上等土地,来进一步激励百姓踊跃参战。

在秦国,饥荒都成了秦王驱使百姓上战场立功的手段。

可在赵国,赵孝成王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接收上党的巨大风险。当冯亭献出上党时,赵人大多只看到了利益:“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所以,赵孝成王慷慨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并派大将廉颇接收了上党。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军正式攻打上党。廉颇前往应战,驻扎在长平(长平故城,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一里处)。4月,赵军士卒与秦军斥候遭遇,秦斥候竟然杀死了一位赵国裨将。6月,秦军凶猛地突破了赵军防线,攻克了两个堡垒,俘虏了四名赵军尉官。7月,见秦军势不可挡,廉颇被迫转入防御,先在丹水以西修筑了一处壁垒(此一壁垒在丹水西,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约六里处)想在此与秦军形成长期对峙。可秦军进攻犀利无比,再次攻破赵军营垒,夺取了西壁垒,又俘获两名赵军尉官。为了让家人能在大饥荒中幸存,秦军将士人人都成了恶狼猛虎,杀得赵军连连败退。

连战连败之后,廉颇干脆彻底退守丹水东岸,又修建起一处营垒(此处即赵军东壁垒,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约五里处),再也不肯出战了。前有丹水作为天险,背靠赵国上党(今山西长子、壶关以北的上党盆地一带),又分派精兵扼守几处交通要塞,廉颇已然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此,秦、赵争夺上党之战进入了艰难而枯燥乏味的相持阶段,长达一年。

上党之战示意图

刚遭遇严重饥荒的秦国,其实最害怕的就是战事久拖不决。长平距离赵国近,可距离秦国本土却相当遥远。如此长距离,对秦军后勤补给构成了极大考验。所以,见赵军始终龟缩在丹水东岸拒不出战,秦军上下都叫苦不迭。

该怎么来对付廉颇的“龟缩”大法?

就在秦军上下都叫苦不迭之时,赵国内部也对廉颇生出了不满。

上党位于在太行山上,赵军的补给要通过蜿蜒曲折的山路,运输难度极大。自接收韩国上党郡以来,赵国已在此地耗费了太多资源,国力也难以承受了。眼看在长平战事久拖不决,赵孝成王也沉不住气了,多次派人去指责廉颇,督促他尽快出战。可廉颇却自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始终不愿冒险出战。

战事之初,廉颇就屡屡受挫;现在战事又陷入僵局、打成了消耗战,是不是因为廉颇太老、不能再战了?

此时此刻,赵孝成王终于有些后悔了:早知会引来这么大麻烦,当初就不该接收上党!

究竟该如何破解这一僵局?为此,赵孝成王特意找来楼昌和虞卿,商讨下一步的计划。赵孝成王这次没有再找平原君和平阳君商议,想来他俩也是束手无策了。“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

秦人似乎也没有关上议和的大门,接纳了郑朱。

赵孝成王有些欣喜地对虞卿说:“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

长平的巨大消耗,让秦国也有些承受不起了。可郑朱一来,就让秦昭襄王和范雎看出赵国此时也是外强中干,怎么还会答应议和?

秦国不同意议和,战事就得继续下去。

为此,赵孝成王又向齐国请求粮食援救;可在秦国威胁下,齐国根本不敢援助赵国。

外交上四处碰壁,这让赵孝成王再也难以忍受了:廉颇虽然是赵国最资深的战将,却不是唯一的战将;既然廉颇无法取得突破,就该让其他人去试试。刚好此时,秦国派人到赵国到处散布流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当年阏与之战,包括廉颇在内的众多将领都说不可救,可赵奢却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突然长途奔袭一举而战胜了秦军。如今赵奢虽已过世,可他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连赵奢生前都无法难倒他。虽然赵括从未取得大战功,但虎父无犬子,为何不让他一试?

赵孝成王

于是,在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赵孝成王不顾众人劝阻,启用赵括为将,准备放手一博。

赵括一到前线,就秉承赵孝成王速战速决的意旨,改变了廉颇的兵力部署,完全放弃了赵军后防线上的各处重要关塞,将全部兵力都集中到长平前线,准备与秦军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在赵孝成王和赵括眼里,只要能发挥赵奢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赵、秦正面对决的胜负就是五五开,谁还怕谁?

得知赵括取代了廉颇,秦昭襄王却秘密下令白起赶到长平前线,取代王龁而成了秦军主将。为防泄密,秦昭襄王还特别强调,谁敢泄露白起为主将、杀无赦!

等全部主力到达前线后,赵括立即下令赵军渡过丹水,主动出击、攻打秦军。见赵军来势汹汹,白起将计就计,先命秦军诈败而退,放任赵军夺回了之前廉颇修筑的西壁垒。夺下西壁垒后,不知深浅的赵括又命令渡河部队继续追击,前往攻打秦军大本营。在此,赵军遭遇秦军顽强抵抗,再也无法前进半步。“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括‍

赵括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发挥父亲那样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积极寻求与秦军正面对决,长平之战的胜者就未必是秦国。可关键在于,“战神”白起根本就不屑于打这种没把握的正面大决战。他反倒是利用赵括这种急于求战的心态,顺势设下一个陷阱,诱导赵国大军钻入了秦军的包围圈,成功实现了瓮中捉鳖!

然而,长平之败是该怪罪赵括的指挥不利吗?

早在与楼昌、虞卿等人商议时,赵孝成王就已提出,要“卷甲而趋之”与秦决战;赵括不过是他这一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以此而言,赵孝成王才是将赵军送入白起圈套的罪魁祸首,赵括不过是他的替罪羊。

1 阅读:135
评论列表
  • 2024-01-06 17:05

    长平之战完全是庙算失败的结果。赵孝成王选择了楼昌,没有选择虞卿,从此刻起,赵国就败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12-27 15:34

    公园前259年赵括上任被杀?长平廉颇防守一年多?这就是现代不懂装懂键盘侠啊!我都不知道你们看的那个脑残网文?长平之战,廉颇防守从来都没有任何错,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敢说赵国缺粮耗不过秦国一类的话,包括最应该说这话的赵王和赵括以及反间计的间谍。所谓赵国缺粮才换帅完完全全就是现代不懂装懂的键盘侠看了两眼忽悠傻子的网文内容!

  • 2023-12-20 17:46

    一件事是一个过程,只有少部分是关键时刻。关键时刻就是转折点,就是互相打来打去之后的致命一击,就是炒股买卖买卖之后的梭哈,就是连续运作之后决定命运的一刻。

  • 2023-12-20 17:36

    换个角度,军事一般服从政治。所以廉颇服从赵王,赵括服从赵王。但在某个时刻,政治服从军事。就是在关键时刻,将领才能真正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他时刻做等同谋反。什么算关键时刻?

  • 2024-01-07 14:06

    都过去那么久了还说这个有什么意思,无聊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