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个人成长的捷径:掌握『深度工作』艺术"

书影之旅 2023-08-18 18:01:50

你是否时常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疲累,似乎永无止境地在加班?

也许你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大的突破,升职加薪的机会迟迟未到?

或许这是因为你的工作方式可能并不合适,导致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卡尔·纽波特,一位美国作家,曾提出:要想在个人事业中取得最高效的产出,就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

他将这种工作方式称之为“深度工作”,并在他的畅销书《深度工作》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念及其实践方法。

深度工作可以被视为每个人的秘密武器。

在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个体的专注力和持续努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高度专注,我们能够不断积累力量,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行得更快、走得更远。

激发思维,提升认知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有一个令人深刻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杰森·本,从事金融咨询工作,负责整理数据、处理表格等琐碎任务。

然而,他的工作常常被邮件、垃圾信息和娱乐新闻所打扰,导致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分心的次数增多,他的大脑变得混乱,对稍微复杂一点的信息都难以消化。

有一次,他甚至错误地处理了上司非常重视的项目计划书,差点被公司解雇。

为了重拾专注状态,他开始每天将自己关在没有网络的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工作问题。

起初,他甚至无法思考出简单的问题,稍微思考片刻就会分神。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的专注时长逐渐增加,大脑活跃度也显著提升,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远超过以往。

因此,他报名参加了一门认知难度较高的编程课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掌握了其他人需要四年才能学会的技能。

凭借这项技能,他成功转行成为一名程序员,薪水增长了近三倍。

正是通过不受干扰的深度工作,他激发了自己的思维,提升了认知能力。

俞敏洪曾在演讲中指出:当一个人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时,智商和分析能力会下降。

然而,当你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时,你的大脑神经回路会高速运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变得更加敏锐。

你的精力越集中,思考越深入,你的认知水平就会越高。

每一次认知的提升,都是登上新台阶的一步,最终将带你达到更高的平台。

抵御引诱,磨练意志

在书中,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一个观点:

欲望是人们常常面对的正常现象,每天都会受到各种欲望的诱惑。

然而,这些欲望会不断地削弱人们的意志力,直到最终使人无法抵御。

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如果你允许它与琐碎的欲望作斗争,不久之后就会被消耗殆尽。

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护意志力,就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

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30多岁时被评为“美国最优秀的杂志记者之一”。

尽管他的工作日程非常紧凑,除了写稿之外,还需要进行采访、开会、社交等各种活动。

然而,他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隔绝外界的干扰,以便专心赶稿。

通过一次次地强行进入专注状态,他培养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志力。

他可以在颠簸的出租车上心无旁骛地整理采访稿,

也能在嘈杂的聚会中全神贯注地写上几页人物传记。

外部环境似乎对他毫无影响,不会打乱他的步调。

《意志力》一书中提到:意志力的巅峰状态是“无意志力状态”。

那些曾经需要毅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已经变成毫不费力的习惯,无需特意坚持也能轻松完成。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诱惑,隔绝干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一旦你养成了随时专注的习惯,意志力将会不断增强,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动力。

专注集中,提高效率

吴军博士是一位计算机专家、投资人和畅销书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

外界称他为“跨界之王”,并多次向他请教多任务并行的窍门。

然而,他却解释说,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单一任务的,专心做好一件事,然后再转向下一件事。

如果尝试做太多事情,常常会导致什么都做不好,只能在低水平上徒步徘徊。

专注致力于一项任务,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到出类拔萃。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在大学期间,他热衷于拳击、摔跤、舞蹈、诗歌阅读等各种活动。

为了平衡兴趣爱好和学业,他合理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

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他都会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攻读专业课程。

在这段时间里,他拒绝一切干扰,专心阅读书籍,完成作业。

然后,他才开始处理生活琐事,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

通过这种方法,他不仅培养了多才多艺,还在多门课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想要完成的事情越多,实际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在多个任务之间不断切换,虽然看起来很勤奋,但实际上却是盲目忙碌,很难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为可怕。

学会深度工作,有针对性地专注,将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

高效的生活往往更加轻松,也更具丰富性。

深度工作塑造未来

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大着双眼什么也看不见。”

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无休止的信息充斥,不断抢走我们的注意力;

各种诱惑层出不穷,轻易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专注已然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能力之一。

只要你沉浸于深度工作,你就能胜过身边大多数人。

选择深度哲学,合理规划时间

《深度工作》中引入了“深度哲学”这一概念:

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以不同方式安排时间。

书中介绍了以下四种“深度哲学”:

双峰哲学: 将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用于处理其他琐事。

节奏哲学: 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段内专心深度工作,逐渐形成常规习惯。

禁欲主义哲学: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专注工作。

新闻记者哲学: 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低难度、短周期的任务。

每种深度哲学适用于不同场景和人群。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将时间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上,是步入深度工作的第一步。

定制工作环境,养成深度习惯

传记作家罗伯特·卡罗始终保持工作环境不变,即使多次换办公室。

书本的摆放位置、笔记本的摆放方式、墙上的物品几乎从未变动过。

他甚至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上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

稳定的环境让他不再为琐事分心,进入工作状态自然而然。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能主导生活。”

为自己创造一个深度工作场所,让每个物品有序布置,避免在琐碎细节上浪费精力。

养成习惯后,它会逐渐影响你,重塑你,并带来积极的回报。

缩短工作时间,制造紧迫感

作者卡尔发现自己过去缺乏计划,工作散漫无章。

面对不紧急的任务,他常常拖延,最终不得不加班赶进度。

于是,他为自己设立了规则:每天下午五点半以后停止工作。

为了确保准时下班,他不仅高度专注,还努力提高产出速度。

坚持数年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并利用闲余时间写出了两本畅销书。

我们容易拖延、分心,往往因为缺乏紧迫感。

设定截止时间,就像给自己绑上了倒计时炸弹。

如丰子恺所言:“有紧迫感的人往往效率更高,有危机感的人往往进步更快。”

不断逼近的时限能够激发动力,推动我们前进。

放弃网络娱乐,拥抱寂寞

通信学博士克利福德·纳斯的研究表明:

一旦大脑习惯分心,即使希望专注,也难以摆脱这一习惯。

在无聊时,我们常常从低刺激的工作转向高刺激的网络,削弱专注力。

碎片时间可以用来思考生活和工作计划,而不是频繁刷手机排解无聊。

在家闲暇时,可以选择阅读精选书籍,而不是追剧或玩游戏。

无意义的网络消遣只会耗尽精力,扰乱头脑。

用闲暇时间追求进步,度过无聊和烦闷,是成长和蜕变的开端。

书中引用作家加拉格尔的话:“我选择过一种专注的人生,因为那是最佳选择。”

阻碍我们进步的可能不是自身能力,而是分散的精力。

迅速成长的秘诀之一是培养专注精神,拥有坚定的心智。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