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租赁鱼龙混杂暗藏现金贷,业界应大力推广分期付款

数据有时还挺大 2024-05-15 20:50:36

2024年5月14日《法治日报》刊登文章《手机租赁陷阱多,甚至暗藏现金贷》。

其中,介绍了几个被贷款案例。

案例一:河北某大学学生刘林在“回租贷App”把手机抵押,就能换一笔钱,还可以以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手机。抵押3个月,换来2000元。可没想到3个月后,2000元借款变成了1万元。到期后,他没有钱还款,对方便以电话、短信的形式催促其还钱,还称“如果不如期还钱,便将此事告诉他同学、父母”。

案例二:王某开了一家小纺织厂,因资金周转困难,提出贷款2万元、贷一个月,工作人员拿出两部苹果15Pro max,共19200元,还称他们有回收手机渠道,每部手机回收价是8700元,两部手机共17400元。之后,对方拿出一份抬头为“租赁”的合约让王某签名,合约上写着:手机金额为9600元一部,每日租金是160元/部,押金1000元/部,租期一个月。

王某拿到手的贷款是:合同写着两部手机价值19200元,王某实际拿到手的却只有14400元,加上每天320元的租金,一个月下来,王某要还28800元,折算成年利率高达600%。

案例三:某平台官方店标价8899元的华为Mate 60Pro+新机,租赁优惠价19.57元/天,租期只有一年的选项可供选择。首月实际需要支付金额为825.83元(包含服务费),次月至租期结束每月需实际支付636.83元,共计7830.96元。租期满一年后,如果想要买断,需支付4377元。且平台不支持提前归还,如提前归还,需支付剩余所有租金。

可计算出,如买断,总花费约12207.96元(不考虑资金成本)。

案例三变种:租完即送。页面显示,一年总租金11349元,比市场价(8899元)高出近3000元。实际操作发现,首月实际支付金额为1444.75元(包含服务费),次月至租期结束每月需实际支付945.75元,共计11848元,比其页面宣传的要多出近500元。

流程审计:

三个案例各有特点,但各有不同,案例三及其变种,是典型的手机租赁业务。业务相对清晰,只是,其中有侵犯用户利益的霸王条款(强制一年)。从中可看出,在信用体系逐渐完善,催款已相当成熟,手机租赁是一个风险不大的暴利服务。

案例一、二才是文章标题所说的“现金贷”。案例一信息不全,但基本上可看出,就是一个贷款买手机的行为,甚至买不买手机都没关系,就是放贷款。至于贷了多少,是否是诈骗,资料不全,不做评判。

案例二是典型的“手机贷”。确实要贷款,然后被加了一个手机租用的“壳”,其实他并没有手机租赁需求。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

王某拿到:14400元贷款,其中2000元又作为押金换取了两部手机一个月的使用权。

王某付出:28800元的一个月后还款,含①每天320元的手机使用租金,一个月约320元*30=9600元。②两部手机19200元(实际用17400元更合适。看内容,手机并没还回去,相当于卖给他了)。

再说得简单一些:手机租用后购买。每部手机,押金1000元,日租金160元,到期后8700元购买。实际支付了:160*30+8700=13500元,购买了报价9600元的手机。在这一个月,“借”给你资金6200元周转。

再简单一些,卖给你报价9600元的手机(一个月后回购价8700元,这个月每日租金160元),“借”给你资金6200元一个月周转。本来要贷款的,没贷到多少钱,却先租后买“入手”了两部高价手机。

综评:

手机租赁服务成本很高,尤其是一些不明公司提供的手机租赁或“手机贷”,购买者需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为贷款而入手高价手机有点“本末倒置”。

延伸:

1、手机企业、电商平台、运营商应更积极地提供低息分期付款,这样“手机贷”就没有空间了,企业也可以更快地实现销售。

2、信用体系越来越发达,银行应该力推快速低息小额贷款业务,由于有用户之前的银行行为背书,还有个人信用体系保障,风险并不高。

0 阅读:0

数据有时还挺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