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和平又能赚钱,中国军工出口收入排世界第二,发展空间巨大

刘勇教授 2024-03-07 13:32:28

最近在浏览互联网的时候,发现了一点乐子,有自媒体作者再次炒作“沙特要买我国的052D”,还说一次就买12艘,已经进入谈判阶段了,而且说实话还获得了相当高的点击。本来这个消息其实已经是旧闻了,我查到的最早消息源是南华早报在去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报道,那里面其实用的也是不确定的语气,而且这篇报道之后也就没下文了。

另外,我军现役的052D驱逐舰总共才25艘(包括改进型052DL),还有第四批次的052D在海试和建造中,这一下子要买12艘052D,虽然说起来很符合沙特“钱多”的人设,但我们这边也没那么快给他排产,我们自己都还有一堆“饺子”要下呢!还有一点很重要,关于这个消息,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任何军事媒体和官方机构作出正式回应,那么我们不难想象,这极有可能就是一条捕风捉影且不实的消息。所以关于这个消息本身,我就不想多说了。

而这个话题的再次火热,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大家对中国军工出口行业的关心,所以今天就来讲讲这个。一说起这个话题大家眼前是否会浮现出“五大善人”和善的面庞呢?按照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给出的数据,在2022年(最新统计),全球100强武器生产和军事服务公司中,排名前10位的,美国公司占一半,中国有3家上榜,英国与俄罗斯各占一席。这不才4位吗?还有一位“大善人”呢?

肯定不会把威武的高卢雄鸡给忘了呀,法国参与领导的空客排名第14位,法国独有的泰雷兹(Thales)集团和著名的达索航空,则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23位。同样也是出自这家机构的研究报告,这100家军工企业在2022年的销售收入总计达到了5970亿美元,其中占大头的还是美国,这里面的3020亿美元都是被他们赚走了,其次是我国,那一年度我国总共有8家军工企业上榜,总销售收入为1080亿美元,占比大约为18%。

2023年的数据可能还得等一阵子才能出来,但从2022年的数据中也能看出非常关键的一个点,那就是国际间的军火贸易,利润确实巨大,另外,按照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上榜的军工企业总收入,较上一年增长了大约2.7%,这里面可能会有美元货币通胀的因素,但结合过往消息中各国对中国出口武器的综合评价,也可以认为中国的军工出口用品质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军工出口业务呢?这是不是与我们经常在国际上呼吁的“和平发展”相违背呢?我慢慢来说说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对于我们自己人来说,一说起中国的军工产业进步,那是相当自豪的,因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自1840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人的问题,那就是国防安全。

这个不用说太多,反正正儿八经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外敌打过来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还发展什么经济?即便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了经济,那也是依附于殖民者的经济,对方会有万种方法让我们永世不得翻身,“中国梦”就真的只是一场春秋大梦了。还好,这些都成为了历史。

我们新中国应该说是从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科研与国民经济体系,这当中自然是包含军工产业,那个时候我们的确是不搞军工出口,而是在保证自己有得用的基础上,“援助”给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世界革命。这种“援助”当然是没收钱的,不过我们也没做赔本买卖,最显著的收益就是政治声望的大幅提升,那个国际共运轰轰烈烈的年代,有哪个第三世界国家不崇敬咱们中国的教员同志?

我们的历史书上说“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是真的,但仔细想想,人家凭什么平白无故就支持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呢?当然是中国在那时支持了他们的民族解放斗争,而这一伟大的外交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好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那时的中国对外援助武器装备,输出我们的战术战法,天然就带有一层反殖民、反侵略、支持民族解放的正义性,也就不会说是破坏了世界和平。说句题外话,中国陆军“天下第一”真不是盖的,我们的轻步兵战术确实是厉害,不光带出了号称是“东非解放军”的坦桑尼亚国防军这个好徒弟,连阅兵口号都一股子山东大葱味,还反向对帝国主义美利坚的军队输出了一波,优化了他们的步兵战术,不过那也是80年代中美关系转暖之后的事情了。

政治外交上的好处,本就是军工出口的重要收益,这玩意是能获得国际支持以及话语权的。但这方面的好处我也并不打算多讲了,就此打住。接下来讲点更多人能听得懂的,首先是经济利益这块。前面具体的数据已经摆出来了,很大,我国也占了大约18%,但我想说这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看市场占有率,现如今世界军火市场占大头的武器装备来源,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这两者可以划分到北约体系内,一个是俄罗斯,再就是我们中国。在这里要给大家破除一点刻板印象,我们经常在各大防务展上看到买方国家的代表们在了解展出的武器性能,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只买这款武器本身,而是需要购买包括武器本身在内的一整套训练和维保体系,当然如果是枪支、坦克装甲车辆或者武装航空器,自然也包括适配的弹药。也有一些情况,是将配套的整个生产线直接购进买方国内的,这就涉及技术转让了。

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确实只能算作是一个新崛起的生产国,并且我国自研武器装备在90年代之前,都是保留有浓厚的苏联印记的,因此我们说中国现在的先进武器装备已经完全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与北约和俄制武器装备都不同。这的确是好事,但也确实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北约和俄系武器制造商在世界市场上耕耘已久,很多国家的国防装备建设体系就是围绕着他们提供的武器建设的。

举个例子,就说F-35,全系列已经生产了1000架,用户除了美军自己之外,还有以色列、日韩和欧洲多国,大部分都是当时参与该项目共同研发的北约成员国。但是这些国家中,有些并不具备培养第五代战机飞行员的软硬件条件,这就要挑选本国飞行员前往美国本土或者海外基地进行培训,比如新加坡和日本,前者在2021年宣布派飞行员前往阿肯色州埃宾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进行培训,后者则是在2017年时就已经有两名飞行员在亚利桑那州卢克空军基地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回国参与组建了日本空自第一支F-35中队。

这种飞行员培训工作,也可看作是整个F-35交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F-35战斗力生成体系的一部分。显然,这当中的标准都是美国,或者说是北约的。一旦整个装备体系都被一方掌控了,那么为了后勤维保以及维持体系作战能力,以后就只能买同一套体系的装备,且定价权被卖方掌控,因此有观点认为国际军火市场是卖方市场,是有道理的。

如果想“多方下注”,那就是印度的做法,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体系中,俄制装备的占比依旧达到了70%,而且因为他们的工业基础实在是薄弱,这种“多方下注”的采购策略导致印军的后勤非常头疼,光是步兵使用的枪支弹药就五花八门,国产的“英萨斯”还不顶事,出现了明显的“消化不良”问题。

总结一下,那就是我们现在的武器出口其实面临着北约系以及俄系的竞争,前者科技含量高,后者也因为品质而非常坚挺,所以未来中国军工出口的增量会很大,但同时路也会很长。接下来要说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检验武器性能。

实战的确不是检验武器性能的唯一标准,但也是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国家已经几十年没打仗了,而且看样子也没那个不长眼的敢跟我们打,因此我们的自用装备就得在高度拟真的实兵实弹演习中检验性能,虽然这么做的效果也不差,但终归不是实战。所以说军工出口也是可以检验武器性能的,中国武器没有实战表现?没关系,自己买回去用一用不就有了?

当然我也得说清楚,我们国家的军工企业也不是那种毫无底线的战争贩子,人也卖鬼也卖,跟我们合作的都是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国家政府以及国防部门,至于那些来路不明的56冲,那是因为苏联解体重创了国际共运,很多原本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改变道路甚至变更政权了,所以原先我们援助的一些武器装备就开始在中东和非洲等地流转。

道德上的因素可能没什么说服力,但只要观察下我军当前的军事装备需求就能发现,其实光国内的自用需求就能保证这些军工企业的好日子了,所以从利益上来说我们也没必要谁都卖。而这些卖到国外去的国产武器装备,一方面会因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加装一些设备,这是可以保证利润的,另一方面,客户使用过后好与不好,都会有一个反馈流程,同时我们自己的军事观察家、军队机关以及军工企业也都能观察到。

知道海湾战争中,大量装备我国武器的伊拉克兵败如山倒,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吗?那就是提醒我国,以前的老方法真的不能继续用了,万一美帝把这套拳法打到我们头上那可有的受!从此,解放军和军工兔们开始一点一滴钻研、学习、攻关,才让如今的帝国有了“今天下英雄,唯种花家与美利坚尔”的想法。

总之,我们搞军工出口,绝不是当“战争贩子”,这一行业能够给国内赚大量小钱钱,也能扩展国际影响力和军事认同,同时也因为性价比高,满足了不少财力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防需求,这实际上也压缩了帝国主义输出战火的空间,提高了受压迫国家和民族的反抗能力。

0 阅读:669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