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以心宿、南斗、奎星、井宿为星象基础的四卦是哪几个?恒、升、履、井四卦

谦奇评论 2024-01-15 12:20:46

乌恩溥先生提出,《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是以日、月、五星和二十八宿等星象为基础构筑起来的。

明夷卦的星象基础是“日”:日有十时,亦当十位。鸡鸣为士,故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平旦为卿,故称“箕子之明夷”;屯卦为日晕,噬嗑为日左蚀,贲卦为日右蚀。

归妹的星象基础是“月”,嫦娥奔月,翩翩归妹。

木星别称“大晋”,晋卦的星象基础是木星;古代认为上天对人类的一切惩罚,是由火星主宰的,古人送给它一个雅号叫“大怪”,夬卦是取火星雅号的谐音字作为卦名,其星象基础是火星;坤卦的星象基础是土星,坤为女主之象,故称含章,可贞;太白金星的别称曰“观星”,观卦的星象基础是“金星”。辰星即水星的别称曰“鼎星”,鼎卦的星象基础是辰星,即“水星”。

冯时先生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形成与古人观象授时的活动有关,他引闻一多先生解《彖传》:“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认为乾卦所讲之龙,其实质就是二十八宿东宫苍龙星宿。

冯先生还认为马王堆帛书记坤卦名为“巛”,古以川水之称名坤,正取水具有顺势而流的特点,这个意义恰可与坤卦所具顺的易理相应。

今天介绍一下乌恩溥先生考证的以心宿、南斗、奎星、井宿为星象基础的四卦,用以交流。

“恒”字的构造是“心以舟施恒”,所以恒卦的星象基础是心宿星;“升”字的构造是由“斗”字加一画而成,升卦的星象基础是“斗宿”,即“南斗”;奎星由十六颗星组成,形似“草鞋”,履卦的星象基础是“奎宿”;井卦是直接取星象的名称为卦名的,井卦的星象基础是“井宿”。

恒卦(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说文》:“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段玉裁注:“象形者,实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上丁是也。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则皆为事”。日月、天地、上下,两两相偶之事,皆谓之“二”。

心在天地之间永不止息,地上下活动,谓之“恒”。《尚书》:“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诗经》:“三星在天”,《唐开元占经》:“心为天相,一名大辰,一名大火,一名天司空”,《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

总结就是,心宿为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由三颗星组成,一名大辰,一名大火俗称“三星”。《恒卦》就是以心宿的星象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唐开元占经》:“心者,宜气也,心为大丞相。”

心主宣气,亨通则没有灾咎,利于持守贞正,利于前行,故称“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同“羧”,当“伏”讲,心宿星伏而不见,谓之“浚恒”。

石氏曰:“心星灭,则主泣血,后奔逃,强国起。”

初六爻辞是说,心宿星消亡不见,贞问则凶,无所利。

九二,悔亡。

石氏曰:“心三星明大,则天下同庆,响风被泽。”

九二爻辞是说,心宿星明大,普天同庆,悔恨消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古今韵会举要》:“德,《增韵》:四时之旺气”,石氏曰:“心者,宣气也”。又曰:“心三星,星当曲,天下安,直则天子失计。心为明堂,中大星天王位,前后小星子属,以开德发阳,不欲直;直,王失势,期九十日地动。”

九三爻辞是说,心宿星如果不能经常地持续地宣泄四时的旺气,就将承受其恶果,筮遇此爻将有恨惜之事。

九四,田无禽。

田指田猎,无通“毋”,禽俗作擒指捕获,《唐开元占经》:“氏、房、心、宋之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于辰在卯为大火,东方为木,心宿在卯,火出木心,故曰大火。”

心宿在卯,属东方甲乙木,干时为春,正值“开德,发阳”“宣气”的时节,这时草木萌发,鸟兽繁育,不宜田猎擒获,故称“田无禽”。

九四爻辞是说,心宿星受制,不宜田猎擒获。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恒指“心宿星”,又当“经常地”“持久地”讲,贞当“坚定”讲。

心宿星经常地、持续地宣泄四时的旺气,坚定不移,故称“恒其德,贞”。

石氏曰:“心为明堂,中大星天王位,前后小星子属,以开德发阳,不欲直;直,王失势,期九十日地动,主客,天子以弱亡。”

心宿三星排列成直线,女主受制,天子弱亡,故称“妇人吉,夫子凶”。

六五爻辞是说,心宿星经常地宣泄,四时的旺气,坚贞不渝。心宿三星排成直线,女主受制,天子弱亡,妇人吉,男子为凶。

上六,振恒凶。

心宿星摇动称“振恒”,石氏曰:“心星动,国有急。”,太史公曰:“心动者,国有忧”。

上六爻辞是说,心宿星动摇,凶。

升卦(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说文》:“升,十禽也。从斗,象形”,就文字来说,十禽为升,“升”字本源于“斗”,为了和“斗”字相区别,在“斗”字上加一画而为“升”,可见“升”字有“斗”的含义

石氏曰:“南斗六星二十六度四分度之一,度。距魁第四星先至去极百一十六度。春夏为水,秋冬为金。日、月、五星常贯之,为中道。”

《史记》:“南斗为庙,其北建星。”

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共六星,状如北斗,在天市垣南,半在河中,通称“南斗”,《升卦》就是以这一星象为基础构筑起来的。

《春秋佐助期》曰:“南斗主爵禄,神名帙瞻,姓拒终”,《唐开元占经》甘氏曰:“南斗主兵,斗动,兵起。”

南斗作为星官是执掌爵禄的,其道大通,用见大人,不必忧虑;同时,南斗又是主兵的,南征是有利的,故称“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大吉。

公允擢升,是谓“允升”,《春秋佐助期》曰:“南斗主爵禄,神名帙瞻,姓拒终。”,南斗作为星官主爵禄,赏赐爵禄,而且公允,自然是“大吉”。

初六爻辞是说,南斗主爵禄,赏赐爵禄公允,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孚乃利用禴,无咎。

孚,信服,禴是祭名。《集韵·药韵》:“礿,或作禴”,《尔雅》:“夏祭曰礿”,《二十八宿山经》曰:“斗山在吴阳羡山,南斗星之神常居其上。”

九二爻辞是说,人们信服南斗星之神,于是利用禴祭来祭祀它,没有灾咎。

九三,升虚邑。

《说文》:“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段玉裁注:“虚,丘也。虚,犹聚也,居也,引申为虚落。”

古代四邑土地范围的聚居地,谓之“虚落”亦简称“虚”,石氏曰:“斗,主爵禄、功德、祥岁,周受分,和阴阳。”

九三爻辞是说,南斗星授虚邑,赐爵禄,赏有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王指周天子,亨同“享”指享祀,祭祀,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内。相传周初有凤凰鸣于此,故又名“凤凰堆”,是周王朝的发祥地。

《圣洽符》曰:“南斗者,天子之庙,主纪天子寿命之期”,甘氏曰:“南斗,天子寿命之期也。故曰将有天下之事占于南斗也。”

六四爻辞是说,周天子在岐山进行祭祀,并问卜于南斗星,结果是吉,没有灾咎。

六五,贞吉,升阶。

六五爻辞是说,卜问于南斗,吉,爵禄的等级有所晋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说文》:“冥,窈也”,幽远谓之“冥”。

《二十八宿山经》曰:“斗山在吴阳羡山,南斗星之神常居其上。”

上六爻辞是说,南斗星在冥冥中保佑着爵禄的晋升,以经常不断地祭祀、祈祷、卜问为有利。

履卦(兑下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石氏曰:“奎十六星,形如破鞋底,在紫微垣后,传舍下。”

奎宿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共十六星;十六颗星排列成鞋底的形状,俗名“草鞋”,又名“破鞋”,履,是鞋,所以履卦的星象基础是奎宿星。

虎尾,西方白虎之尾,指奎宿星所在的方位,咥就是咬,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排列次序,是从白虎的尾部向头部依次排列的。

奎宿的方位恰恰在白虎的尾巴上,这一位置,不意味着不祥,故称“履虎尾,不咥人”,奎星的方位正是吉兆,故称“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白色谓之“素”,郗萌曰:“将有沟渎之事则占于奎。其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者也,曰大将,故欲其明也。”奎星明大称“素履”。

初九爻辞是说,奎星明大,呈白色,前行,没有灾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淮南子》:“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高诱注理主狱,西方白虎七宿作为星官是主治刑狱的,治狱之道就是奎星之道,故称“履道”。

奎星治刑狱之道是公平正直的,故称“履道坦坦”,被囚禁的人贞问则吉,故称“幽人贞吉”。

九二爻辞是说,奎星治刑狱之道是公平正直的,被囚禁的人卜问则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说文》:“眇,一目小也”,《广韵》:“跛,偏任”,一只脚站立,谓之“跛”。

奎宿星在行进,它的西南大星作为“天豕目”在看视着,它的十六颗星形成一只脚在行走,故称“眇能视,跛能履”。

《玄冥占》曰:“奎大星,大将军。其欲明而行列两头,免近河以候水兵。芒角、动摇、进退,国必用兵,或曰有赦令。”奎星向前移动踩了老虎尾巴,说明奎星有动摇,有进退,这是不祥之兆,故称“履虎尾,咥人,凶”。

奎星为将军,故称“武人”,石氏赞曰:“奎主库兵秉统制,政功以成。”奎星佐助君主成就功业,故称“武人为于大君”。

六三爻辞是说,奎西南大星作为天豕目在看视,其十六星形同一只脚在行走;奎星进退动摇,偏离方位,凶。奎星在佐助君主成就功业。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愬愬形容惊惧的样子,奎星坐落在白虎的尾部那里,使人望而生畏,惊惧不已,故称“履虎尾,愬愬”,奎星受制,并不妄杀,所以最终的结局则吉。

九四爻辞是说,奎星处在白虎的尾部,令人敬畏、惊惧,但最终的结局吉。

九五,夬履,贞厉。

夬通“趹”,《玉篇》:“趹,疾也”,疾速谓之“趹”。

九五爻辞是说,奎星疾速行进,贞问则将有危难之事。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观察奎星的变化,以考察其所预示的吉凶征兆,是谓“视履考祥”。

频度,契机谓之“旋”,把握住奎星变化所预示的吉凶的契机则大吉,故称“其旋元吉”。

上九爻辞是说,观察奎星的变化,以考察其所预示的吉凶征兆,把握住其所预示的吉凶的契机则大吉。

井卦(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石氏曰:“东井八星,钺一星,三十三度,度距北南辕西头第一星光至去极七十度,春夏为火,秋冬为水。日、月、五星行贯井,是中道。秦之分野。”

《史记·天官书》:“东井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钺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正义云:“东井八星,月一星,舆鬼四星,一星为质,为鹑首,于辰在未,皆秦之分野。一大星,黄道之所经,为天之亭侯,主水衡事,法令之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星明而端列。钺—星附井之前,主伺奢淫而斩之。”

《唐开元占经·分野略例》:“东井、舆鬼,秦之分野。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于辰在未,为鹑首。南方七宿,其形象鸟,以井为首,以柳为口。鹑,鸟也;首,头也。故曰鹑首。”井宿为南方朱鸟七宿的第一宿,共八星;八颗星横列成井状,故称“井”。

井在银河中,主水事,因其在玉井东,又称“东井”,井卦是直接取井宿的名称作为卦名的,所以井卦的星象基础为井宿。

《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不管井宿所在的天区(邑)怎样改变,井宿的存在是不可以改变的;组成井宿的八颗星,一颗不能少,一颗也不能多,故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井宿是日、月五星运行的中道,井井,形容有条不紊的,有次序的样子。

靠近,近傍谓之“汔”,用绳汲井水谓之“繘”,缺损,折损谓之“羸”。

《黄帝占》曰:“东井,天府法令也。天谗也,一名东陵,……曰天之南门。三光之正道。行不经其中,为天下无道。三光行经其中,不得留守。”

日、月、五星从井宿中间井然有序地通过,它们走到井的近旁,也从不汲取井水,就是说,也从不停留,如果破坏了井的瓶颈,日、月、五星的行进受阻,就将带来灾难,故称“往来井井,汽至,亦未绣井,羸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说文》:“泥,水。出自北地郁郅北蛮中”,“泥”作为河的代称,指南河、北河。

郗萌曰:“边侵曰食”,星辰侵边,谓之“食”,石氏曰:“南河、北河六星,夹东井。”南河三星在东井南,北河三星在东井北,东井夹在南河、北河之间,并不互相侵边,井水不犯河水,故称“井泥不食”。

鸟兽,通称曰“禽”,石氏曰:“野鸡一星,在军市中。”又曰:“狼一星,在参东南。”

野鸡一星,天狼一星,从前虽然同在井宿,但是,不被视为独立的星座,故称“旧井无禽”。初六爻辞是说东井与南河、北河不互相侵边。从前井宿没有野鸡、天狼两个星座。

九二,井谷射鲋,翁敝漏。

陆德明《释文》:“子夏传谓虾蟇”,虾蟆即蛤蟆,谓之“鲋”。

《黄帝占》曰:“弧星主弓矢之府,以备非常。其星大而齐明,其色黄润,则四方安静,天下无兵;其星色变,不如其常,天下皆兵,弓矢大贵,人主不安。”

弧矢星为井宿的一个星座,共九星,其中八颗星排列成弓状,另一星在弓背上,称作“矢”。孤矢星在东井东南,弓矢正对着东井,好像要到井底去射虾蟆,故称“井谷射鲋”。

甘氏曰:“天樽三星,在东井北”,甘氏赞曰:“天樽愍民,慎育幼孤。”天樽星为井宿的一个星座,在东井北,共三星,天樽开放,施舍馆粥,有如翁之敝漏,故称“翁敝漏”。

九二爻辞是说,弧矢星明大,好像要到井底去射虾蟆。天樽星开放,在施舍馆粥。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治理井,除去井中的污垢,谓之“渫”,韦昭曰:“亏毁为食。”星辰亏蚀,谓之“食”。

《黄帝占》曰:“东井,天府法令也。……东井主水,用法清平如水,王者心正,得天理,则井星正行位,主法制著明。左垣四星,四辅也;右垣四星,以辅赤帝。井中六星主水衡,其星明大,井水横流。”

井中的污垢被除掉了,而且井又没有亏蚀,井星明大,则“王者心正,得天理”,用法清平如水,天下安宁,百姓并受其福;另外,东井主水衡,井星明大,井水横流,可用汲水。

九三爻辞是说,井星明大,王者存恻隐之心,行仁政,百姓并受其福;井星明大,井水充盈,可以汲水。

六四,井甃,无咎。

《说文》:“甃,井壁也”,用砖砌井墙,谓之“甃”。

甘氏曰:“用法平,王者心正,则井星明,行位直。”郗萌曰:“东井八星,主水衡,井者像法水,法水平定,执性不淫,故主衡。”

井壁用砖砌得整整齐齐,井星明大,平直;王者政平,则不会有灾咎。

六四爻辞是说,井星明大平直,没有灾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水清澈,谓之“洌”,石氏曰:“积水一星,在北河西星北。”《黄帝占》曰:“积水一星,给酒旗。积水者,甘泉也。拟于醪酿,以待宾客。其星欲明,天下安,飨燕之礼行。”

井宿有一星座,名“积水”,积水,主甘泉,给酒旗;积水星明大,甘泉涌,醪酿兴,飨燕行,故称“井测寒泉,食”。

九五爻辞是说,积水星明大,甘泉涌,醪酿兴,飨燕行。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收,谓以辘轳收繘也。”又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收,汲也。”以辘轳汲水,谓之“收”。

《正字通·巾部》:“幕,凡覆物上意,通谓之幕”,指“井盖”。

《黄帝占》曰:“井中六星主水衡,其星明大,水横流。”

汲完水,不必加井盖,井星会不断地供给水,故称“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上六爻辞是说,用辘轳提完水,不必加井盖,井星有水供给,大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