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当先锋作表率2024这么干|对话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杨文普——接续奋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梅溪观察 2024-04-30 11:50:21

建强副中心,靠的是实力,靠的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根本在教育。全市教育系统如何抓好高质量教育,为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日前,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杨文普。

杨文普表示,市教育局始终坚守“人民满意,桃李天下”的教育信念,聚焦安全、质量、改革三项工作重点,推动全市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减负提质

让成长花开有声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打好教育减负提质“组合拳”,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杨文普:我们追求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质量,是师生轻负担高效益的质量,是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课堂充满生命张力的质量,是人民群众满意的质量。我们要重点实施“五大工程”,狠抓质量这个核心。

实施“大思政”引领工程。推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各环节。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贯通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

实施“大备考”提质工程。坚持目标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把备考提质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校长职级评定、班主任津贴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等重要依据。

实施“双减”成果巩固工程。按照校外“管得住”、校内“学得好”的思路,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治理,强化五育并举,推进减负提质。

实施“三名”提升工程。出台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管理指导意见,大力支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加快教师、班主任、校长专业化发展。

实施“大职教”助力工程。推动出台南阳市产教融合支持政策,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合作平台,加快产教深度融合。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完成技能培训3万人次、取证2.5万人,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教师比武

强基提能铸匠心

记者:今年,我市将采取哪些教育改革措施,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杨文普:破解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靠改革进、靠改革强、靠改革胜。

深化校长成长方式改革。启动“南阳市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活动”,把校长大比武成绩纳入县市区教育高质量评价和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之中。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大于天”的理念,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和创新的“种子”。持续深入开展“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万名班会课大比武”活动,纳入对县市区的评价、纳入校长职级制评定、纳入教师评先评优。

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培育优秀管理团队,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对集团化办学的成效从直观评判转化为量化评价,让学生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消除隐患

筑校园安全港湾

记者:今年是全市“安全生产除险清患年”。教育系统如何紧绷安全这根弦,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让学生舒心、让家长安心、让社会放心?

杨文普: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危机感,通过落实“三标”夯基础,坚持“三铁”除隐患,做到“三盯”抓重点,狠抓安全这个根基。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攻坚行动,强化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管理,落实建设标准、安保投入标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标准,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铁纪清险、铁腕除患、铁心跟进,盯事故易发点、舆情“易爆点”、信访“突发点”,把所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将拿出闯的精神、拼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进度表”、把“愿景图”变成“实景图”,奋力在南阳建成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全媒体记者 / 陈琼

编辑:齐 杰

初审:陈晓璞

终审:禄远鹏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