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唐国强首次演毛主席,毛主席女儿却说:他能演好我爸吗?

纵观历史2021 2024-02-17 23:29:02

1996年,唐国强受邀出演毛主席,这是他首次演毛主席,导演对他十分看好,但毛主席的女儿有些担心,质疑道:“他能演好我爸吗?”

唐国强为何能出演毛主席?

翟导的决定

199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翟俊杰导演决定拍摄电影《长征》,在选取影片的灵魂人物——毛主席的扮演者时,翟导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唐国强来饰演。

此前,唐国强在《雍正王朝》中演过雍正,在《三国演义》中演过诸葛亮,这两个形象都深入人心,论演技,他没得说,但论经验,他是零。

唐国强此前没有扮演过毛主席,他给观众的印象又比较偏奶油小生,很多人都表示质疑。

导演翟俊杰说:“如果总让以前的演员来演毛主席,就没有新鲜感,新片也会显得陈旧,甚至会形成模式化,我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毛主席。”

在翟俊杰看来,唐国强与长征时期的毛主席年龄相仿,外形相似,而且难得的是,他也爱写毛笔字,还爱读书,比以往的“毛主席”更加神似。

早在1978年,唐国强就以毛主席特型演员的身份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但一直被搁置,他等了18年,终于有机会出演毛主席。

听说唐国强要演毛主席,不止其他人表示质疑,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更是说:“他之前不是演雍正的吗?他能演好我们爸爸吗?”

塑造近代人物比塑造古代和虚构人物更难,近代人物有相当完整的原型,外形、气质、性格、行为举止都有照片、影像为证,稍有不当就会让观众感觉演得不像。

而唐国强并不是第一个出演毛主席的演员,之前古月扮演的毛主席深入人心,他一生也就专心演了这一个角色,可以说是珠玉在前,唐国强想要超越十分困难,很容易被拿来比较。

来自毛主席亲生女儿的质疑更是让唐国强倍感压力,但他说:“我一定会把这个角色演好。”

为此,唐国强下了不少苦功夫。

戏里戏外皆“长征”

不仅是革命时期,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长征的艰苦都无可比拟,所以一个个演员,尤其是领袖们,体态上消瘦一些才更符合形象。

因此,唐国强这些领袖演员们不仅剧中在进行长征,剧外也在“长征”。

领袖扮演者们被要求减肥,所以餐餐素食,影片拍了9个月,他们就吃了9个月的素,邻桌则时常飘着肉香,尽管饮食简陋,但谁也没有抱怨。

一个大男人每天吃那么点素食怎能不饿?唐国强晚上时常被饿醒,但他也只是吃点小西红柿、喝点水填补一下。

不仅如此,唐国强和周恩来、朱德的扮演者每天还要下水去游泳,消耗热量,将“减肥”贯彻到底,因此,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好。

唐国强不仅从“外在”下功夫,也追求“内外”的趋同。虽然唐国强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但毕竟和毛主席的字不同,于是他开始苦练“毛体”。

《长征》打开了唐国强的“毛主席”之路,此后他在荧幕上塑造了多个时期的毛主席,成为“毛主席大户”。

在众多毛主席扮演者中,唐国强是最重细节和情感的。

毛主席隐忍的父子情

在人民心中,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视了他也是个普通的父亲。

唐国强说:“领袖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这正是他们与老百姓相通的地方,也是我要找的点。我要在融会角色情感上下功夫。”

为了革命,毛家牺牲了很多人,他们都是毛主席的至亲,毛主席怎能不痛?但他的身份和使命不允许他脆弱,只能压下心中的悲痛继续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本以为牺牲可以停止,但毛主席又被迫“白发人送黑发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志愿军,彭老总不敢接受,还劝毛主席说:“岸英是你的儿子啊!你劝劝他,不要让他上战场。”

毛主席却反过来劝彭老总:“我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如果我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凭什么让别人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正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他才更应该上战场。”

结果,毛岸英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

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有一段毛主席怀念毛岸英的戏。剧中,毛主席一个人待在书房里,他拿出一块手表看了又看,那是毛岸英的遗物,接着,毛主席又拿起放大镜,看儿子入朝前的合影,他的手忍不住颤抖。

一张合影再次勾起毛主席对儿子的思念,泪水忍不住划过脸颊,此时的他不再是国家领袖,只是个普通的父亲,会因为儿子的去世而伤心难过。

唐国强的表演将毛主席那种埋在心底深处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种隐忍的心痛令观众动容。唐国强真挚的表演深入毛主席的内心世界,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毛主席”成就了唐国强,也征服了唐国强,唐国强说:“我现在演毛主席已经上了瘾,就是演到70岁都不够。毛主席太伟大了,他的一生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演员功底去塑造。”

在近30年的时间里,唐国强一共在50部影视作品中扮演毛主席,“毛主席”占了他生命的很大一部分,他越来越向毛主席靠近,观众对唐国强版的毛主席也越来越认可。

0 阅读:56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