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的味道|包饺子、逛大集,请父母来城里过个年

扬眼 2024-02-12 19:15:52

从小到大,从在外地上学、上班再到结婚,三十年来,回老家过年是习惯、是传统也是一年到头唯一的牵挂。唯独今年,这一传统被打破。因今年年三十老公单位不放假,担心晚上下班回家堵车,于是我们决定今年让公婆到我们的小家过年。

作为一个北方人,女孩结婚后在婆家过年是传统习俗,但因娘家和婆家仅十分钟车距,老公也十分体谅我过年想和娘家人团聚的念想,结婚两年来,我们每个大年三十都会先在婆家陪公婆吃完晚饭后再跑到娘家赶“二场”,这样双方的家庭都能和自己的孩子团聚,我们也能体会到双倍的快乐和幸福。

今年虽然只有一家四口过年,但在年夜饭的准备上我们依旧不含糊。往年都是婆婆主厨,我打下手。今年既然是到我们的小家来,为尽“地主之谊”,我和老公拿出了看家本领,各自做了一道蒜蓉粉丝虾,一道红烧鲳鱼,也算是压住了“场子”。

北方人过年的重头戏当然是包饺子,虽然我略通厨艺,但在包饺子上却屡遭“滑铁卢”,今年决心跟着婆婆重点学习一下这项技能。

上手每个步骤才发现,包饺子看起来容易,实则有很多讲究。和面时要把控好水和面的比例,水太多,面软容易粘连,水太少,面硬缺乏延展性;切面剂子时也要大小拿捏准确,尽量保持每个剂子分量均等;擀饺子皮要中间厚,两边薄,以免包馅时出现破裂;馅料的分量也要拿捏准确,太少外形不饱满,太多则包不严实……虽然理论知识已经很丰富,但最终依旧是眼睛会了,手却不听使唤,包出来的饺子在外形上和婆婆包的依旧存在很大差异,看来包饺子真的是门技术活。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四口起了个大早,吃完饺子便决定去徐州市中心转转。新开的文庙、回龙窝、户部山,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的过年氛围,当然也是意料中的人山人海。我们带着公婆“暴走”了一万多步,即便脚早已发酸也不好意思喊累,看着他们新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也让我们突然回想到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带着我们赶庙会、逛大集,牵着我们的手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如今我们已长大成家,父母却逐渐老去。在一年年的新旧交替中,我们和父母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转换。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只愿父母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永远能做那个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

新的一年,祝愿全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平安喜乐、幸福安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