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爱的在场和本能激发,评邓万发诗歌《这就是母亲》

格命草 2024-03-23 19:07:39

格命草诗评

原文

这就是母亲

文/邓万发

三儿子的胃被黑色幽门锁住

阳光的穹顶崩塌了

在你梦醒时分

冷飕飕的荒水陷落你的平常

三儿子被堰塞湖围困

这边,医院进行紧急的救治

那边,八十多岁母亲的心

像寒冬里的飞鸟,无法

在被雪覆盖的巢穴落足

她颤抖地说,别人都可以捐肾

能不能把我的胃捐给儿子

2023年11月20日

赏析

读完这首诗,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诗题为“这就是母亲”,不如说“这就是爱”。在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父母之爱,毫无条件的爱,毫无保留的爱,因此,也最让人感动和共情。诗人所涉及的诗歌题材既普通,又特殊。普通之处在于疾病的普遍性,特殊之处在于,疾病的特殊性,从诗文来看,可能算绝症一类。因为绝症,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母亲高大的形象,在诗的结尾一下就立起来了。母亲是颤抖地,作为读者,读到那样的话,也是颤抖的。人间的疾苦,更让人感同身受。诗人以诗歌的方式讲述一段悲苦之事,语言冷静,透着悲悯同情,写的是悲,但传递的是爱,再现人间亲情的可贵。

先看第一节,诗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主人翁之一的三儿子病情的严重性,诗人连续用了几个状态性比喻来形容:阳光穹顶崩塌、冷飕飕荒水陷落、堰塞湖围困。每一个状态都具有毁灭性打击,诗人选取自然之灾来比拟人事,体现了疾病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种偶然性的发生,摧毁力也是最强的。第一节,阐明了疾病的严重性,为后文的紧张氛围,以及母爱的伟大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往下看。

第二节,诗人开头用这边、那边,描述了医院救治和老母亲的担忧,两个场景形成排比和互文,在这种结构张力中,更突显了病情的紧急性和治病的迫切性。此时,诗人对老母亲的状态比喻,和语言转述,可以说是诗歌最让读者揪心和动容之处,从诗歌艺术来讲,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将人间之苦推到顶点,用以命换命的方式结束诗歌,让人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平静。试想,如果亲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你是否有勇气站出来呢?这是理性、感性和可行性交织的命题,相信谁也难以下定论,这才是真实的人性。而母亲说:“别人都可以捐肾/

能不能把我的胃捐给儿子”,八十多岁的母亲,救子心切,像寒冬的飞鸟,难以着陆,说出那番话,就像是视死如归,这是母子连心最好的诠释,简单、自然,又美好,有温情。

诗歌虽小,人命关天。诗人用紧凑的内容表述了疾病的危害以及母爱的无私奉献,给读者上了一堂爱之课。母亲朴实的话语成了全诗最动情的部分,诗人只是转述,已让内容自动升华,并且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有直达心灵的艺术效果。单纯从诗歌角度来看,这首诗,是成功的,内容真实,情感真实,修辞精准到位,情绪的自然流露,让人有一种在场感。不失为好诗一首。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