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内的革命遗址

城市没有距离 2024-05-19 14:48:40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邯山

一九四O年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攻,面对极其严峻的斗争局面,一二九师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建党、建军、建政”三大运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走向统一。

为统一对太行、太岳、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使晋冀鲁豫根据地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随着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迁驻涉县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成立,邯郸成为晋冀鲁豫指挥中心和华北抗日的大本营。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根据地广大人民和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历经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范围:北起正太铁路、石德铁路,西到同浦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南达陇海铁路。包括原属山西省东南部的26个县、河北省西南部的42个县、山东省西部的42个县和河南省北部的11个县。据1945年统计,全区已建立了约200多个县(市)政权,拥有城市80余座,人口2551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941年7月18日在涉县靳家会成立,行政区划为3个行署、22个专署、154个县。三个行署是:太岳、冀南、冀鲁豫,各行署作为边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边区政府领导各地区、各专、各县政府的工作。太行区作为边区政府直辖区不设行署,直辖6个专署、39个县。会议还通过了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任免名单。1945年迁往涉县下温村,同年12月迁至武安县下柏树龙泉村。管理全边区的政务,对边区施政、颁发命令纲领,制定实施方法、规程及特别地区之单行法规。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任正副主席,下设秘书处、财政厅、交通厅、教育厅、税务总局、军区司令部、高等法院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重组根据地和成立新的中央局的战略大调整,8月20日,宣布成立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与抗战时期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同驻河北省涉县,后迁至邯郸市内。中央局和军区驻市西南郊庞村一带,边区政府驻城内日伪县政府旧址(伪冀南道尹公署),即陵园路西段原邯山区委、区政府大院。边区机关驻邯郸期间,围绕着减租、生产、练兵,开展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项事业建设,召开了边区一届二次参议会,创办了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刘伯承、邓小平在邯郸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地进行了陇海、定陶等一系列战役。为野战军南征、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黄河归故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6月23日,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停战协定,在占领张家口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扬言要占领邯郸,消灭边区。边区领导遵照毛泽东主席战略部署,以退为进。边区机关陆续撤离邯郸返回武安。

1948年,驻邯郸的党政军等机关迁入西柏坡,组建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

1948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位于原邯山区政府所在地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为一独立的四合院,由正房、北屋、戏台和西耳房组成。

(文/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 图/网络)

0 阅读:0

城市没有距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