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进入倒计时,大家还再追求“铁饭碗”吗?

大葡萄可可 2024-04-30 10:28:30

根据我国养老金改革的规划,今年10月,历经10年过渡期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正式完成,实现制度并轨。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注其将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两大板块构成: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

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这两大体系在养老金的缴纳、管理和发放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所谓的“双轨制”。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决定实施养老金并轨改革,旨在逐步消除这种差异,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一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备受关注。具体来说,体制内工作人员无需个人缴纳养老金,退休后却享有更高的退休金;而企业职工则需自行缴纳养老金,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却相对较低。

从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指标来看,企业职工的养老替代率仅为40%左右,而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则高达80%-90%。

这意味着,在退休前工资为1万元的情况下,企业职工退休后能获得的养老金仅为4000多元,而体制内人员则能拿到八九千元。

这一现象导致许多体制内人员的退休收入甚至超过了年轻人的正常工资水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为应对这一问题,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文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体制内工作人员纳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实行相同的缴费方式。

这一举措标志着体制内工作人员不再享有免缴养老金的特权。

然而,养老金并轨并不意味着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完全相同或体制内养老金会大幅下降。

事实上,由于缴费基准和福利制度的差异,体制内养老金依然具有优势。

2014年改革后,体制内的养老金开始实行新老办法并行,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员按照新办法获得的退休待遇更高。今年过渡期结束后,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将不再受“保低限高”的约束,涨幅也不再受限。

尽管如此,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依然存在。

这主要源于缴费基准的不同,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强制性福利,覆盖率高达82%,而企业年金则不具备强制性,覆盖率较低。这导致在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中,我国个人养老金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职工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较低。

而机关事业单位除了第一支柱外,已迅速建立起第二支柱,这也是体制内养老金依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虽然养老金并轨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仍然存在。要真正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以及优化整个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结构。

0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