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中疑现戴森球迹象:探索外星文明的潜在技术标志

帝江异事 2024-05-21 20:35:49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银河系中,存在至少七颗恒星,它们有可能被名为戴森球的先进结构所环绕。

戴森球是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升级自己收集能量的方式。

按照该理论的设想,人类如果想自由探索银河系,就需要达到能够收集恒星(太阳)的能量,戴森球就是这种被认为可行的方案之一。

利用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围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球形结构。

由瑞典、印度、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共同组建了一个新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分析大量的天文数据,以发现先进文明的迹象。

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技术特征,特别是智能生物可能使用的技术。

其中一个技术特征就是不寻常的红外线辐射,这可能表明戴森球的存在。

为了寻找这些迹象,研究人员使用了包括欧洲空间局的盖亚天文台的观测数据,这些探测提供了关于整个银河系恒星的大量信息,包括光学和红外观测。

通过合并数据,研究人员旨在识别那些表现出红外线过量辐射的恒星,特别是那些无法用自然现象解释的恒星。

此项目的研究人员首先检查了约500万个信息来源,经过筛选分析后,确定了七颗具有红外线过量发射的恒星,这与戴森球的存在一致。

这些恒星都是M型或红矮星,温度相对较低但寿命长。

它们的红外过量辐射令人好奇,因为它们的周围并没有足够温暖的物质(如行星、小行星或尘埃盘)来产生这么多额外的红外辐射。

探测到这七颗候选恒星意义重大,原因有几个。

首先,它证明了研究人员们搜寻的方式是正确的,并且他们在众多数据中过滤掉了红外线过量的自然来源,如星际尘埃环、星云等。

如此一来,他们能够将搜索范围缩小到几个有希望的候选者。

其次,如果这些红外线过量辐射确实是戴森球造成的,那么至少有七个先进的文明已经发展出建造这种结构的技术实力。

为了证实这些潜在的戴森球,研究人员建议进行后续的光学光谱分析,这有助于确定红外线过量辐射是由于自然现象还是先进的技术结构。

这种额外的分析对于验证这些辐射源的真实性质并了解这一发现的影响至关重要。

理论而言,戴森球可以有多种形式,最极端的形式是一个固体外壳,完全包裹恒星,捕获其输出的所有能量。

然而,由于巨大的工程要求和所需材料的坚固性,建造这样一个结构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有人提出了其它形式,如一群太阳能收集卫星或环绕恒星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环,这些替代方案虽然同样先进,但被认为比固体外壳更可行。

戴森球的概念属于卡提舍夫尺度,这是一种衡量文明技术先进程度的方法,基于其能源消耗。

一类文明,也称为行星文明,可以利用其母星上的所有能源。

二类文明,或恒星文明,则能够利用整个恒星的能量,这通常是通过建造戴森球来实现的。

三类文明或星系文明,则能够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

那么,人类是否有能力建造戴森球呢?

若想建造戴森球,以目前的技术来看一定是不可能的。

它不仅需要捕获太阳能,还需要克服与材料强度、稳定性和维护相关的巨大工程挑战。

实施这样一个项目的文明,需要先进的建造和维护技术,以及高效的方法来转换和储存所获能量。

探测戴森球将解答人类最深奥的问题之一: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

因此,寻找戴森球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的重要尝试。

在提出戴森球理论后的几十年里,天文学家主要使用射电望远镜来寻找技术特征,如不寻常的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可能预示着先进的文明。

然而,这些搜索并没有找到戴森球或其它技术特征的确切证据。

而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事情可能会有些许的改观。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