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项江苏非遗亮相央视《新春非遗之夜》,南京云锦解码龙年爆款

扬眼 2024-02-03 21:35:19

有声有色赏非遗,有滋有味过大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将在2月4日晚推出《新春非遗之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江苏选送的南京云锦、南京绒花、徐州香包、苏州制扇、苏州碧螺春、扬州通草花、张家港菊花酒、高庄豆腐干等8个非遗项目将与各地各级春节相关的龙舞、狮舞、年画、剪纸、灯会等200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一道,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民俗的深厚底蕴与文化魅力,更寄托着无数国人的美好情感与浓烈乡愁。

非遗解码传统年味,

南京云锦再现“晴雯补裘”

以非遗视角解码最传统的中国年味,《新春非遗之夜》节目内容让多元艺术形式与丰富的非遗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将为观众带来别开生面的融合表演。节目采用主持人和嘉宾逛集市的形式,来自南京云锦和南京绒花将惊艳登场。曹雪芹出生于江宁织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云锦妆花等各种织造“绝技”了然于胸,因此他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各种精美服饰的描写。其中“晴雯补裘”一章所着力描写的“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华美织物“雀金裘”,金翠辉煌,碧彩闪灼,有专家认为,其原型正是江宁织造府的“看家本领”——“孔雀羽妆花纱织造技艺”。

节目中第一站探访的非遗就是美如云霞,灿若星河的南京云锦。嘉宾希林娜依·高走到非遗展台,与主持人一起听南京云锦研究所传承人陈诚讲述云锦的历史故事,把孔雀羽毛捻成羽线,再现《红楼梦》中“晴雯补裘”的经典桥段。孔雀羽线的立体性,使织品呈现出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变换观赏角度,云锦中的孔雀翠羽会显现出不同色彩,金翠交织,熠熠生辉。

此外,陈诚带去的十几件云锦作品也惊艳登场。其中,《五福呈祥之乾隆御笔》使用孔雀羽毛线和真扁金线织金,不仅有乾隆皇帝写的福字,画框里还有满满当当的金元宝、算盘等小物件的“加分”,祝福人生路路通畅,财运亨通。作品运用云锦妆花技艺和色彩表现手法,整体画面金碧辉煌,采用桑蚕丝和金线织就,充分体现皇家与用品的华贵气派。还有一套复刻的明朝吉服——绿地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蒂缎立领短袄、红地织金妆花龙襕马面裙。

陈诚介绍,“经过3年研究,南京云锦研究所通过数字化绘图软件的帮助,重新复原北京明十三陵出土的经典皇后吉服全貌,并在力求100%还原‘孝端皇后绿’及文物精美细节的前提下,前后进行了6次改版设计,12次定染校色,21次面料打样。”目前这些云锦作品正在甘家大院展出的“龙腾盛世 百龙贺岁——2024甲辰龙年南京地区非遗精品邀请展”展出,大家可以去观赏。

非遗需要自我造血,

传承更要拥抱年轻人

据悉,这两件作品都是当下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爆款云锦艺术品,《御笔五福图》可以摇摇金元宝减压招财,在线卖了一百多万;复刻明朝吉服上架300件就售罄,很多年轻人充分把传统文化之美融入日常生活。南京云锦博物馆简馆长告诉记者,非遗需要自我造血,而自我造血的前提就是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同仁的努力下,扭转十几年的营业亏损,在21年、22年、23年持续营收与利润正增长。目前南京云锦研究所、云锦博物馆深挖云锦文化内核,优化织造工艺,结合现代装饰艺术及应用场景,打造高端装饰艺术品、服配饰及文创三条产品线,并打通线上及线下渠道,让更多人能买到更丰富,更多样的现代云锦艺术品。

跟随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学习的95后非遗传承人庄珊珊也现身节目展示南京绒花制作技艺中的传花。绒花的制作由“勾条”“打尖”“传花”三个基本操作构成,从蚕丝染色到制作绒条再到修改加工绒条使之变成各种形状,一朵绒花才算完成。“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值新春佳节,庄珊珊带去的绒花作品中,很多都是牡丹造型,栩栩如生,美艳大方。 “绒花,谐音‘荣华’,在民间,绒花经常出现在重大节日中。”庄珊珊告诉记者,有机会参加录制,体验了那么多非遗技艺,不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为今后传承、发展、融合非遗技艺积累养分。

据介绍,节目中主持人尼格买提拿起绒花在鬓边比画了一下,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将花戴在头上。其实在宋朝,男人也是簪花的。到了冬季百花凋零时,古人还会选择绒花进行佩戴。此次亮相节目的,不仅有南京绒花,还有扬州通草花、黄冈的英山缠花这两项非遗项目。

据悉,节目将由CCTV3、CCTV15、央视频于2月4日晚19点30分同步播出,聚焦于非遗年俗背后的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通过对非遗的文艺性呈现和文化性读解,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