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获8项发明专利,把菜种进人民大会堂!这个小伙到底有多牛?

长江蔬菜 2024-02-19 14:49:46

“不瞒大家说,在山西太谷吃到的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食材,每1公斤就有0.5公斤是我们生产的...”黄超从大棚里躬身而出,黝黑的皮肤,满身的泥土,满脸洋溢着笑容。

他自称是“蘑菇王子”,虽然样貌称不上帅,但是他的种菇技术绝对不辱“王子”这个称号。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曾这样评论他,“山西黄超是第一个种蘑菇种到人民大会堂的人,也是食用菌行业唯一上榜单位”。

初次“试水”食用菌

来自湖北农村的黄超,2008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上大三时,黄超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周边农村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上学时的兴趣实践,会成为今后创业的“独家秘籍”。

黄超在展示菌包。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艰辛的创业历程——

大三时,黄超找到学校周边村庄一座废旧的塑料大棚,东拼西凑了3000元开始平菇种植试验。

次年,黄超筹集10万元做平菇生产,但由于试验和生产脱节,技术与管理跟不上,投入都成了“学费”。面对失败,他没有放弃,前后多次到省内菇场学习,和菇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菇农请教,认真剖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2009年,黄超再一次筹资10万元,建立了第二个温室大棚,租赁厂房,投料50吨,当年就转亏为盈,实现了平菇的周年生产。2010年增加到5个棚,满足了当地市场并建立自己的生产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

2015年,黄超在山西太谷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自主研发新建15个食用菌双层拱棚并申请专利,租赁3个日光温室用来生产食用菌,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算什么本事,能够影响一批人和带动一群人种好地才叫有担当。

他种出不用清洗的蘑菇

黄超的大棚里藏着“致富”的奥秘。走进他的大棚里,突然间棚顶的微喷开始喷水,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黄超笑着说:“这就是我弄的微喷技术,电脑操控,当它觉得大棚湿度下降,就开始喷水。”黄超摘了一瓣蘑菇,他表示这个蘑菇做菜是不需要清洗的,没有化肥和农药,定时进行微喷都是清洗。

黄超在蘑菇大棚里忙碌。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双层拱棚是黄超自主研制的成果。黄超介绍道,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条件独特,尤其是夏季凉爽,十分适宜食用菌栽培。同时,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食用菌年生产量不足全国年生产量的1%,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双层拱棚

外棚

双层拱棚由两层拱架组成,外拱棚为遮阳棚,外覆90%以上遮光率的遮阳网。栽培拱棚的地面筑有竖井、冷却水池,竖井内设置有抽取竖井内冷气的冷风管,内棚中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与冷风管连通,出风管上设有出风孔。

内棚

内拱棚为保温保湿棚,外侧设有柱状冷却膜,柱状冷却膜包括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出水管端部连接有上回收池,上回收池的下端设有水帘,水帘对应安装在冷却水池的上端,进水管连接冷却水池,水帘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

双层拱棚的组合,兼顾了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定遮阳需求和对温度及湿度的动态需求,特别是在炎热夏季对食用菌生长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双拱棚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双层拱棚是黄超对山西地理气候充分研究后设计出来的,具有架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年限长、抗风、抗雨、抗冰雹等特点,可以解决炎热夏季出菇少、出菇难、出菇品相差等问题。山西的“夏菇”由此抢到时间差,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销往全国。

黄超(中)给前来学习的食用菌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是这么单薄的大棚冬天不能种植吧?”面对菇农的疑问,黄超肯定地说:“对,这个大棚就是为夏天设计的,冬天是不考虑的。”按照山西菇价的市场行情,夏天的价格比肉贵,冬天的价格不如白菜。所以,按照黄超的设计,他是想让蘑菇种植户夏天挣够钱,冬天吃喝玩。

在27岁时,黄超挣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面对自己的成绩,他显得很淡然,他说:“我就是喜欢种蘑菇,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兴趣爱好,你说出去旅游,别人看风景古迹,我就想去看种蘑菇。别人创业是为了挣钱,但我对钱就没有概念,够花就行。我也不喜欢生意上的往来,就是喜欢研究种蘑菇。”

在黄超看来,如果所做的事业就是痴爱的兴趣,就是天大的幸福。

黄超展示菌包。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身怀绝技”的“蘑菇导师”

多年来“种菇”实践也让黄超看到了一些发展瓶颈,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用工难、用工贵”。他表示,大多数菇农都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存在,夫妻俩是主要劳动力,农忙时再选择雇佣工人,但是农村老龄化的问题导致忙时“雇不到人,效率也低”。

其实,在蘑菇的栽培工序里,可以让机器代替人力,实现一个人也能种蘑菇。但是,市面上存在的机器价格高达十几万元,功率高,用电贵,一般的老百姓很难用得起。

黄超用了3年的时间,慢慢地设计,一有进展就发到群里和菇农沟通。2022年,他研究出“一个人就能种蘑菇”的平菇轻简化生产线,深得菇农的喜爱,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这种一个人也能种蘑菇的机器,老百姓只需要花1万多元就能照着图纸自己焊接下来。

黄超在蘑菇大棚里忙碌。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类似的“小发明”黄超团队研究了不少,例如接种钉技术、夏季双拱棚生产技术、平菇发酵熟料无污染生产工艺、黄土高原香菇夏季差异化生产模式和食用菌全自动加湿系统等10个关键技术,“我们现在已经申请的专利是12项,授权的专利是8项。”黄超说。

还有黄超最新研发的食用菌给料机技术,原来7个人两天干的活,现在一天就完成了,省时、省力、省工,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技术是从实践生产中总结来的,非常接地气。

在他看来,这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不仅解决菇农在日常生产中“卡脖子”的问题,更是为蘑菇行业进行科技赋能。

菇农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随着山西的“夏菇”打开全国市场,黄超没那么多时间专门种蘑菇,他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研究种植新技术和菌种了。

山西人爱吃大蘑菇,上海人偏好白蘑菇,北京人更愿意买叶片小的黑蘑菇……随着服务的菇农越来越多,他们对菌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现在我们就把整个山西的品种,比如太原地区,大同地区,运城地区,甚至精确到哪个县适合哪个品种基本都选出来了”。

黄超(左)和食用菌种植户在查看蘑菇生长情况。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既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结合市场打开销路。”黄超发现市场上有专门卖肉的、卖豆腐的……却没有一家店是专门卖蘑菇的,他靠着过去走街串巷卖蘑菇攒下的客户资源在山西省晋中市开了一间蘑菇专卖店,“市场上都相信专业化”。

现在黄超的蘑菇专卖店成为当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店铺,不仅有常见的菇种,还有猴头、灵芝等珍贵菇种。

为了解决菇农销售难的问题,蘑菇专卖店还开到了省会太原以及晋北地区,组织销售各类鲜菇8000吨。“目前在我们当地所有种蘑菇的几乎都是跟着我来种,所有的蘑菇都是我们帮他们在卖。”

黄超(下左一)在给食用菌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山西,提到种蘑菇,就会有人提到“山西蘑菇种植大队”这个社交群组,这也是黄超服务农民的手段之一,大家口口相传都跟着黄超学技术、选菌种。

食用菌种植项目及技术推广成果显著。

多年来,黄超秉持“爱农、学农、为农”的理想信念,向各地推广食用菌种植项目及技术,同时依托3项专利技术,在7个县、市推广建成2000余个食用菌双拱棚;在两个县、市推广了香菇菌种钉100万个、平菇菌种钉300万个;借助自媒体平台向全国菇农推广食用菌自动给料机100余套,这些技术菇农用得着、用得起,大大降低了菇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菇农的收益。很多从事电商行业的菇农在各大平台销售菌包,都是使用“菌叔”黄超的肖像做宣传图标,营业总额超过1亿元。

“一个人富裕不算真正的富裕,个人的价值实现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成功之上。”黄超认为,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农村大舞台,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帮助农民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才有更广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大的价值。

每当有人问起黄超的收益如何时,他总是说:“菇农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现在“山西蘑菇种植大队”已经更名为“世界菇友会”——跟着黄超讨论食用菌种植新技术的人已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超《一种调温调湿双层食用菌栽培拱棚》,专利号:CN202023191953.0;专利之星网站链接:https://cprs.patentstar.com.cn/Search/Detail?ANE=9IFG6AGA5CBA9IHG8GAA9GGG9HHGABHA4BCAABHABFIA9HFG

[2]他种出不用清洗的蘑菇[J].农家之友,2016,(12):28-29.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山西科技新闻网、晋中市科学技术学会、科学导报、山西青年报、三农圈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