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没被美国驻军的西方强国,美军几十年都进不去,拿它没有办法

司空知山海 2024-05-12 07:01:5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2024年4月19日,因为尼日尔政变,美军决定弃用201基地,这条消息很快引发了国际关注。

自从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各地都有驻军,影响范围很大,甚至连英国、德国等国家都有美国士兵驻扎,尼日尔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虽然美国实力强大,又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还是有国家拒绝美军入驻。

与国力不算强盛的尼日尔不同,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二战之后多次拒绝美国入驻的要求,几十年时间里,坚持自己进行国家安全部署。

那么法国为什么反复拒绝美国的要求,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斗争与博弈呢?

美国海外驻军

1940年,德国攻破法国,后者在仓皇中毫无还手之力,眼看就要投降。

此时英国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亟待寻求有效的方式保卫英国。

9月2日,英国与美国签订了“驱逐舰换基地”的条约。

内容中表示,美军将50艘驱逐舰转交给英国,以换取在英国殖民地设立基地的权力。

这个交易,直接让美国获得了在世界多地布局势力的机会。

不过,得到驱逐舰的英国人并没有成功挡住德国人侵略的步伐,伦敦数次遭到空袭,灭国之危近在眼前。

然而苏德战争与日本轰炸珍珠港两件事接踵而至,彻底改变了战局。

在德国人左支右绌与日本人由盛而衰之际,两个法西斯国家终于扛不住世界联盟的连番重拳,最终走向败亡。

二战之后,美国分别向德国和日本派去驻军,以稳定目标国的政局,避免再起硝烟。

与此同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陆续有美军进驻。

到2017年,美国对76个国家进行了军事部署,其中既有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而进行的驻军,也有为了反恐而额外驻扎的军队。

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大概分为3个战略基地群,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区域。

从现阶段来看,美国的部署当真是司马昭之心,控制世界的想法人尽皆知。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允许美国驻军虽然也存在国土安全方面的危机,但实在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案了。

就欧洲地区来说,该地区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民情绪低落,军队实力较弱;

而且各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消除,很容易出现局部摩擦。

另一方面,二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很快转为美苏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欧洲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抗衡苏联。

然而欧洲虽有强国,由于战争原因和意识形态无法达成统一观点,所以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自然是主导资本主义联盟的唯一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成立了。

为了避免苏联对欧洲施压,美国派兵前往欧洲,协调军事部署,并协助欧洲各国强化国土安全等事宜。

像是曾号称日不落的英国,差点吞并欧洲的德国,都接纳了美国的驻军。

在美国强大的实力面前,很难有国家能拒绝驻军要求。

不过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国却不惜退出北约,也要赶走美国驻军,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始终没有同意美国重新驻军。

那么法国为什么不愿美国前来驻军呢?

法国退出北约

1949年北约成立,法国作为主创国之一,拥有很高的地位。

为了联合抗衡苏联,法国开放了部分港口供美军调配,以便提高突发事件的机动性。

那时候的北约各国目标一致,法国身在其中,既忌惮于美国的强大,也需要依赖对方的实力。

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数量一直在上涨,到1953年已经到了40万人,北约总部也搬到了法国巴黎附近。

表面来说,法国在北约的话语权很大,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另外在国际上,法国也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战后,美国、苏联是世界上公认的两大强国;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走向没落,但实力要比法国强一些;

同时英美两国关系密切,进一步提升了英国的影响力。

在二战期间的德黑兰会议上,法国的观点并不能引导决策,大多时候属于跟着美国的态度走。

而二战末期的雅尔塔会议,战后的波茨坦会议也是如此。

慢慢的法国意识到自己缺少话语权,如果想改变现状,首先要做的自然是提高军事实力。

当时最有影响力和震慑力的武器是原子弹。

在美国和苏联先后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后,英国得到美国的技术支持,在1952年也研制出了原子弹。

但是法国想研制原子弹时,并没有得到英国享受到的那般优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两国的核竞争愈演愈烈,引来其他国家的不满。

1958年,43个国家约9000名科学家联名上书,要求停止核武器试验。

这个要求得到了联合国与核大国的支持。

对于美苏来说,这或许是转移军事竞争的契机,但是对于正在研究原子弹的法国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1959年,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是立下目标,要建立一个伟大而独立的法兰西。

不管伟大还是独立,首先要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军队。

戴高乐深知有美国驻军在,法国的军事发展会处处受到掣肘,所以要将驻法美军赶出法国。

为了抗衡苏联,美国拥有北约联军的指挥权,其中地中海舰队就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戴高乐上台后,撤走了在地中海舰队任职的法国官兵。

美国想在法国安装导弹发射装置,并储存一部分核弹弹头,戴高乐没有同意对方的要求。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做法意在抗衡苏联,可对法国来说,也如见到卧榻之虎一般,内心惶惶。

另外,法国又驱逐了200架美国轰炸机,迫使后者去欧洲其他国家驻扎。

1960年,法国在军事上做成了两件事,分别是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拒绝将本国防空纳入北约一体化管理中。

这两件事的发生,让戴高乐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1965年,戴高乐连任法国总统,强国计划进一步实施。

在他的任期中,法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因有资本主义强国的家底,发展过程中也相对顺利。

经济上的增长,让社会稳定;军事上的转变,让法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虽然法国依然是世界第四大国,但是与英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原本唯美国是从的命运,有了一丝回圜的余地。

1966年,戴高乐宣布要建立正常的主权环境。

这话听起来理所应当,但是对于北约诸国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

因为有美国在,主权不完全是自己的。

3月,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也就意味着,法国将在领土、领空、领海等方面面临巨大转变。

从此,北约军队撤出法国,后者实现了军事自主权。

法国的退出,让北约各国感到惶恐。

同时美国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将部分核问题的话语权放给北约诸国,间接稳定了人心,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归属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没有法国的北约实力大损。

为了拉拢法国回归,美英两国多次派代表谈判,却没能留住法国。

1967年3月14日,驻法美军正式撤离法国,北约总部也搬至别国。

法国重返北约

北约原为单纯的军事联盟,法国的退出让美国如坐针毡。

除了分权给其他成员国,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合,也成为北约的主要探讨方向。

可以说,法国的离开既夺回了自主权,也影响了北约的发展方向,给其他成员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

法国退出北约之际,美国和法国签订了《兰尼茨-阿耶雷协定》,将法国定义为北约的战略伙伴。

自此之后,法国再也不用被北约支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自主权。

法国退出北约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核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影响着法国的军事发展。

如果长此下去,国土安全反而会越来越依赖美国的支援,这对于一个独立的国家来说,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如愿退出北约的法国,并没有完全与北约断联,它依然是北约第四大资助国,每年缴纳的资金约为预算的15%。

那么法国到底该不该离开北约,如果不离开北约,会有什么遭遇呢?

用“围城”形容北约再合适不过,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进入北约,意味着军事和政治需要服从安排,在国家主权方面是缺失的。

另外,美军的入驻同样会引发很多矛盾,甚至会影响地区稳定。

二战后,大量美军驻扎在德国,进行军事管控。

由于德国纳粹对各国实施了侵略,所以德国在战后初期阶段处处受到压制。

德国史学家在《当士兵来到》一书中写道:

截止到1955年,美军对19万名德国女性进行了性侵,其中既有7岁的儿童,也有69岁的老人。

德国拉姆绍小镇上的一个牧师记录了一件事:

1945年7月20日,有8名女性被性侵,其中一部分是在她们的父母面前。

到了2023年,二战、冷战早成为历史,不过即使如此,依然有3.5万美军驻扎在德国。

根据德新社报道,2023年8月19日,两名不当值的美军与一名德国男子发生争执,并攻击了对方,最终该男子身受多处刀伤,流血过多而亡。

驻德美军犯案牵扯多方利益,德国不能完全以本国法律行事,由于涉事美军拒不认罪,案件暂时陷入停滞。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日本。

日本在二战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美国在日本的行为也同样血腥。

1972年-2016年不完全统计,美军在日本冲绳县一处地方,就引发了6000次案件,其中包括强奸、抢劫、杀人。

根据协定,美国士兵犯有刑事案件,需交由美方裁定,日本无权处置,如此就助长了美军在日本更加肆无忌惮的犯罪。

在疫情爆发前期,日本对本土进行了严格管控。

但是美军不仅没有服从管控,而且在驻扎地附近频繁活动,导致附近区域出现大量感染者,疫情迅速扩散,危及更广阔的范围。

如此看来,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主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这也从侧面说明,法国退出北约谋求国家主权,真的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2009年,法国总统萨科齐拟将回归北约,此事引发了国际上的热议。

法国《新观察家》通过抽样调查,最终得出52%民众同意加入北约的结果,可见法国对北约的印象并不差。

当初法国退出北约,是为核武计划和主权考虑。

如今法国顺利拥有核武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法国与北约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在不断减弱。

另外,退出北约的法国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虽然军事上的独立,让法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不过法国与北约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疏远。

法国身为欧洲国家,在相关事务方面处于被动局面,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这是十分不利的。

法国加入北约后,可以推动北约的影响力,也可以增加本国的反恐实力,甚至推动欧洲防务发展。

从表面上看,法国退出北约,又重新加入北约,好像走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事实上此时再加入北约,法国的主导权可比以前大太多了。

总结:

重新加入北约后,法国不必再对美国的观点言听计从,所以也有了马克龙吐槽北约“脑死亡”的名场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法国虽在北约,但如今更像是法国自己,而不是美国的提线木偶。

参考资料:

《驻外美军源何成为“法外狂徒”》中国青年报

《霸道、滥杀、暴虐-美国海外恶行昭昭》新华社

《基地帝国:美国二战以来海外军事扩张及其重组》澎湃新闻

《法国退出北约,为什么34年后又重返北约》澎湃新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212

司空知山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