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老龄化挑战:鼓励生育需关注差异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1 17:40:32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就家庭人口和居住安排等议题举行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泰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学术专家发表学术报告,展开交流探讨。其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易君健在主旨报告中提出,不同年龄段、地区的妇女在生育意愿上存在差异,鼓励生育的政策应当关注这些差异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全球的人口学研究正在经历非常深刻的变革,全球有一半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同时人口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和新的趋势。中国人口区域不平衡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显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到了3人以下,为2.62人。202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为了应对中国人口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新的政策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的调整,也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家庭人口和居住安排的分析预测为支撑政府在促进家庭发展等领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易君健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从统计数据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生育率仍然继续下降,但是在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20至29岁年龄组生育率下降更加迅速,但30至39岁年龄组生育率在这一政策实施之后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和农业人口相比,城市非农业人口的生育率下降更为显著;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妇女生育率更低。可以看出我国生育率的下降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鼓励生育的政策应当考虑这样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激励目标群体,提高生育率。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树茁重点讨论了亚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居住安排变化。在日本,高度老龄化深刻改变了老年人的代际生活安排,一人户家庭和老年家庭的比例更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与子女生活,选择与配偶共同生活成为主流。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老龄化程度较低。他们需要保持多代同堂生活的文化价值,同时加强政府对老年人护理的支持政策。因此对亚洲典型国家来说,居家生活是老年人的常见生活方式。但由于城市化、家庭规模缩小和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尤其是妇女需要独自生活。因此,建议建立多支柱的“居家—社区”老年人照护体系,鼓励提供养老照护,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多领域支持体系,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家庭居住安排等等。

浙江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会波及各个年龄段,不合理的公共制度安排会将更多的养老负担转嫁给年轻人。公共制度设计要考虑代际之间的均衡,兼顾各代人的利益,充分考虑待遇水平的代际均衡性,否则对现在的年轻人和未来的老年人会造成不公。因此养老保障的制度安排要改变以老年人为中心的人口老龄化应对思维,以更加长远的眼光考虑到全龄人口权益,充分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达到代际均衡和多元共治。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