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吹哨人离奇自杀

朝不慵 2024-03-13 16:14:15

2024年1月5日,一架由阿拉斯加飞往加州的波音737Max客机,在半空中飞行的时候,舱门突然脱落。

那一瞬间,气流疯狂地往舱外涌,把一名15岁的男孩穿在身上的衬衣吹得无影无踪。幸运的是,舱门旁边的两个位置上刚好没有人,要不然被吹出去的就不会只有衣服而是乘客了。而且飞机当时的高度相对比较低,大概是5000米,飞行员赶紧迫降,最后平安落地,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小伙子落地后,加上另外两名乘客,准备向波音索赔10亿美元。现在已经一边在打官司一边看房子了。

发生了事故,那得调查呀。调查人员很快便发现,掉落的那扇舱门少装了4个螺栓。进一步追踪时又发现,那扇门有问题,波音公司早就知道了。他们让负责舱门安装的spirit公司(它也是波音的子公司)去整改。结果人家spirit公司没打起精神来,不但没改好,装回去时还漏了好几个零件。而波音也检查不到位,随随便便地通过了验收。

这事听上去,和在飞机上双双睡着的印尼飞行员一样让人脑溢血。

然而这样的事故,近期简直成了波音公司的家常便饭。

3月7日,一架由旧金山飞往大阪的波音777,起飞到一半,轮子就掉了下来,把地上一辆车子给砸扁了。仅仅四天之后,澳大利亚飞往新西兰的另一架波音飞机,飞到半路突然自己在空中跳起舞来。乘客被甩离座位,一头撞在天花板上,造成了50多名乘客受伤。机长表示当时飞机完全失控,无法操作。

3月10日,又有一架波音737Max在休斯顿降落时,起落架损坏原地瘫倒。不知为啥还被误传为中国的C919。

波音的飞机存在质量风险,事实早就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事实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也正在调查他们。

有一个哥们,名字叫约翰·巴内特,在波音工作了32年,后来担任“梦想客机”波音787的质量经理。他认为波音787的质量实在堪忧,零件装配随随便便,错漏大把,氧气罩也有25%是失效的。他再三向公司的管理层反映这些问题,要求整改,可是根本没人理他。

2016年,他决定向FAA举报。那时候波音情况还挺好的,不像近几年年年亏损。FAA收到举报后,上门去溜了几圈,不紧不慢,也不咋认真地开始调查。巴内特随后就被穿了小鞋,安排提前退休了。

直到2019年,波音737Max蹭蹭往地上掉之后,大家才又想起了巴内特这位吹哨人,于是又加紧了调查。巴内特这时候也开始起诉波音,他指控波音破坏了他的职业生涯,损毁了他的名誉。

就在FAA的调查和名誉官司打到一半的时候,2024年3月9日,巴内特被发现在自己的车里中枪身亡。

警方调查后宣布巴内特是开枪自杀。可大家都惊讶不已,他为啥要在这时候自杀呀,动机是啥?几年前情况很不利,没人相信他的话,被穿小鞋的时候他不自杀;为啥偏偏在调查开始有结果,情况对自己变得有利的时候自杀呢?

这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了。

波音公司被誉为美国的工业明珠。它的确曾经是一间十分辉煌的百年老店,一家企业能够持续一百年不死,还长期占据行业内第一,的确是非常不容易,非常了不起的事。

1915年,德裔美国人,木材商人威廉·波音在偶然地试坐过一次飞机之后,对飞机产生极大的兴趣。他决定成立一个工厂来制造飞机,因为那个年代的飞机正好是用木头做成的。

威廉·波音的公司正好赶上了世界大战,各国都开始建设空军的大风口,他给美国海军设计并制造了一批教练机,赚了50多万美元。一战结束后,随着美军建设陆军航空队,波音公司又为美军制造了157架战斗机。

波音公司的成长,一直是和战争与军方绑定在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音为美军制造了7000架B17轰炸机和2766架B29轰炸机,就是后来飞去日本扔原子弹的那一款。此外还有大量的训练机、运输机和巡逻机,着实赚了不少的钱。

即使在战后,波音公司仍然参与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项目的建设,同时也是国际空间站的主承包商。

不过,真正使波音名声大噪的,是在二战之后,他们由军火商转头去生产民航客机。他们设计的喷气式客气波音707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举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二十世纪下半叶,民航市场飞速发展,波音也成长为超级巨头,基本和欧洲空客一起平分了天下。中国的大飞机现在才刚刚开始敲门而已。

波音的成长路径其实跟美国那些芯片公司有点接近,芯片企业早期的客户也是人傻钱多的美军,后来才转向民用市场,也是在转向民用市场,服务更多人后,才真正做大起来。

波音现在为啥频频出事呢?有环境也有自身的因素吧。

先说自身的。波音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了,不过这家公司很长时间里的主导文化是工程师文化。对技术比较有爱,一直都比较愿意冒着赔本倒闭的风险去研发和创新,出了问题也肯老老实实去修正。

初代的波音707投入市场后也出过事故,当年的波音公司老老实实花了1.5亿美元召回这些飞机进行修补和改进,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解决提问题的人。

但是近些年的波音渐渐变了。1996年,财大气粗的波音收购了它的老对手,当时位列世界第三的麦道公司,老冤家合为一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新组建的董事会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大伙齐心合力把股价搞上去,在高位上套现多爽啊,搞那些辛苦费事的工程干啥。

简单地说,波音的企业文化由原来的工程师至上变成了赢利至上。企业要赢利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民航飞机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必须得有底线才行。企业和个人逐利的动机有时和社会利益是相一致的,也有时不是。事实上在这波转向之后,波音渐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门面工夫和市值维护上,而不再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也正是这些时候,像巴内特这一类老波音人感到非常不适应,认为企业出了很大的问题,迟早会出事。

最后说大环境,其实本质上是同一回事。二战的时候,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乎一举干掉了美帝的太平洋舰队。然并卵,当年美帝的生产能力就跟现在的兔子似的,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很快就能生产出双倍的舰队,而日本没这个能力。

二战之后,美帝逐渐失去这样的生产力,把它转移给日本、韩国、中国、印度、东南亚,甚至墨西哥。原因很简单,制造业辛苦难看不赚钱,玩金融收铸币税,或者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来钱才快。

可所有选择,结果都是双向的。波音的滑落,本质上也离不开这个背景。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4-03-14 06:53

    是律师自己说的疑似自杀,还没定性。[得瑟]不过老 美有丰富多样的自杀传统,背后中八枪也是自杀。

  • 2024-03-13 18:52

    是喑杀吧!

朝不慵

简介:理解世界,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