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环保人士给《蒙娜丽莎》泼番茄汤,你看懂了吗?

戗词夺理 2024-01-29 16:24:18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两名环保人士在卢浮宫向《蒙娜丽莎》泼了番茄汤。由于该画遭遇过多起破坏事件,早就被玻璃保护好了,所以,对油画来说没有任何损害。两名环保人士之所以破坏“蒙娜丽莎”,是因为想要获得“健康和可持续食品”的权利,这二者之间有何关联你看懂了吗?

蒙娜丽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多灾多难,曾多次被盗走,并一度下落不明。

1911年8月21日,卢浮宫聘请意大利杂工将《蒙娜丽莎》偷走,理由是认为这幅画是达芬奇的作品,应该归还于意大利。

1956年,一名蓄意者向画作泼洒酸性液体,同年12月30日,一位玻利维亚年轻人又冲着这幅画扔石头,都致使画作受损。

1974年,《蒙娜丽莎》在东京国家博物馆被一名女士泼红色颜料,理由是对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感到不满意

2009年8月,一位俄罗斯女游客朝《蒙娜丽莎》扔杯子,理由是申请法国公民身份被拒。

2022年5月29日,《蒙娜丽莎》被一位乔装年迈女性的年轻男子用蛋糕破坏,袭击理由是“艺术家应该保护地球!”,无比荒诞。

为何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会被一些人的荒唐行为联系起来,你看明白了吗?

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一些人确实“反智”。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来源,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影响,从而产生盲目听信和传播的倾向,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加剧了反智行为的传播。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容易被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所左右。此外,政治和媒体的利益驱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反智行为。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机构为了争取选民和吸引眼球,会故意煽动情绪,甚至散布虚假信息,导致公众对专业知识和权威机构的怀疑和抵制。

除了一些人的“反智”行为,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人是在“哗众取宠”。蒙娜丽莎之所以多灾多难,就是因为它太有名了。无论你有任何诉求,只要把它和破坏《蒙娜丽莎》相结合,不管有没有关联性,都能很好地把你的诉求公之于众。

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更是对公众的一种愚弄。但可悲的是,这些“哗众取宠”的行为却屡屡得逞。社会上对于破坏《蒙娜丽莎》的行为需要更加严肃的态度和法律的保护,我们不能让个别人的破坏行为伤害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与道德。

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人们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得关注,在各种场合都会不择手段地利用一些知名事物来炒作自己。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也给一些知名事物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此,应该加强对这种行为的监管和制止。一方面,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名人和名物的保护,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哗众取宠”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知名事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不被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所影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蔓延,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秩序。

1 阅读:96

戗词夺理

简介:个人的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