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道口是宇宙中心?上海五角场第一个不服!

舌尖上的美食功 2024-05-23 09:35:21

▲ 五角场地标——中环高架上的“彩蛋"。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百年五角场

青春的在“场”证明

2013年,美国电影《她》曾在上海为电影中2025年的未来洛杉矶取景,取景地之一便是上海东北角的五角场。一百年前,她还只是上海郊县的水乡与田园,如今她已是复旦、同济等高校咫尺相邻,创业公司比肩林立的都市中心。

▲ 上海东北角,高校环绕的五角场满是青春的味道。制图/Paprika

北京的五道口没有五条道,但上海的五角场真有五个角。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邯郸路和四平路五路交汇,高架道路、车行道、人行地道、下沉式广场及地铁10号线在这里构筑成一个五层立体的“宇宙中心”。中心的地标是中环高架上的“彩蛋”,据说寓意着孵化、孕育和诞生,也正符合宇宙中心开天辟地、万物生长的调性。

▲ 上图:现今魔幻的五角场夜景。图/视觉中国;下图:三十多年前的五角场。图/1988年《五角场镇志》

在十多年前,“彩蛋”还是很前卫大胆的设计。建成后,面对社会上的毁誉参半,设计者陈逸飞曾半开玩笑地说“以后我再也不接这种活了”。而对于那些在五角场周边学习、工作,天天望着彩蛋行色匆匆的人来说,“以后我再也不来五角场了”似乎又是对青春最后剪不断理还乱的道别。

▲ 五角场万达广场门前的雕塑。图/图虫·创意

五角场四周为何高校扎堆?

站在五角场中心,往西走是复旦、上财,往西南是同济,北边是上体大、二军大,东边走远一些是上理工和海洋大学,最近的,还有颇具神秘气质的南政院上海分院。作为区域商业中心,五角场强烈地引诱着青春的荷尔蒙。

▲ 同济大学樱花网球场。图/视觉中国

▲ 同济大学秋景。图/图虫·创意

上理工的校址原是大名鼎鼎的教会学校沪江大学(上海浸会大学),1908年,学校第一幢建筑物思晏堂奠基。10年后,复旦大学在江湾购地70余亩,1922年校舍建成,打下了百年基业。抗战结束后,内迁的复旦大学重回江湾,同时返沪的同济大学因为校舍毁于战火,不得不分散办学,其中工学院便设在今天的四平路校区……

▲ 复旦大学光华楼,建成于复旦百年校庆之际。图/视觉中国

在复旦、同济那些上了年岁的“老学长”眼睛里,五角场是个遍地农田、荒草丛生的“下只角”。位于邯郸路中环地道南面的复旦大学操场,被一众“校脚”戏称为“圣邯郸路足球场”,它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菜地”。有人说“菜地”之名是因为这片操场年代久远维护不力,荒草丛生,但实际的情况是从前这里真的有一大片菜地:住在南区宿舍的复旦学生们,每天都要跨过这片菜地,才能到马路对面的教学楼上课,是如假包换的真·菜地。

▲ 今日的不是菜地的“菜地”足球场。图/视觉中国

从前的五角场居民,坐着公交车一路颠簸赶奔市中心,都会说是“到上海去”,自己是不以“上海人”自居的。当年公家分配住房,更出现了“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一片五角场”的景象。今日五角场附近大学云集,实际上也是因为这里当初荒无人烟,有大片的空地来建造校舍——这样清净的所在倒也适合安心读书,做些自由而无用的学问。

▲ 复旦大学里,自由而无用的猫。图/图虫·创意

“大上海”的真·CBD

上海的道路多以中国地名命名,五角场所在的杨浦区地处上海东北,街道名就是东三省的松花江路、打虎山路等……唯独五角场周围的路名却以国、政、市、民等字开头,自成序列。即使你在五角场住上三个月,仍然有可能搞不清“国权路、国定路、国顺路”和“政肃路、政通路、政民路”这两对三胞胎兄弟到底谁是谁。一堆相似度66.6%的“国x路”、“政x路”在五角场周边编织起了一个巨型迷宫,迷宫的出口则指向了

一场未完成的“大上海”之梦。

▲ 被现代建筑包围的江湾体育场。图/图虫·创意

1927年,刚刚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急切地想要在上海站稳脚跟,可上海的黄金地带早已被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占据,华界的南市和闸北分处两头。当局最终选定在上海东北片兴建“新上海”的市中心,也就是“大上海计划”。

▲ 上海市市中心区道路系统图(1932年),可以看到五角场位置非常CBD。图/Virtual Shanghai

五角场的五岔路口自然不是随意而为:朝北,连接吴淞港;朝东,是当时的虬江码头;朝西,是上海的铁路总站;朝南,是公共租界;朝西南,是上海的外滩。主干道自五角场向外扩散,次要道路则如蜘蛛网般相互联结,取“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为路名首字,也就成了那些“民国味”十足的路名的渊源。这种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在欧美屡见不鲜,比如凯旋门周围便是“法国五角场”,香榭丽舍大街则是“巴黎黄兴路”,有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 民国时,淞沪铁路直通五角场,如今却不见踪影。图为上海理工大学附近的军工路铁路,也是原来淞沪铁路的联轨支线。图/图虫·创意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规模性的城市规划,涉及道路、铁路、港口、市政、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规划面积达到7000多亩。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让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半途而废。

☞ 左右滑动查看 ☜

▲ “大上海计划”的遗迹。1.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现上海体育学院。图/视觉中国;2.旧上海市图书馆,现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图/图虫·创意;3.旧上海市博物馆,现长海医院影像楼。图/图虫·创意,对比老照片来自Virtual Shanghai

如今,当你漫步五角场周边,兴许还能惊喜地发现一些“大上海计划”留存的建筑:气派宏伟的市府办公大楼巍然挺立,是现在的上海体育学院,大楼前的广场曾举行了中国第一场集体婚礼;长海医院的影像楼,用细节华丽的彩绘天花告诉人们它曾经作为市立博物馆的荣光,一旁惟妙惟肖的“飞机楼”则是当时中国航空协会的总部;有“小故宫”之称的原上海市立图书馆,饱含当时的总设计师董大酉关于传统建筑复兴的巧思;离五角场最近的是江湾体育场,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

▲ 长海医院的飞机楼,在“一·二八”事变中饱受空军之苦的中国人,成立了中国航空协会。图/视觉中国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五角场永远年轻

“大上海计划”因战争中止,随着租界收复以及人民政府的成立,五角场又回归“下只角”的平静。但该来的总会来,如今的五角场已是徐家汇那样的城市副中心。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宣布正式撤销五角场镇,杨浦区最后一个镇退出了历史舞台,如同近百年前设想的那样,她已经成了都市中心地带。

▲ 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五角场。摄影/蓝月

今日的五角场被市政规划安排得明明白白,南部商圈是商业中心,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分布左右;中部的创智天地分布着跨国企业与科技公司,是“知识创新区中央社区”;北部的新江湾城是开发的重点,复旦江湾校区就在这里,定位是“知识商务中心”。在五角场,知识就是力量,那些在“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国定路会计专科学校”畅想未来的大学生,或是入职B站等互联网公司的科技新贵,成了五角场源源不断的“新移民”。

▲ 地铁口匆匆的行人,他们或许只是五角场的过客。图/视觉中国

和“伪宇宙中心”五道口一样,五角场是年轻人的天堂,充斥着叛逆与激昂的酒吧和咖啡馆、地下乐队、廉价服饰……你还会在这里找到亲民的高性价比美食:商场之外、暗搓搓缩在居民区里的各种“黑暗料理”:记得你要葱不要香菜的徽州炒饭摊老板娘,爆炒猪肝好吃但脾气也经常爆炸的海强面馆爷叔,容忍一桌人就着烤串叽叽喳喳到半夜的阿康烧烤小哥,抑或是跟咖啡馆老板聊天才发现的学长学姐,都会成为青春里的“重要他人”。

▲ 五角场第一食品商店。来源/网络

五角场的川菜、湘菜餐厅数量,远超其他各大菜系,本帮菜餐厅却少得可怜。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火锅、烧烤、干锅里,释放了混合着烦恼和忧伤的热辣汗水,拨开厚厚的红油和密密麻麻的花椒,找一点痛快的安慰。当然也还少不了“国际交流”,跟墨西哥朋友举着超载的taco往嘴里送,跟韩国朋友在比家乡实惠许多的烤肉店里大快朵颐,或是跟意大利朋友喝一小盅比人生还苦涩的espresso……燃烧着青春的五角场,是滚烫的。

▲ “吃在同济”。2016年5月,同济大学开办了上海高校首家夜排档。图/图虫·创意

人来了、聚了、散了,网红店开了又关,每次经过大学路,都会让人有种人是物非的恍惚之感,但那种小清新的氛围倒是一点不变。政肃路边上的“南区一条街”,邯郸路南侧沿街那些所有人都以为会一直开下去的服装店、桌游馆,都变成了一堆荒凉的瓦砾。当曾经的年轻人在重新装修的商场里迷路,不得不承认自己并非识途老马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老,而五角场却好像越来越年轻。

▲ 万圣节,大学路上小朋友们奇装巡游。图/视觉中国

▲ 已经不在的“南区一条街”。图/图虫·创意

“独一无二”的五角场

五年前,杨浦区启动了“五角场环岛下沉式广场命名征集活动”,十个月的酝酿之后,新名字呱呱坠地——“五角场广场”。这个起了跟没起没什么两样的新名字,据评选委员会专家说,体现了五角场“独一无二”的特点。

▲ 车在五角场转圈圈。图/图虫·创意

从上个世纪被农田包围的城郊“下只角”,摇身一变成了繁华闹市,站在“宇宙中心”的中央巨蛋下,左手琅琅书声,右手华灯齐放,对每一个在这里留下回忆的人来说,五角场的确有着独一无二的分量。

▲ 可以看到复旦大学光华楼的叶家花园(上海市肺科医院内)。摄影/Face

▲ 政通路的网红狗。摄影/曹骅

许多杨浦区的小囡也许仍记得,童年时代去五角场,公交车经过那个巨大圆盘的时候,中心的巨大雕塑是五辆汽车分别从五根光滑的不锈钢滑梯上,向五个方向滑下来,叫人担心那五辆汽车会冲出滑梯撞到马路上的车辆。

五角场曾经拥有杨浦区第一家肯德基和麦当劳,那是放假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写假期作业的圣地。后来那个颇有点未来感的雕塑消失了,肯德基麦当劳不再稀奇了,中环高架造起来了,五角场变热闹了,那些哭过笑过多少回的KTV却也肉眼可见地萧条了。

▲ 在复旦校园里玩耍的孩子们会不会考上复旦?摄影/何数学

五角场不单单是一个广场,在很多生活在五角场的“原住民”眼中,她汇聚了太多光怪陆离的生活细节,大中小学、各行各业富集于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可以在这方圆三公里的土地上完成。

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工作圈子就在五角场:在家门口上完了小学、中学,在旁人羡慕的目光里考上了复旦,平日里沿着国权路或者国定路骑车十几分钟,就可以上同济或者财大和好朋友联络感情,毕业之后在创智天地的办公楼里上班,连婚礼也是在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里办的,五角场就是他们对世界的全部认知。

▲ 复旦到同济大学的绿色通道。图/图虫·创意

那些用时间书写的回忆,和后来所有关于青春的情绪一起,缠绕成关于五角场的故事,也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