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高育良明明有三大关门弟子,为何最器重祁同伟?

阿三侃剧 2024-05-19 16:05:20

在贯穿《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作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高育良的存在无疑独树一帜。

他并非与生俱来的政坛精英,而是由学术界转型而来。

这种跨界的经历使他身上流露出常人难以察觉的书卷气息,引人瞩目。

身为汉东大学的著名学者,他的门生遍布天下。

祁同伟、陈海、侯亮平三位杰出的学生便是他的得意门生。

他们在青春年华时,肝胆相照,情深似海,堪称汉东大学的一段佳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人的人生道路在中年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祁同伟擅长钻营,陈海沉稳老练,侯亮平意气风发。

在三人各自发展的过程中,高育良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有所差异。

尽管他多次公开表示对侯亮平的赞赏,但实际上,他最为看重的却是祁同伟。

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高育良比任何人都更为深刻地洞察人性。

他深知,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所渴望实现的理想与实际能够做到的事情往往并不相同。

高育良虽然口头上称赞侯亮平,但他的行为却表明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他的大力推荐下,祁同伟得以迅速晋升,两年内连跳数级,直至触碰到副省级的天花板。

在他们三位中,侯亮平最出色,陈海最为稳健,为何高育良却对祁同伟青睐有加呢?

面对老师多年如一日的关怀,祁同伟给出的理由是报恩——他要报答当年梁群峰对他的知遇之恩。

祁同伟的回答,既正确,又存在偏差。

自那震撼人心的一跪之后,祁同伟彻底臣服于权力的诱惑,成为了梁群峰的乘龙快婿。

然而,祁同伟的官场之路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离不开高育良的鼎力支持。

在短短数年间,祁同伟从京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林城法院院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路攀升,最终荣登公安厅长宝座。

高育良不断为祁同伟站台背书、助威呐喊,的确包含了报恩的因素在内。

为了回报自己的伯乐梁群峰,他将对梁书记的感激之情转移到了祁同伟的身上。

他为祁同伟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公安厅长——分管政法的副省长——政法委书记。对于祁同伟来说,这条通往权力巅峰的康庄大道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然而,高育良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提拔祁同伟远非仅仅出于报恩之心。

祁同伟的境况与两位师弟有着本质的区别。

陈海是老检察长陈岩石之子,侯亮平的家庭背景虽未详细披露,但想必也是权贵阶层出身。

祁同伟却与众不同。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有一道孤独的身影。

他自出生以来便扎根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他漫长的职业生涯同样也是在这个淳朴而宁静的乡村度过。

如果岁月如常,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命运无情地抛在梁璐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下,就这样被永无天日地滞留在岩台山下的某个阴暗角落。

然而,世事难料,人生如棋。当我们站在高育良的角度去审视祁同伟时,我们会发现,这既是他基因中的缺陷,同时也是他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

因为,与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陈海、侯亮平等人相比,祁同伟更加渴望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遇,一架通往成功的阶梯,以及一座坚实可靠的靠山。

高育良深知,提携陈海与侯亮平,只不过是为他们的成功锦上添花而已;而重用祁同伟,却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如同在寒冷的冬夜为他们送来温暖的炭火。

毕竟,高育良自己也曾身处政治资源匮乏的困境之中,若非梁群峰书记慧眼识英才,他恐怕终其一生只能默默耕耘在那三尺讲台之上。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育良与祁同伟其实是同病相怜之人;他们拥有无尽的潜能,却总是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棵参天大树。

高育良在祁同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深刻领悟到,那些在别人成功之后才献上祝福的人,最终只能换来一句简单的“谢谢”;而那些在他人困难之际伸出援手的人,却能赢得对方一生的感激之情。

正因如此,尽管他对侯亮平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却始终对祁同伟青睐有加。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使侯亮平才华横溢,陈海能力超群,但在官场的赛道上,祁同伟始终是那个遥遥领先的佼佼者。侯亮平刚刚晋升为副局级干部,而祁同伟却早已一步登天,即将踏入副省级的大门。

当然,我们都知道,侯亮平身处首都北京,高育良鞭长莫及;然而,对于近在咫尺的陈海,高育良似乎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与照顾。

对于梁群峰,高育良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而对于祁同伟,高育良可谓是仁至义尽。

然而,继承人可以悉心栽培,但权力又怎能私相授受呢?

正如沙瑞金所言,权力的私相授受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不仅是原则问题,更是政治规矩。

高育良;从报恩开始,以审判结束。

祁同伟;起于育良,尾也育良。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