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为朝鲜和越南问题的表态令外国刮目相看

史海撷英 2024-04-26 09:24:38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大舞台,周恩来来到日内瓦,让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周总理的外交艺术,令外国人感叹。

在此次会议上,周恩来的一句发言,让斯巴克胳膊向外拐,让美国人又气又急。那么,周恩来在会议上到底说了什么话,会造成美国和盟友的两极分化呢?

周恩来准备日内瓦会议

朝鲜战争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动从朝鲜撤退,但美国军队仍然驻扎在那里,继续加剧远东的紧张局势。法国也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战争。

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在争取全面解决朝鲜问题上的坚决斗争。由于印度支那抗法战争的开展,法国侵略军狼狈不堪,于是,美国和法国只好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解决这两个地区的问题。

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开展,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维护亚洲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1954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外长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达成一致的协议: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参与国,除了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五大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之外,印度和朝鲜也都会参加。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周总理挤出了很多的时间,开始了系统而认真的准备。他知道相关人员搜集、熟悉、研究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情况,阅读有关召开日内瓦会议的文件,约李克农等商谈和确定中国代表团成员人选等等问题。

为了解决朝鲜的问题,周恩来在北京两次同朝鲜南日外相商谈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准备工作问题。

当然,周恩来还邀请胡志明来北京谈,并一同去莫斯科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三月底,胡志明抵达了北京。

4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外交部的三位副部长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

4月2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坐飞机飞往了日内瓦。

临行前,周总理主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的“打招呼”会议。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就算是闹翻了都没关系。

周恩来

周恩来一下飞机,外媒就将视线集中到了这位传奇式人物的身上,大批记者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先拍照片。在这之后,周恩来成为西方新闻报道的中心人物。

周恩来走下飞机后,面对各国记者,显示出了他非凡的风度,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随后也在机场散发了他热切期望的日内瓦会议成功的声明。

周恩来在会场上的不俗表现

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如期召开,第二天,会议便开始讨论朝鲜问题。南日外务相在发言中提出了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一、举行朝鲜国民议会的全朝鲜自由选举;二、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三、要创造条件以促使尽快完成以和平方式把朝鲜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国家的任务。

但美国却想方设法阻挠会议达成任何协议的立场。南朝鲜代表提出要按照南朝鲜的宪法,由联合国监督在全朝鲜进行选举,美国代表不仅支持,还强调要由联合国来实现朝鲜的统一。

周恩来在第三天的会议上发言,指出这个会议的目的应该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巩固世界和平。紧接着,周恩来义正言辞地驳斥了美国和南朝鲜的主张,表示坚决支持南日提出的三项建议。

周恩来认为,虽然与会各国的分歧仍然存在,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共同基础是可以找到的。为此,中国代表团建议:与会各国应该在已有的共同基础上,努力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

然而,这天的会议由于美国和南朝鲜代表设置的障碍加以阻挠,所以这次会议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尽管如此,但周恩来、南日和莫洛托夫的立场仍然坚定。他们的表现也获得了不少国家的代表的称赞。

6月5日以后,美国加快了使得朝鲜问题无结果而解散的步伐,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其他国家代表就范,同时在会议外散布将在15日的大会上结束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代表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认为:我方必须争取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把全部的牌都打出来,就算是不能挽救,也要让对方被动。

于是在6月15日下午,三国代表又发起了一场和平攻势,在三人的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发言中,他们提出的三个建议一下子打乱了美国的部署,引起了美国等国代表的一阵恐慌。

会议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美国代表史密斯建议休息,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休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召开了紧张的对策会议。

经过周密的筹划后,美国代表史密斯带头反对周恩来、南日和莫洛托夫的三个建议。接着,美国的盟友在一旁附和。他们企图强行结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议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个时候,场外的警卫部队也准备好了散会的汽车。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南日和莫洛托夫决定揭穿对方不可告人的目的。

周恩来一鼓作气地提出中国代表团建议通过以下决议: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他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

他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话语,牢牢地吸引着大家。一时间会场引起了短暂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显然,周恩来的讲话是被大家认可的。他的话语也深深打动了美国的盟友,比利时外长斯巴克也是一位有良知的人,他站起来响应:“周恩来的建议与我们起草《十六国共同宣言》的精神是一致的,说到头我毫不反对周恩来建议的精神。我相信英国代表与我的其他同事持有与我相同的态度。”

听到这番话,周恩来也不再那么强硬,以尊重和协商的口吻说道:“如果《十六国共同宣言》与中国代表团的建议有着共同的愿望,那么,《十六国共同宣言》只是一方的宣言,日内瓦会议却有19个国家参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共同协商的形式来表达这一共同愿望呢?我必须说,我是在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中学到了这条经验。”

斯巴克也感知到了周恩来对他的尊重,对方也给出了坦诚的回答:“为了排除怀疑,我本身赞成以投票方式决定我们是否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建议。”

面对斯巴克的胳膊向外拐的发言,美国代表史密斯又气又急,但也不能在会上发作,只好干瞪着眼看着斯巴克。

可艾登的发言却再一次让斯巴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说,如果大家同意,我是否可以认为这个声明已为会议所普遍接受。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艾登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便说道:“我不懂得中国建议的范围与性质。因此,在请示我的政府之前,我不准备参加刚才有人建议通过的决议。”这句话也让美国代表史密斯很是窘迫。周恩来本着大外交家的气度,对眼前所发生的情况作出了总结。

虽然这场会议最终以没有通过任何协议而宣告结束,但大家都对美国代表的立场心知肚明。

会议结束后,莫洛托夫跑步来到周恩来的面前,兴奋地拍着周恩来的肩膀说道:“太妙了,太妙了!”朝鲜代表也感慨地说道:“苏联人将外交变成科学,而中国人使外交成为艺术。”

周恩来

虽然日内瓦会议已经结束,但周恩来仍然为了解决朝鲜问题而奔波着。

为越南问题而奔波

从6月下旬开始,周恩来开始为解决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而奔波忙碌。

他与法国驻瑞士大使进行了会谈,为了让法国新总理了解中国外交部部长对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基本立场,他说我们希望印度支那三国能与法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在这之后,他询问了法国政府关于实现印度支那和平的新方案,谈到了自己的意见。周恩来的两次谈话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好感,他们表示:“我们决心以一个月为期限实现同伙,尊敬的周恩来先生,如果不成,我将提出辞职。”

在对方的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会议的间隙,专程和胡志明、马林科夫等越南、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大力协调三国领导人在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上的看法。

在周恩来的奔波和协调中,中、越、苏三国一致认为:在分界线问题上提出过高的要求,既不现实,又容易使美国破坏会议的阴谋得逞,因此应力争达成妥协,迅速把战争停下来。

紧接着,周恩来立即投入到了调解工作中。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到了7月20日,日内瓦会议双方代表终于取得了七点共识:(一)在全境同时全部停火的原则下,越南具体执行停火日期已协议在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后北部7天、中部10天、南部20天。(二)越南军事分界线确定在17线以南、9号公路以北。(三)撤军日期,准备从对方地区撤退到集结区——9到10个月为期限。(四)越南选举期限确定为2年,1955年7月由双方协商确定选举日期和方法。(五)老挝划区问题,已同意抗战部队集合区先在11个点集结,最后结合在老挝东北的丰沙里和桑怒两省。(六)柬埔寨问题,采取就地停战、政治解决办法。(七)国际监察,已确定由印度、波兰、加拿大三国担任,以印度为主席。

7月21日凌晨3:30,交战双方代表分别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上签字。中午,交战双方在《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上签字。 下午三点,周恩来和其他代表出席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却并没有从议程上去掉。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不仅达成了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还达成了关于解决政治问题的原则协议。美国代表对此也无可奈何,最后宣布不参加《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签字,彻底被孤立。

日内瓦会议以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获得协议而胜利闭幕。此次会议的成功闭幕,离不开周恩来的极力斡旋,人们也因此深深地佩服周恩来。一个新的外交局面和国际关系也展现在新中国人民的面前。

0 阅读:3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