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唐代高僧无住之《茶偈》

青牛君说普洱茶 2024-03-28 10:49:59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 / 无住其人 / 本诗创作背景 / 原诗 / 注释及释义

中国诗歌与茶诗

中国诗歌已有数千年历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和艺术基础,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诗人。

茶诗即以“茶”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我国流传至今的古茶诗约有3000多首。有记载的最早茶诗当属西晋文学家、官员孙楚(约218-293)的《出歌》,距今约一千七百年。茶诗创作在唐宋两朝达到顶峰,卢仝、陆游等名篇佳作流传至今。

陆游 画像

无住其人

无住(公元713-774年),唐代高僧。俗姓李,法名无住。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20岁时,代父从军,驻于唐代塞北重镇朔方。因膂力过人,武艺绝伦,智勇双全,深得青睐,被任命为节度使“卫前游弈先峰官”。无住自幼心向佛法,29岁出家,并成为无相禅师(五百罗汉之一)的弟子。因住持成都保唐寺,故后世称“保唐无住”。大历九年(774年)六月圆寂,世寿62岁。《全唐诗》存其诗2首,其中茶诗1首,即《茶偈》。

无住禅师作为保唐禅宗的创立者,既主张“无念”的南宗顿悟禅法,又致力于“息心灭妄”的北派禅学,在南北争锋时独树一帜,成为唐代十大禅系之一。

无住(全网无图,以此罗汉图代)

本诗创作背景

据《历代法宝记》记载,有一次无住禅师讲法,幕府郎官侍卿三十人在场。看到无住禅师饮茶,便问:大和尚也爱喝茶吗?无住禅师答:爱喝。众人不解茶的妙处,于是无住禅师就即兴做了这首《茶偈》。运用偈语启导他人明心见性,是禅僧常用的手段之一。

《历代法宝记》为唐代佛教书籍,无住禅师弟子所作。其中记述无相禅师、无住禅师的言行事迹近于实录。其中有无住托人给无相禅师敬奉半斤茶芽的记载。可见,无相、无住俱为爱茶之人。

无相禅师 画像

原诗

《茶偈》

无住(唐)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1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2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3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4

云南茶山

注释及释义

1.灵草:茶的别称。入道媒:修行的媒介。本句大意是:幽静山谷中生长的茶叶,可称修行入道者的良媒。

2.樵人:砍柴人,此处指采茶人。流杯:流觞。此处指茶杯。本句大意是:采茶人将茶叶采下,烹煮后茶香芬芳。

3.静虚:清净平和。虚识:妄念。本句大意是:喝茶可使人在清净平和中澄清妄念,喝茶可使人明心见性,智慧自生。

4.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路径。本句大意是:喝茶可以帮助人们开悟,进而寻到佛法之门。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春日吉祥,顺心如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