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伪造的唐诗,火了几百年,考证发现唐朝根本没这人,咋回事?

渊泽之观 2024-01-17 18:16:44

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古董界常常将真假文玩混着卖给顾客。伪造古董的能力越高,就越能将顾客糊弄过去,赚到的钱也就越多,这是人们都知道的潜规则。

不过人们不知道的是,能够仿造的不止有文物,还有文学。

有一个叫牟融的人,他仿写古诗,并且在诗上备注自己是唐朝人,骗过了不少后世学者。

身不能至 心向往之

《全唐诗》第467卷记载的是一位名叫牟融的诗人写的诗。他的文采很好,留存于世的诗有六十多首。

有一首《天台》,写得很是动人,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十分脍炙人口:“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

他的诗大多是这个风格,讲讲田园风光,描述一下幽静的景色,看起来怡然自得,颇有魏晋时期陶渊明的感觉。

唐朝很少有这个风格的诗。

初唐的诗人大多心怀希望,比如骆宾王,即使写一只鹅,写的也是“曲项向天歌”的昂扬气势。

盛唐的诗往往是华丽的,如李白那般惊艳绝伦。即使是沉郁悲怆的杜甫,也要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唯美的痛苦。

盛唐倒确实有个鼎鼎大名的田园诗人,他就是王维。王维一生清冷恬静,无欲无求,写的诗也是如此,大多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但是,身处开元盛世,他的诗即使恬淡,也是一种物质丰盈的恬淡。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写风景,虽然幽静,但是有一种盈盈流动的美。

而晚唐诗人目睹到的是满目疮痍,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苦。

牟融的诗似乎不融于任何时期的大唐,他的田园诗淡雅洁净,像是一个内心平和的人随口而发的感慨。

在整本《全唐诗》中,唯有他这一卷,仿佛是天外来客。

但是这个人似乎又确实是唐朝人。众所周知,唐朝诗人大多互相认识,彼此都有交情,常常一起喝酒游玩,还会给对方写诗以表情谊深厚。许多脍炙人口的诗都是他们送给友人的。

例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刘禹锡送给白居易的,而白居易曾给元稹写过《别元九后咏所怀》,以表达对元稹的思念。

现代的学者根据这些诗词可以得知大唐的诗人们谁和谁有联系,谁和谁是至亲好友。

这位名叫牟融的诗人也写过不少这种赠送友人的诗,他的这些“友人”确实都是唐朝人。

正是这点,让现代学者们一直以来都对他是唐朝诗人一事深信不疑。

一个谎言 无数谎言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告诉孩子不要撒谎,因为人一旦撒下一个谎,就要再去撒无数的谎来圆这个谎。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这个人会因为编不下去而暴露。

显然,牟融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是唐朝诗人,他写了许多首诗,送给自己的“唐朝朋友”。而现代学者也正是从这些细枝末节中发现了他的谎言。

牟融写过一首回应徐浩的诗,这个徐浩是开元年间的人。而牟融在其他诗中记载了自己与朱庆余把臂同游的事迹。朱余庆是宝历二年的进士,开元和宝历两个年号相隔了九十多年,牟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时与他二人交往。

这个发现让专家们产生疑心。他们开始在唐朝的各种史书中寻找牟融的身影。

首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近代学者陶敏,他在一番考证后发现唐史似乎从未记载过此人。

时间来到现代,当一些大学的教授想要编纂《全唐五代诗》时,他们惊奇地发现,任何唐朝的历史书上都没记载过这个人。

一个人只要在某刻存在过,就会留下他存在过的证据,燕子飞过还会留下痕迹,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古代识字不易,有文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能留下诗篇的人必然同朝堂、科考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是不可能在史书上毫无痕迹的。

即使在《全唐诗》中只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他的人生履历也被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史册上,就连他任职兖州兵曹这样的小官都被记录在册。

可想而知,写了六十多首诗的牟融居然查无此人是多么让人震撼。

庄公梦蝶 蝶梦庄公

现代学者开始对牟融的身份有所怀疑,便不再拘泥于唐朝,而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寻找这个人,终于在汉代找到了一个叫牟融的人。

牟融,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东汉学者,官员。他学问渊博,学生百余人,靠着卓越的政绩从一个小小的县令晋升成了司隶校尉。

这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人,只是,汉朝人是不可能写出唐诗的。

不过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学者们进一步确定了这位写诗的牟融是假借了这位东汉学者的名头写诗,伪装出自己是唐朝人的假象。

为了不让谎言暴露,他甚至废了很多心思去给那些他从未见过的古人写诗,编出自己和他们玩得很开心的故事。

现代学者得到这个答案后,将牟融的诗全部收集起来,逐字逐句分析,得出了这个假牟融应该是明朝人的结论。

一般来说,藏头露尾之人多半是心中有鬼。就像伪造古董的人多半是为了赚钱,才将自己打造的赝品说成是真古董。而这位牟融这样做显然是无利可图的,甚至因为他的名字是假的,真正的他根本没有办法因为好诗而名留史册。

即使是在明代,拥有自己姓名的学者也大有人在,他们照样青史留名,牟融却不能,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那么,这位牟融这么做便只有一个目的了,那便是热爱。这样想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唐宋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文学宝殿。

大唐的开放和富庶简直是整个封建王朝之最。没有哪个学者不想在长安的街道同李白醉酒、看公孙舞剑。牟融只是这些文人中陷入幻想最深的那个。

他生活在明朝,遥想着美好自由的大唐,便忍不住将自己也幻想进去了。在幻想中,他有自己的庭院,常常和唐朝的“友人”游山玩水。

睁开眼回到现实,桌案上依然是横平竖直的八股文,他忍不住叹了口气,从史书中选了个化名,署在自己刚刚写过的幻想之诗里。

看着那一首首诗,他便真的觉得自己到过大唐了。



3 阅读:1783
评论列表
  • 2024-02-16 11:10

    穿越流的祖师爷

  • 2024-02-24 10:26

    人家一路修仙,从汉代活到了唐朝,所以又既可以认识徐浩,又能和朱余庆把臂同游[得瑟]

  • 2024-02-27 16:13

    写的也不咋样,堆砌辞藻没意境没生活,俗手

渊泽之观

简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