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朝关系恶化,朝鲜欲屯兵与我国开战,周总理出面平乱

文史江山 2024-03-22 19:19:3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朝鲜派出了外交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了苏共二十三大。

这次事件让亚洲的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因为,此前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已经明确拒绝了参加苏共二十三大。

矛盾重重

而金日成不仅大张旗鼓地派人到苏联表忠心,甚至不久后,他还指使政府,发表了所谓的五月宣言,言之凿凿的说,中国破坏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金日成的行为,给当时中国人民感情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因为,十年前,两个国家还在并肩作战,抵御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和中国之间,一直都是相互扶持。

中国人民早就已经把朝鲜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可现在,朝鲜却猝不及防的翻脸不认人。

朝鲜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利益。

中国和朝鲜之间关系的恶化,其实是中苏交恶的延续。

从50年代末,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就越来越僵,苏联想要把中国变成自己在亚洲的傀儡。

可是,中国想要走的是一条独立发展的路线,绝不可能认同苏联的那一套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爆发了剧烈的冲突,苏联将过去给予中国的援助全部撤回。

同时,在国际上煽风点火,试图彻底的孤立中国,而朝鲜也卷入到了这场斗争之中。

1960年,许多报纸开始讨论这样一件事,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是中苏之间的喊话,因为,苏联为了打击中国,试图彻底否定中国的政治路线,将中国打成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异端。

而苏联的这一举动,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国的生存。

所以,中国不得不进行舆论上的大力反击。

双方在舆论上的唇枪舌剑,对周边其他国家来说,同样是个危险的信号。

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大国,出现了分裂。

而朝鲜,成为了中苏两国都想要争取的目标。

对苏联来说,他们本想要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布局在亚洲的重要棋子。

但现在,这条路行不通,所以,他们要在亚洲扶持一个新势力。

一方面,稳住自己的亚洲布局,一方面进一步的打压中国,而朝鲜成为了被苏联选中的目标之一。

而金日成陷入了漫长的纠结之中。

朝鲜和苏联、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都是极其重要的,金日成不想得罪任何一个。

相比于苏联的话,朝鲜和中国之间的情谊显然更深,中国对朝鲜是有着救命之恩的,哪怕在战后,中国也不遗余力的给了朝鲜大量援助。

朝鲜能够从战后迅速恢复过来,中国功不可没。

凭这样的情谊,朝鲜无论如何,不应该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中国不求朝鲜能与自己同仇敌忾,所期许的,不过是朝鲜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中立,不要在背后捅中国一刀

但就连这样的期待,朝鲜也没能做到。

摇摆不定

金日成有自己的野心,他希望让朝鲜快速强大起来,最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朝鲜半岛南北的统一。

但是,这些事情,仅凭朝鲜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他开始把目光瞄向苏联和中国。

金日成展现出了摇摆的态度。一方面,他还是寻求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他也对苏联极度奉承,让人摸不清他究竟想选择哪一边。

事实上,金日成这样摇摆,无非是等待中苏双方开口许诺,谁能给出更大的利益,金日成便会把天平倾向谁。

当然,这个时候,金日成还顾念着几国之间的友谊。

所以总体来说,这一时期,他还是在国际上呼吁团结的。

但是,苏联彻底看穿了金日成想要什么,苏联愿意为朝鲜出钱出兵,愿意为朝鲜在国际上摇旗呐喊。

斯大林

这点利益,对苏联来说不过是小小皮毛,但是,却可以换得朝鲜的忠诚。

苏联为朝鲜许下了无数的美好承诺,比如允许他们统一,又为他们规划了统一之后的美好蓝图,甚至暗示,终有一天,朝鲜可以在亚洲取代中国的地位。

这一连串的攻势下来,金日成已经无法再保持清醒的头脑。

无论如何,金日成终究是个政客,有自己的私心。

196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本以为这是一个与苏联修复关系的好时机。

不过,新上任的勃列日涅夫坚持此前的对华政策。

勃列日涅夫

甚至,他变本加厉,对边境大举增兵,一副随时要和中国开战的架势。

这时候,朝鲜的表现也耐人寻味。

过去,面临动兵这种严肃的事情,朝鲜一贯是保持沉默,要么就呼吁和平。

这次,朝鲜在舆论上却明显倒向了苏联,开始跟着苏联指责起中国来。

这是因为,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增大了对朝鲜的援助额度,直接改变了朝鲜的立场。

而到了1965年,情况愈演愈烈。

此时,中苏之间的关系已经降到冰点,几乎看不到任何修复的可能。

朝鲜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却是急剧升温,金日成意识到,只要讨好苏联,便有利益可图。

所以,他一改往日低调的作风,开始大张旗鼓的对苏联宣誓效忠。

不管苏联方面搞什么动作,朝鲜都冲上去,当先锋官。

而苏联和朝鲜两个邻居左右夹击,令中国十分头痛。

肆意妄为

随着朝鲜和苏联越走越近,朝鲜也开始对中国的政策展开了全面的怀疑。

朝鲜报纸每天都在用头版头条攻击中国的政体,一心要把中国打造成反派势力。

就连之前抗美援朝的功绩,也被有意的抹去了。

1969年时,朝鲜的大部分小学,甚至还专门在教材里撤掉了对于抗美援朝的描写。

边境线上的情况就更加混乱了,朝鲜虽然不敢像苏联那样直接大兵压境,但是,也不断有小股势力试图越过边境线,对中国进行骚扰。

在中朝边境线上活动的,基本都是以打渔为生的平民百姓。

自从朝鲜倒向苏联之后,他们的渔船常常遭到朝鲜的破坏,令人苦不堪言。

中方几次警告,朝鲜都选择无视。

恶劣的是,几年后朝鲜还倒打一耙,说他们当时之所以攻击中国渔船,是因为中国军队有攻击朝鲜的迹象。

不过可笑的是,他们对此拿不出任何证据,只能每天在报纸广播里对中国批评辱骂,似乎这样就能坐实中国的罪名一样。

双方都并不想在边境线上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于是便出现了一场以广播为主力的舆论战。

双方每天在对岸夹起喇叭,向对方广播自己的政治观点。

每天广播的时间,大概在10到12个小时左右,成为了当时边境线上的一个奇观。

到了1966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朝鲜一次又一次的冒犯,让中国民间许多老百姓也深感不满,开战的声音越来越大。

开战对两国来说都不是好事,但朝鲜的心态是越来越膨胀的,竟然真的开始调集军队,准备和中国来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当然,他们敢这么做,也是因为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苏联曾经反复向朝鲜承诺,如果中朝开战的话,他们绝对会站在朝鲜一边。

金日成认为,朝鲜的力量虽弱,可在苏联的大举进攻之下,中国是绝不会有任何还手之力的。

但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苏联当时给出的不过是空头支票。

苏联即便对中国恨之入骨,也绝不会轻易与中国开战。

如果朝鲜真的贸然动兵的话,苏联说不定会坐山观虎斗,让中国和朝鲜来个两败俱伤。

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就已经看穿了苏联的虚伪面具,可是,朝鲜却还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没多久,朝鲜方面又传来了令人震撼的消息。

他们已经不只挑衅中国了,他们还对旁边的韩国又发起了攻势。

金日成一直想要实现统一,但当时的韩国,处在美国的层层监视之下,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布局之一。

所以,出于利益,美国也绝不可能让朝鲜轻易实现统一的。

在过去,毛主席曾经数次规劝过金日成,让他不要急于动手,要等到一切时机成熟。

否则,触碰了美国的利益,会招来更严重的下场。

然而,60年代的金日成头脑发热,早把这些善意的规劝抛之脑后。

甚至觉得,哪怕自己打了美国,苏联也会为自己撑腰。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金日成先是命人偷袭了韩国的总统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随后,又在三八线附近,挑起了和美军之间的冲突,导致多名美国士兵丧生。

消息刚传开的时候,朝鲜国内人人欢呼雀跃,可殊不知,金日成这是捅了一个大篓子。

因为过去朝鲜战争的失败,美国本来就对朝鲜心有芥蒂。

现在,朝鲜主动挑起争端,美国又怎么肯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中国一直在观察朝鲜的动向,却没想到,朝鲜更惊人的操作还在后面。

没多久,又传来消息,说是朝鲜击落了一架美国飞机。

这下,美国忍无可忍了,他们立刻加大了对于韩国的军事援助。

重修旧好

韩国方面本来就存在大量的美军基地,现在美国又增派人手。

这样的兵力,根本不是一个弱小的朝鲜可对抗的。

朝鲜一下子压力倍增,他们这才明白擅自行动的后果。

可现在,后悔也晚了。

朝韩边境线危机重重,而另一边,中朝边境线由于此前朝鲜的上窜下跳,也早就已经是千疮百孔。

朝鲜本来野心勃勃,想成为亚洲的霸主。

可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

朝鲜方面的第一反应,是向苏联求救。

可是,正如毛主席所料,苏联才不会为朝鲜而轻易的得罪美国。

因此,苏联方面给予朝鲜的只是口头支持,金日成这才后悔不迭。

毛主席和周总理则决定,趁这个机会修复与朝鲜的关系。

虽然,之前朝鲜背信弃义,可是,由于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我们需要保持对朝鲜的友好往来。

现在,朝鲜面临着危机,我们应该给金日成一个台阶。

金日成方面也有意和中国重修旧好。

1969年,朝鲜派出特使访华,周总理亲自接见,并承诺自己不久后将访问朝鲜。

当时,周总理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需要长期住院疗养。

但是,为了这件牵动两国命运的大事,1970年四月,周总理还是不顾病重,亲自乘坐飞机来到了朝鲜。

周总理亲自来访,让金日成大为感动。

两人见面之后,周总理很快提议,希望双方能够摒弃前嫌,重新携手,来应对今后国际上的种种危机。

周总理还特别提醒金日成,要做好应对地区危机的打算,要为朝鲜今后的日子做准备。

这话正说到了金日成的心坎儿里,他连忙点头同意。

周总理又宽容的表示,中国人民始终把朝鲜当做自己的朋友,今后,也将继续帮助朝鲜。

得到周总理的这句保证,金日成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一年十月,金日成来到中国,他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再次对金日成强调,无论何时,中国都将是朝鲜人民坚实的后盾。

同时,毛主席还特意对金日成谈到,中国正在积极的谋求与美国建交。

但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往,绝不会影响中国和朝鲜人民之间的友谊。

金日成则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并对毛主席表示:在中美建交期间,朝鲜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证地区的局势稳定,让中国没有后顾之忧。

自此,两国终于彻底放下旧日恩怨,重拾了珍贵的友谊。

回顾当年中朝两国从交好,到决裂,再到和好的过程,这是一场惊心动魄,不见硝烟的战争,一旦行差踏错,就有可能影响中国整个外交格局。

还好,在无数人的努力之下,一切最终还是走向了和平。

参考资料:

余章超《近六十年来中朝关系的分析》

人民日报《周恩来外交大事年表》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24 阅读:57145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3:24

    高丽棒子不可交!

  • 2024-03-23 23:50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往事,还真不知道。

    用户17xxx63 回复:
    现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墓是修过了的。
  • 2024-03-27 17:02

    俄罗斯也不能太强大了七八十年代也打过中国

    用户18xxx34 回复:
    病熊才是好毛熊
    一支烟 回复:
    现在的状态下的毛熊才是好的毛熊😀😀
  • 2024-03-28 04:53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够强大认他东南西北风

  • 2024-03-29 07:14

    无论是美还是苏,中国都是被打压的

  • 阳光 19
    2024-03-27 22:21

    对任何人何时候都要留一手!

  • 2024-03-30 18:39

    中国的强大,会重新建立以往历史上地缘政治的传统

  • 2024-06-09 02:59

    只有自己强大才有话语权

  • 2024-03-27 19:29

    这个真的是不知道

  • 2024-06-05 16:50

    能耐不小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